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解读全集(共六册)

四书解读全集(共六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陈来、王志民、王中江等学者接地气式解读“四书”思想及其对当代人的启发。

内容简介

本书是集陈来、王志民、王中江、安乐哲等多位国内外儒学研究者之力的经典普及作品。

全书运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将“四书”思想的学术研究与其现代传播、应用相结合,对“四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解读,对于推动儒家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编者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著作多种,除三联书店已出版的“陈来学术论著集”十二种外,还有《东亚儒学九论》《孔夫子与现代世界》《回向传统》《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四书解读:孟子解读(上)

孟子学说及其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四书解读:孟子解读(下)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四书解读:中庸解读

《中庸》的地位、影响与历史诠释

子思与《中庸》

天命之谓性——《中庸》第一章解读

君子中庸——《中庸》第二至九章解读

中庸的艺术——《中庸》第十至十二章解读

道不远人——《中庸》第十三至十六章解读

大德受命——《中庸》第十七至二十章解读

诚明之道——《中庸》第二十一至二十六章解读

圣人之道——《中庸》第二十七至三十章解读

至圣至诚——《中庸》第三十一至三十三章解读

四书解读:大学解读

《大学》的文本地位与思想诠释

曾子与《大学》

大学之道

诚意慎独

正心修身

修身齐家

齐家治国

治国平天下

四书解读:论语解读(上)

传承与训解——《论语》引论

《论语》中孔子的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四书解读:论语解读(下)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附录

四书解读全集(共六册)是2022年由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作者陈来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四书解读全集(共六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经验范式的辩证法解读: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经验”在辩证法中的命运、辩证法起点概念的重构、绝对的否定与差异性逻辑、“否定的”真理观、“否定的”自由观、辩证法精神的两个维度及其实现途径。
我们都是小红帽:从童话中解读女性心灵成长 电子书
在本书中,被誉为“超级连接器”的苏珊·麦克弗森向人们发出挑战,要求人们改变自己建立人际网络的方式,弱化网络平台的依赖,呼吁人们回归连接本源,以人为本,从内心和社交机会开始发现真实的互动,向人们提供帮助并履行承诺,从而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作者借鉴并呈现了大量心理学家、活动家和慈善家的见解和实践,以聚集、请求、行动三大方法为要点,分享了所有人都可以应用的最佳策略,为人们展示了如何有意识地建立联系的理想
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电子书
本书力图用新的科学和哲学研究成果阐释已成为“常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论证了马克思有所论述但又未充分展开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与观点,重新考察了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和思维逻辑,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西方历史哲学、西方社会科学方法、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胡塞尔、德里达等人的思想转变,并以此为马克思辩护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解读。
王阳明:一切心法(套装共2册) 电子书
普通读者罕有知道,王阳明原是一个被翻案的奸佞。《明实录》里的王阳明不但奸邪,还很有几分色厉内荏的丑态,是一个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他纵兵屠城,窃夺他人战功,散布异端邪说蛊惑人心,以邪教教主的姿态享受着信徒的阿谀与供奉。乃至清朝编修《明史》,才算是以新一代的官修正史为王阳明做了正式的翻案。而在王阳明弟子们谦卑写就的私史里,他又仿佛头顶光环的圣徒,有神鬼莫测之能,每每还有灵异的奇遇。于是我们每个人对王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 电子书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以文本学的解读方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阿尔都塞的三个经典文本:《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和《论再生产》。作者着力揭示了阿尔都塞研究中长期被遮蔽的隐性方法论构架,这种探索主要体现为作为认识论史研究语境中深层理论构架的问题式与症候阅读法。在此,作者首次采用了理论“反打”的写作法,以附文的形式穿插了对阿尔都塞逻辑核心的解构与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