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治理中的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研究

城中村治理中的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工业化、城市化引发农村与城市样态变迁,城中村特质成研究焦点。

内容简介

在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工业化、城市化对我国城乡社会结构性的冲击引起了整个社会从生产关系到权力关系的深刻变革,农村和城市的基本样态因此而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中国农村的发展演变轨迹大致沿着农业为主的传统农村区域-----城郊村-----城中村-----村改居社区----新型城市社区轨迹进行。重新认识城市和农村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城中村的属性、特质、治理等问题更引人注目。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其他

前言

第一章 城中村及其发展与走向

第一节 农村及农村类型化考察

一 农村的界定

二 农村的分类

第二节 城中村的产生、变迁与终结

一 城中村的产生与变迁

(一)城中村的形成

(二)城中村的发展变迁

(三)城中村的类型

二 城中村的性质与特征

(一)城中村的性质

(二)城中村的特征

三 城中村的改造与终结

(一)城中村改造的“计划”与时机

(二)城中村改造的意义

(三)改造的基本做法

(四)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

(五)城中村的终结

第三节 城中村管理与自治

一 城中村的管理与自治现状

二 城中村管理与自治研究述评

第二章 城中村村民自治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 独特的区域位置及影响

一 居住空间明显分离

二 过密空间与过疏关系

三 外来人口的权利缺失

第二节 产业结构及其影响

一 产业结构非农化

二 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 “非正规就业”问题突出

第三节 体制“夹缝”及其影响

一 管理体制双重化

二 改造规划碎片化

三 社区设立迟延化

四 村(居)民自治制度不对接

第四节 城乡文化及其影响

一 农民市民化发展缓慢

二 文化与心理隔离难消除

三 多元文化影响村民自治

第三章 地方政府治理的理论借鉴与实践举要

第一节 地方政府治理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地方”指称

二 “地方治理”与“地方政府治理”

三 “地方政府改革”与“地方政府创新”

四 “地方政府治理”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节 地方政府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 国家与社会关系说

(一)西方理论界国家与社会关系认识

(二)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认识

(三)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主导框架

(四)国家与社会关系格局中的地方政府治理

二 多中心治理理论

(一)含义和基本假设

(二)打破单中心的传统权威模式

(三)构建“多中心”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

三 “第三条道路”理论

(一)发展新型的、民主治理模式

(二)国家、市场和公民协同治理

(三)政府与社区自治的合作治理

四 社群主义思想

(一)社群主义思想的基本主张

(二)社群主义思想的治理价值

五 社会资本理论

(一)社会资本理论的相关逻辑

(二)社会资本理论的治理价值

第三节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举要

一 省直管县的“扁平化治理”模式

二 民众的“参与式治理”模式

三 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模式”

四 企业的“合作治理”模式

五 “组为基础,三级联动”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

六 “政社互动”的管理模式

第四章 地方政府城中村管理的一般考察

第一节 地方政府城中村管理机构设置

一 市—区两级政府架构

二 街—村(居)两级管理体制

(一)街道办事处

(二)村(居)委会

三 开发区的特殊管理体制

(一)开发区管理体制基本类型

(二)开发区的主要职能

(三)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特点

四 城改部门的专门管理

第二节 地方政府城中村管理主要内容

一 城中村人口管理

二 城中村组织管理

三 城中村公共事务管理

四 城中村财务管理

五 城中村土地管理

第三节 地方政府城中村管理方式与绩效

一 城中村管理方式

二 地方政府对城中村管理绩效评价

第五章 地方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断裂

第一节 基层政府城中村管理基本形态

一 基层政府管理中的单向输出

(一)被动接受的城市化

(二)缺乏沟通的政府决策

(三)没有回应的村(居)民参与

二 基层政府管理中的“一头沉现象”

(一)重管制轻治理

(二)重改造轻建设

(三)重拆迁轻安置

(四)重补偿轻保障

三 基层政府管理中的“选择性治理”

(一)经济发展:重中之重

(二)信访维稳:一票否决

(三)市容整治:面子工程

四 基层政府管理中的“权利义务失衡”

(一)公共服务匮乏下的权利悬空

(二)政府管理权挤压基层自治权

(三)政府管理重任务下达轻经费投入

第二节 城中村村民自治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

一 高度行政化的村民自治

(一)征地拆迁政府强势介入

(二)村级组织工作行政化

(三)通过村级党组织的村庄控制

(四)村干部工作的行政化考核

(五)通过村财街管强化领导关系

二 过度自治化的村民自治

(一)党员发展的自利行为

(二)村委会村民自治权的膨胀

(三)城中村自治的越界与失控

三 能人主导的村民自治

第六章 基层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衔接互动

第一节 基层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内在关联

一 基层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内在契合

二 村民自治与政府管理的内在契合

(一)村民自治是在国家政策法律框架内实施

(二)村民自治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村社公共事务执行与政府公共服务目标一致

(四)村民自治的健康运行有赖于政府的指导和支持

三 基层政府与城中村关系的动态观察

(一)尚未改造的城中村村民的需求

(二)改造过程中城中村村民的需求

(三)改造过渡期中城中村村民的需求

(四)回迁安置后城中村社区居民的新需求

第二节 基层政府管理与自治衔接互动的外部条件

一 基层政府职能逐步转变

二 网格化治理显现互动成效

三 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创新

四 城中村村民自治环境宽松

五 公众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

六 新型乡村关系正在形成

第三节 基层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衔接互动的制约因素

一 双方责权利边界存在制度性模糊

二 治理主体利益博弈及其影响

三 行政区、开发区、街道办事处、村社关系未理顺

四 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五 村民自治制度功能发挥不够

六 基层干部的素质和管理能力难以推动良性互动

七 城中村自治缺乏集体经济支撑

八 官民信任瓦解隔阂严重

九 农民权利意识与自治能力不平衡

十 城中村干部腐化致使乡村职能异化

第七章 基层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衔接互动的实践考察

第一节 调研样本概况

(一)西安市城中村概况

(二)Y区城中村概况

第二节 城中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制度与机制

一 资源整合: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

(一)创新农村党员发展机制

(二)建立乡(街)村衔接机制

(三)提升村级组织发展能力

(四)拓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外延

二 建章立制:基层治理的制度供给

(一)城中村人、财、物管理制度

(二)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

(三)“一会两课”制度

(四)“村财街管”和“双签”制度

(五)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

(六)村务公开制度

(七)农村干部廉政谈话和离任审计制度。

(八)农村干部年度考评制度

(九)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

三 协商民主:基层治理的机制创新

四 法治思维:基层治理走向法制化

(一)创新信访维稳机制

(二)整合资源化解矛盾纠纷

(三)引导群众依法维权

第三节 社会管理方式创新:服务与协商

一 村社管理网格化

二 村庄管理社区化

三 社区服务人性化

四 工作流程科学化

五 农村管理信息化

第八章 政府管理与村社自治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第一节 基层政府城中村管理的价值取向

(一)基层政府农村社会管理的价值核心

(二)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到公共治理的转变

(三)从命令服从向互动合作转变

(四)从选择性治理向制度自觉型治理转变

(五)从“指令为导向”向“以需求为导向”转变

(六)从社会排斥向实现社会融合转变

(七)从政府官治向社会自治转变

第二节 城中村治理中基层政府的角色调适与职能转化

一 尚未改造改制的城中村治理

(一)选择改造和整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二)监督和制约村民自治权力乱作为和不作为

(三)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

二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政府责任

(一)政府主导与政策供给

(二)区域性改造与“合村并社”

(三)村民“三权”与实现机制

(四)规范引导集体经济改制

三 城中村改造过渡期的政府治理

四 回迁安置后村转居的政府治理

(一)准确定位村转居社区的性质

(二)加大村转居社区建设投入

(三)切实满足居民保障型需求

(四)帮助改制公司规范管理与独立运营

(五)多渠道为村社居民自治输送管理人才

(六)关注与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与未来发展

(七)构建社区文化促进村社居民和谐共融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治理创新改革

一 城中村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建构前提

(一)树立“逐步推进、平稳过渡”的改造理念

(二)实行“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的管理方式

(三)优化村改居社区规划空间布局

(四)从大拆大建向拆建管的城市化转变

(五)从权利义务失衡型向责权利分明型转变

(六)从“生存型”社区向“发展型”社区转变

二 建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共治格局

(一)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调适政府和自治组织的相互关系

(三)平衡开发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

(四)基层群众自治与人大制度的有机衔接

(五)基层群众自治与人民政协制度的衔接

(六)激活村社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七)强化驻村制的政社衔接功能

三 创新管理与自治有机结合实现方式

(一)制度衔接

(二)法治化衔接

(三)民主化衔接

(四)情感化衔接

四 推动村社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依法自治能力

(二)公共事务执行能力

(三)民主协商能力

(四)资源整合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城中村治理中的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晓莉。

得书感谢您对《城中村治理中的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电子书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极其重要,既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政府统计的核心问题。本书是在该课题系统梳理有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把统计数据质量概念归纳为三个层次,提出了对政府统计数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并分析了社会经济环境、政治法制环境和体制环境等统计生态环境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构建有利于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统计生态环境的建议。
社区转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治理体系重组 电子书
本书主要聚焦于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新型社区的治理问题。
管理研究方法 电子书
本书分为11章,分别为研究与管理研究概论、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研究选题与研究方案、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方法、逻辑研究方法、统计研究方法等。
管理哲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借助哲学思维对管理的哲学分析、管理哲学思想述要、管理方法论、管理价值论、管理环境论、管理实践论共6章进行论述。
物业城市理论与实践:横琴新区城市治理创新模式研究 电子书
本书研究了珠海横琴新区的城市治理创新模式——“物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