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人的社会文化变迁:基于仪式的人类学研究

莽人的社会文化变迁:基于仪式的人类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莽人文化变迁研究:信仰体系与仪式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莽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1XMZ063)成果。中国莽人约于20世纪初从越南迁至中国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950年代末期从简单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009年5月正式归属布朗族,但保留莽人称谓。据2010年金平县人口普查统计,该县共有莽人722人,主要生活在金水河镇。本书对莽人的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研究。作者以人类学“整体观”来审视莽人的信仰与仪式,以其信仰体系为统摄,以岁时祭仪、节日庆典、生命仪礼、疫病防治仪式等具体仪式实践来铺陈其仪式生活,可以展现莽人的文化变迁。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其他

版权信息

其他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选题的可操作性

二 聚焦研究主题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 关键词

二 莽人研究

第三节 研究路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资料

三 田野工作

第四节 全书架构

第二章 中国莽人概况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背景

一 地理环境

二 历史背景

第二节 从聚落、并村定居到“安居”

第三节 族群溯源、认同与归属

一 源流考释

二 多元的身份认同

第四节 人口与家庭

一 人口

二 家庭结构

第三章 信仰体系

第一节 宇宙观

一 宇宙结构观

二 方位时空观

第二节 图腾崇拜

第三节 鬼灵崇拜

一 天上的鬼灵

二 天下地上的众多鬼灵

三 水中鬼灵

四 地下鬼灵

第四节 巫术

一 巫师

二 巫术

第四章 岁时祭仪

第一节 岁时与生计

一 历法与岁时

二 生计方式

第二节 岁时祭仪

一 春季祭仪

二 夏季祭仪

三 秋季祭仪

四 冬季庆典

第五章 生命仪礼

第一节 庆生仪式

一 产前习俗

二 生产习俗

三 新生仪礼

第二节 成年仪礼

一 成年的外在特征

二 社会行为与社会交往

三 订婚

第三节 结婚与离婚

一 结婚

二 离婚与再婚仪式

三 婚礼仪式的变迁

第四节 丧葬仪式

一 莽人的生死观念

二 丧葬仪式

三 简化的丧葬仪式

第六章 疫病防治仪式

第一节 莽村的医疗体系

一 民间治疗

二 现代医疗系统

第二节 防鬼:家屋防御体系的建构

一 建盖家屋

二 厌胜物

三 扫家

第三节 疫病治疗仪式

一 诊断仪式

二 救治仪式

第四节 巫术

一 黑巫术的施放

二 白巫术的救治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信仰与仪式

一 信仰体系

二 仪式的变迁与坚守

第二节 仪式的实践逻辑

一 两类交换

二 仪式的实践逻辑

参考文献

致谢

补记

作者简介

莽人的社会文化变迁:基于仪式的人类学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方明。

得书感谢您对《莽人的社会文化变迁:基于仪式的人类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公共关系的文化想象:身份、仪式与修辞 电子书
本书从公共关系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理论梳理入手,尝试寻找两者的接合点,进而提出公关的三个主要文化属性:公关参与主体的身份与权力;公关行为中的情感互动;“符号-意义”的象征性表达体系。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公共关系实践具有被主导范式忽视的行为的“象征性表达”的文化属性,公关文化分析就是针对公关文化属性展开的研究。这一分析路径主要关注情境、仪式、身份、情感、社会关系,以及话语、叙事、修辞、隐喻等文化变量在公关
从“派系结构”到“关系共同体”:基于某国有中小改制企业组织领导“关系”变迁的案例研究 电子书
本书的拓展个案较为清晰地再现了某中小国有企业30余年的改革历史及两次产权“改制”的基本历程,从中提炼出了不同组织“场域”中组织领导的“主从关系”、“人缘关系”及“朋友关系”的逐步变迁,这样的“关系”变迁恰恰能够展现两次产权“改制”的内在动因及其结构后果,也反映了从“派系结构”到“关系共同体”的组织结构转型。
社会的时间:形成、变迁与问题 电子书
本书认为时间是社会的产物,并加以论证。
“乡校”记忆——历史人类学训练的起步 电子书
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者们,从2003年开始,每年在一个固定的田野点开展为期两周的工作坊,这些田野点都是某一个省内某个县的某几个村里历史遗存和历史文献丰富的地方,每年的工作坊,通过参与者实地的察看,结合对当地文献、传统文献的阅读、配合每位研究者对其研究过程的讲解,训练和培养能够从事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