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942-1945)

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942-1945)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上海沦陷时期(1942-1945)相关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以及一些特殊现象的考察,试图重构这一时期日伪文艺统制下的复杂文学景观,解读异族奴役下中国现代文人的精神症候以及他们“蚌病成珠”的意义。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汪伪政要的散文写作、《中华副刊》对鲁迅形象的改写、周作人对上海沦陷时期散文创作的影响、路易士的“纯诗”理论与文学创作、张爱玲的战争记忆及其书写、钱锺书的蛰居心态及旧体诗词创作、郑振铎的蛰居记忆及其书写等。

本书有别于其他的沦陷区文学史著作,写法上,侧重于分析作家创作心态与文学影响;文本选择上,新旧文学兼容,且不限于此时此地,主要视写作内容是否与上海沦陷时期有密切关联。本书适用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和高校学生群体,有助于拓展其文学史视野。

作者简介

作者李相银,文学博士,现为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出版专著1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主旨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上海沦陷时期(1941.12.8—1945.8.15)文学的相关研究

二、抗战胜利之后(1945.8.15至今)文学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的生存场域

第一节 汪伪的文艺统制

第二节 日本战时文化思想的渗透

第三节 覆巢之下的文人生活

第二章 汪伪政权的文学企图

第一节 汪伪意识形态的文学表述

第二节 汪伪政要的散文写作

一、《往矣集》出版及其畅销的背后

二、他人眼中的汪伪写作

三、汪伪群奸的“气节”之辩

第三章 鲁迅在上海沦陷时期文学中的投影

第一节 不能忘却的鲁迅

第二节 鲁迅的多面镜像

一、鲁迅生平事迹探寻:从正史到逸话传奇

二、鲁迅是否是“亲日派”

三、周氏兄弟之比较

四、鲁迅的功绩何在?其小说与杂文孰优孰劣?

五、鲁迅的旧体诗之评价。

第三节 混杂与裂变的上海沦陷时期文学

一、日本因素的渗透及其利用

二、“把关人”角色意识的混杂与分裂

第四章 周作人与上海沦陷时期的散文

第一节 周作人与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

一、周作人的上海厌恶症

二、营造周氏热点:《古今》等刊的编辑策略

三、投桃报李与亲疏之别

第二节 周作人与上海沦陷时期散文热

一、文史随笔与“乱世”之喻

二、地方风物:从江南到北京

三、现实关注与对话周氏

第三节 沦陷时期周作人精神症候分析

一、“春秋笔”与个人苦衷

二、《古今》上的相遇与示意

三、忧虑的自评

第五章 上海沦陷时期的诗人路易士

第一节 上海沦陷时期路易士行迹考

一、回忆录中的路易士

二、宁、泰为官

三、任职《中华日报》

第二节 上海沦陷时期路易士诗歌论

一、大海、都市与小城:一个现代诗人的性灵游走

二、穷愁、自怜、自傲与毁灭感:个人抒写的多面性

第三节 诗歌之外

一、由诗到文:舒展自我的延伸

二、路氏论文化人的责任:沦陷状态下精英意识的陷阱

三、路氏诗论:“诗素”与“纯粹”之魅

第四节 《中华副刊》对路易士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一、《华副》对路易士的力捧

二、路易士的日本经验及其利用

第六章 张爱玲的战时记忆与战争书写

第一节 《倾城之恋》:战争与爱情

第二节 《封锁》:“不近情理的梦”

第三节 《烬余录》:“一些不相干的事”

第四节 《同学少年都不贱》:战争已待成追忆

第七章 钱锺书与《槐聚诗存》

第一节 “蝼蚁槐聚”:旧体诗写作与蛰居状态

第二节 “亡国贱夫”与诗作中的遗民心态

第三节 “寡妇再醮”:钱锺书的贰臣观

第八章 郑振铎与《蛰居散记》

第一节 “狂胪文献耗中年”

第二节 隐晦与影射:序跋和日记中的春秋笔法

第三节 《蛰居散记》:劫后余生者的追思与控诉

附录一 《中华副刊》上黄裳的三篇佚文考论

附录二 1943年上海文学的几副面孔

参考文献

后记

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942-1945)是2021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相银。

得书感谢您对《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942-194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世纪文学研究的重构 电子书
本书阐释新世纪以来的部分文学现象,重绘文学在当代文化场域中的位置。全书分为概念、方法和实践三大部分。“概念”部分主要探讨新世纪文学从作者/作品中心到读者中心的变化。“方法”部分介绍美国学界新世纪以来对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实践”部分从明星作家、粉丝经济等多个角度考察文学社群。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论集 电子书
本书收集了近二三十年美国非裔文学研究领域的论文成果,以论文的学术质量为标准,以覆盖非裔文学发展的全过程为目标。尤其注意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我国非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出现的“超经典化”现象——即研究对象过于集中于几位获奖作家的代表作品——着意收录了一些涉及曾经被学界忽视的早期作家及其诗歌、戏剧、文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以期较全面地展示非裔文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同时也提供一本全面了解非裔文学发展史的辅助资料。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论集 电子书
本书采取总分结构——既关注美国华裔文学的总体性研究,也着重于经典华裔作家,如汤亭亭、赵健秀、谭恩美和黄哲伦这四位作家的研究。与此同时,论集还收录了一些我国学者较少关注的华裔作家的相关研究成果。
美国拉丁裔文学研究论集 电子书
本书一共选取了30篇学术论文,均为近年来国内期刊登载的、与拉美裔美国文学有关的研究成果。依据论文主题将其分为成长与觉醒、记忆与历史书写、女性的觉醒与抗争、身份寻求与建构、文化认同与和解、综述简介和多视角评述六个部分。拉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墨西哥裔、古巴裔、多米尼加裔、波多黎各裔等美国作家的文学作品。来自不同拉美国家的移民及其后代语言共通,但由于原生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因此
谍战上海滩 电子书
本书故事发生在民国上海。一九四六到一九四九年间,上海这座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之大成的远东第一大都市,正被阴郁的白色恐怖和战争气氛笼罩着。就在这一时期,中共上海警委书记邵健,领导472名地下党员,长期潜伏和战斗在敌人心脏,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而又有惊无险的谍战故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令人惊叹的是,警察系统地下组织鲜有牺牲,更无一人变节。无疑,这是一场高水平的较量,是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