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德国精神教父的入世智慧。
内容简介
《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集中体现了鲁道尔夫·欧肯的“精神生活哲学”,欧肯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概念为中心,应该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为中心。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二者的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
《人为什么活着》一书曾对德国乃至世界哲学及文学产生过广泛影响。他用文学家的笔调写出优美的哲学著作。
作者简介
作者鲁道尔夫·欧肯,年幼时体弱多病,家境贫寒,从小喜爱读、思考,时常对人生的各种社会现象提出一系列问题,在当地被称为神童。中学时代曾不止一次跳级,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神学家兼哲学家罗伊特成了他早年最有影响的导师。
鲁道尔夫·欧肯于19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曾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就读。担任学校教师5年后,他在1871年获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哲学系教授,1874年转往德国耶拿大学任教。1913年至1914年间他亦曾在纽约大学任客座讲师。
鲁道尔夫·欧肯的哲学思想着重精神价值,认为使人成为人的,是精神人格,人凭精神获得升华。精神的本质在于从生命环境和冲动中获得解放,获得自由。作家努力的目标是为统一支离破碎的思想界提示坚实的基础。主要著作有《亚里斯多德的研究方法》《现代艺术概念》《哲学术语史》《精神生活的统一》《宗教与生活》《社会主义分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Section 1 人生的价值:如何度过波澜起伏的一生
1.活着!生命自有对抗死亡的绝招
2.直面死亡才能邂逅活着的意义
3.为什么说有“有自尊,无死亡”?
4.数千年来的“永生”历史
5.真正永生与象征性永生
6.信仰对立与死亡恐惧
7.为什么说脱离肉体等于脱离死亡?
8.生命的见证意义:摆脱死亡恐惧
9.抵挡死亡恐惧的最后一道防线
Section 2 活着的意义:总有力量令生命真谛触手可及
1.能够同命运较量的勇气——工作
2.探寻生命意义的核心
3.生命的意义:正邪对立论
4.打开生活的大门——记忆
5.梦境:虚实结合的生命启示
6.你的人生意义需要自己去创造
Section 3 生命的质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命才有意义
1.回望经院哲学昙花一现的宿命观
2.生命:由虚到实才能触摸得到
3.那些坠落山崖的心灵指导
4.精神生活:可以幻想,但别沉沦
5.一个超脱生命的存在——精神
6.不要甘于空虚,也别被精神支配
Section 4 生命的探索:怎样解读这个莫测高深的世界
1.各自独立为敌,还是相互联系共存?
2.一场难辨结局的博弈
3.精神生活的利与弊
4.否定客观世界的唯意志论
5.感官系统的局限性
Section 5 活着的智慧:感悟生命就是迎接自由
1.笛卡尔的“圆满”与“不圆满”
2.“唯名论”与“实在论”所凸显的人生观
3.经验主义者眼中的生命真谛
4.“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巨大冲突
5.在精神王国里重塑生命的意义
Section 6 生命的求真:于现实中拨开精神世界的迷雾
1.“经验”与“理性”的人生观博弈论
2.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现实主义
3.憧憬生命的终极真理
4.人生风景的来源——活动
5.现实与精神世界的错位
Section 7 灵魂与信仰:寻求一条不惧死亡的人生路
1.信仰:平庸生活的“调色盘”
2.“三位一体”的人生观
3.泛神论,何处才是灵魂归处
4.生命意义的基础和动力
Section 8 青春的驿站:你为什么而活,幼年的自己对此“秘而不宣”
1.父母:追求生命意义历程的第一站
2.无可逃避,却又关乎成长的兄弟姐妹情
3.孩子,自我管理是为了让你更好地体验人生
4.为孩子的智商与天赋保守秘密
5.青春期叛逆:人生意义在哪里
6.每一个罪犯曾经都很善良
7.揭秘自卑者的心灵之窗
8.伴随成长的执念:寻找自己的优越感
9.五岁之前,就帮助孩子定义生命的意义
附录 哲学家的回答: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1.德谟克利特的幸福主义生命观
2.犬儒学派与昔勒尼学派对立的生命观
3.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生命观
4.中世纪人文主义者对生命的看法
5.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6.海德格尔的生命观
7.机械决定论的生命观
8.活着就是一场修行——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
人为什么活着是2018年由紫云文心出版,作者[德] 鲁道尔夫·欧肯。
得书感谢您对《人为什么活着》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