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心经

图说心经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佛经之宝:《心经》字数极少,含义极深、传奇多、影响大,佛教徒将其奉为圭臬,尊为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

  全经解读:以现代手法图解玄奘译本,借鉴古哲大德的真知灼见,辅以通俗白话译文,逐字逐句讲解,内容翔实,可以让读者全面深刻地领悟《心经》的真谛!

  一读就懂:260字浓缩了600卷《大般若经》精华,以一目了然的图表和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解读经典,左文右图,图文并茂,让没有接触过佛经的读者也能了悟其中的智慧。

  心经的本质:让我们在面对困顿、挫折和焦虑的时候,提醒我们,回到当初,去摸清事物的本质,去悟透它,然后直面它。

  随书附赠经典手抄本:持经、诵经、抄经就是在积功德。随书赠送乾隆皇帝所书《心经》手迹,无论从书法技巧还是佛学造诣上都是临摹的精选之作。

  

内容简介

  

  《心经》在佛学界广为流传,是《大般若经》的一部分,并被认为是600 卷《大般若经》的心髓。260 字的《心经》不但将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现了出来,还是治愈心病的经。佛经中说:“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心就是指我们心中的烦恼。而《心经》就是要治我们的种种心,就叫人找到自心,认识自心,明白自心,打破迷情妄执,沐浴佛化,洗涤我们内心的垢秽,使人心平气静,进而拥有超脱的智慧,还我们本来清净的境界。因此,《心经》可以说是帮助我们找回自心的佛经。

  书中采用准确简洁的现代图解手法,一目了然的图表和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同娓娓道来的文字相得益彰,让人们在视觉上的享受中获得一次心灵的砺炼。

  

作者简介

  原译:玄奘法师(602-664),是中国唐代旅行家、译经家和高僧,又称唐三藏。他与鸠摩罗什、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由于玄奘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译文流畅优美,且忠于原意。他所翻译的经、律、论三藏圣典精准,译经的数量繁多。

  编者:施青石,80后,重庆大足人,业余醉心研究佛教文化十余年,曾与人共同编撰佛教普及读物,后至北京从事媒体工作,吸取现代传播手法编著《图说金刚经》《图说心经》等著作。

章节目录

第一章《心经》的由来与主旨

1.《心经》的起源:260字来源初探/2

2.《心经》与《大般若经》:二者之间什么关系/4

3.《心经》最早汉译本的译者:鸠摩罗什/6

4.流传最广的汉译本:玄奘法师与《心经》的因缘/10

5.《心经》的七个汉译本:两个略本和五个广本/14

6.两种《心经》:“广本”和“略本”的区别/16

7.《心经》般若思想的核心要义:空/20

8.《心经》的精神:明白并破除执着/24

9.《心经》的佛法道理:因缘所生法/28

10.《心经》的人生观:人生是苦/30

第二章 与《心经》相关的一些问题

1.探讨《心经》人物:佛陀在《心经》中的角色/34

2.《心经》说法盛会:有哪些人参加/38

3.《心经》的说法地点:佛陀与观自在菩萨在哪里开示/40

4.王舍城:在佛教史上为什么如此重要/42

5.《心经》的听众:三种对象/44

6.《心经》的性质:是“经”还是“咒”/46

7.密教的般若佛母与心经女神:是否同属一人/48

8.甚深禅定观修状态:观自在菩萨说法/50

9.人们喜欢《心经》的原因:字句简短,含义深远/52

10.《心经》的应用:找回自己的心/54

11.《心经》的文字:《大般若经》的精髓/56

12.《心经》流通分:与一般经典有何不同/58

13.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心经》咒语出自何处/60

14.《大般若经》的说法地:四处/64

第三章 如何读懂《心经》

1.掌握关键佛法词汇:体会《心经》世界/70

2.了解佛法词汇梵语原意:解开《心经》经文真义/72

3.读略本,也要读广本:更全面、正确地认识《心经》/74

4.掌握《心经》的修学次第: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76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八个字的正确念法/80

6.般若等于智慧:玄奘大师为何不直接翻译/82

7.《心经》浅解:从字面上了解《心经》梗概/84

8.密教《般若心经》的修持法:日日念,经常念/88

9.密教《般若心经》的数珠法:随身使用,不染一切诸恶/90

10.密教《般若心经》的念诵法:唱真言的规定/92

11.密教《般若心经》的供养法:置神坛的标准/96

12.密教《般若心经》的抄写:开发自我的妙法/100

第四章《心经》经文详解

1.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06

2.般若智慧已达自在之境:观自在菩萨/110

3.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的状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114

4.照见五蕴是空无实体:照见五蕴皆空/116

5.利他、救世、利益众生:度一切苦厄/118

6.智慧第一的佛弟子:舍利子/122

7.色与空两者相互依存:色不异空,空不异色/124

8.物质现象为空,空也为物质现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128

9.心理层面的四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132

10.一切法都是空性:舍利子,是诸法空相/134

11.佛的宇宙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136

12.“空”无五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140

13.六根为空,六尘也不会影响自身:无眼耳鼻舌身意/144

14.一切世间现象皆为空无: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148

15.十二因缘也是空性:无无明,亦无无明尽/152

16.超越四谛:无苦集灭道/158

17.去除对概念名相的执着:无智亦无得/166

18.依据般若甚深智慧证得空性: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172

19.不畏生死,自然没有任何恐怖:无挂碍故,无有恐怖/176

20.远离不合理的思想行为:远离颠倒梦想/178

21.一切烦恼都已止息:究竟涅槃/186

22.出现于三世的一切佛:三世诸佛/190

23.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前导:依般若波罗蜜多故/192

24.无法超越的完全正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194

25.赞叹般若有极大的力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198

26.般若波罗蜜多是伟大的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202

27.离苦得乐,达到涅槃: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204

28.咒语与经文的分水岭: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206

29.前往、到达:揭谛揭谛/208

30.直接无任何媒介地证悟空性:波罗揭谛/210

31.一起到彼岸去吧:波罗僧揭谛/212

32.成就圆满的智慧:菩提萨婆诃/214

第五章 读《心经》还需了解的佛法概念

1.法:一切事物,宇宙万有/218

2.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220

3.三宝:佛、法、僧/224

4.涅槃: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境界/226

5.缘起:诸法由因缘而起/228

6.十二缘起:探求人生痛苦的根源/230

7.心性:心识本来所具的不变不改体性/232

8.无我:没有众生所执为实常的自我/234

9.无常:没有恒常的存在/236

10.因果相续:因因果果,没有间断/238

11.有漏皆苦:佛教对苦的缘起的解释/242

12.三界唯心:一切现象不离“心”/244

13.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众生的誓愿/246

14.大乘:着重有利于大众的行为/248

15.五乘教法:佛教修行的五种教义体系/250

16.菩萨:将自己和众生一起解脱出来/252

17.四摄:摄引众生归向佛道的四个条件/254

18.八宗: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256

附录一

1.藏文版《心经》与玄奘版《心经》咒语的差异/262

2.《心经》密教化的证据/266

3.不同根器运用三科的修行方法/270

4.鸠摩罗什《大品般若经》与玄奘《心经》比较分析表/272

附录二

1.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274

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274

3.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274

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274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敦煌石室本唐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275

6.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上都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慧轮奉诏译)/275

7.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宋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275

图说心经是2017年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唐]玄奘法师。

得书感谢您对《图说心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论自愿为奴 电子书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
思辨的禅趣 电子书
熊逸带我们快快乐乐读一部《坛经》,一边拆开这部中国原创经典中大和尚们吹的牛,一边给我们普及佛教的原始教义。
走向世俗 电子书
以中国中古时期的历史为中心,考察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和中国社会的佛教化过程。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取径,研究有明一代最重要的学术运动——阳明学的兴衰。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电子书
思想隐士熊逸带你读中国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