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

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在国内期刊中发表过的对朝鲜战争研究的多篇论文。作者在充分掌握并比较分析近年披露的多国档案的基础上,对朝鲜战争的起源、爆发、中国被迫出兵朝鲜、朝鲜停战谈判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描述、梳理和研究,深入地揭示了中苏同盟及中国入朝参战这两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

作者简介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高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冷战史,苏联史,特别是中苏关系史和朝鲜战争。

章节目录

三八线的由来及其历史作用

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

——来自俄国解密档案的新材料

一、金日成积极策划战争

二、斯大林参与策划战争

三、毛泽东接受既成事实

四、苏朝联合发动进攻

中苏条约与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

一、形成决策的前提

二、改变决策的动机

三、保证决策的条件

保障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

——试论朝鲜战争起因与斯大林的决策动机

一、艾奇逊的演说触动了斯大林的神经?

二、苏联代表为什么没有返回安理会?

三、斯大林真的要推动亚洲革命吗?

四、斯大林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过程和依据

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

一、越过三八线问题的提出和争论

二、战局变化推动的政治决策

三、影响美国决策的制约力量

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

一、中国无意介入朝鲜冲突

二、战争初期的军事防御战略

三、毛泽东四次下决心出兵

四、中国领导人的深层忧虑

中苏联盟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

——对中国和俄国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

一、

斯大林把责任推给毛泽东:关于中苏对朝鲜冲突方针和策略的变化

二、

毛泽东决心派兵入朝作战:关于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给斯大林电报的争论

三、

中国入朝作战的困难和条件:关于周恩来赴苏谈判的目的和结果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空军

对朝战初期苏联出动空军问题的再考察

——根据俄罗斯联邦国防部的解密档案

一、斯大林承诺将调用苏联空军

二、莫斯科并不急于让中国出兵

三、金日成期待来自国际的空军援助

四、毛泽东急于出兵援助朝鲜

五、斯大林拒绝为志愿军提供空军掩护

六、苏联空军飞越鸭绿江投入战斗

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再议

——根据俄国档案文献的最新证据

一、1949年中苏解决朝鲜问题的共同立场

二、第二批朝鲜族部队回国的经过

三、苏联代表为何没有及时返回安理会

四、中国决策出兵朝鲜的复杂过程

五、苏联拒绝出动空军入朝作战的原因

试论1951年初中国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的决策

一、印度政府的调停尝试与美国的反应

二、毛泽东决定打过三八线再谈停火问题

三、十三国停火建议与中国的最初回应

四、中朝军队越过三八线与联合国停火议案的提出

五、中国拒绝联合国议案及其策略考虑

六、中国错失了停战谈判最有利的时机

对日和约与朝鲜停战谈判

一、朝鲜战局变化与美苏媾和方针的对抗

二、美国为实现对日媾和而拖延停战谈判

三、旧金山和约与中苏在停战谈判中的强硬立场

1953年朝鲜停战

——中苏领导人的政治考虑

一、中苏决心与美国对抗到底

二、莫斯科决定主动实行让步

三、毛泽东力争最佳停战结果

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

——50年后对朝鲜战争历史的考察和反思

一、中国被迫出兵朝鲜的合理动机

二、毛泽东设定了超越现实的战略方针

三、为实现同一目标付出的多余代价

附录

俄国档案馆关于朝鲜战争的解密文件

关于朝鲜停战谈判最后阶段的俄国档案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是2012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作者沈志华。

得书感谢您对《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后冷战时期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关系 电子书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进入不断调整时期。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湄公河流域国家成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支撑地带。美湄关系从奥巴马第一任期到第二任期持续升温,实现了双边、多边并行的格局,军事合作是首要,经济合作是重点。湄公河流域国家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重叠区域。美湄关系推动了地区合作进程,同时对中国的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负面影响。中美应探索消弭在
韩国刑法总论: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论集(第Ⅸ辑) 电子书
韩国刑法典制定于1953年,至今已施行60多年。韩国的刑法及刑法理论已经走入了世界上先进的刑法及其理论的行列。韩国先进的刑法制度和丰富的理论发展成果,无论是对改革与发展我国现行的刑法制度还是对完善我国目前的刑法理论,无疑都具有较大的参考或借鉴的意义。本书除了力图正确的解释或阐述韩国刑法规定和刑法制度以外,尽可能做到客观而全面的反映刑法学界和司法界对各个理论问题的争议焦点及争议的观点。
冷战后美国防扩散政策研究 电子书
本书梳理了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在防核武器、生化武器和导弹扩散领域的政策与做法、成效及其影响,勾勒出一幅美国单边、双边和多边防扩散政策框架的立体画面。作者把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防扩散外交和战略安全环境三个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深度研究专题个案,又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冷战后美国防扩散采取的新方式、新手段和新模式,尤其是其集防扩散、反扩散以及后果管理三位一体的政策,认为美国防扩散的实质是防威胁,为保障自己的绝对
“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研究: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论集(第Ⅺ辑) 电子书
本书对“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阐述和论证了高丽末期和朝鲜朝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为研究明代中国人形象奠定了立论基础;对使臣出使中国时接触最频繁的、最有代表性的明代中国的平民形象、明代中国的儒生形象、明代中国的官员形象以及明代中国的皇帝形象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分析;阐述了“自我”对“他者”的塑造过程;阐述了“朝天录”中明代中国人的“负面特征”;探讨了“朝天录”多方面的研
冷战后俄罗斯的中东欧政策及其影响 电子书
在冷战时期,绝大多数东欧国家为苏联的势力范围。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不得不在变动的地缘政治环境中重新确定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本书将中东欧国家分为波罗的海国家、中欧国家和巴尔干国家,并分别对俄罗斯对上述次区域国家的政策、影响手段和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随着普京治下的俄罗斯试图重振大国雄风,中东欧国家成为俄罗斯外交关注的重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