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社会学:范式转型与中国经验(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论丛)

宗教社会学:范式转型与中国经验(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论丛)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宗教社会学的视角,对范式转型与中国经验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内容简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关于宗教的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书从宗教社会学的视角,对范式转型与中国经验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当下宗教社会学的范式转型问题进行了方法论层面的反思。通过建构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将不同的论述范式转型的理论予以评价和整合。第二部分基于既有的经验调查数据分析了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基本社会—人口学状况以及台湾地区1990~2009年的宗教变动趋势,并对宗教身份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探索。

作者简介

作者胡安宁,美国普度大学社会学博士、统计学硕士,复旦大学社会学硕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讲师、系副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前言

第一部分 宗教社会学范式转型:对多层次范式内涵的分析及对范式转型概念的阐释

内容提要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研究主题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本部分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对范式及范式转型概念的辨析

第一节 范式概念的模糊性及多层次性

第二节 关于宗教社会学范式转型的讨论

第三节 对宗教社会学范式转型概念的方法论辨析

第三章 宗教社会学范式转型之前的传统范式解析

第一节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结构/制度范式

第三节 诠释学范式

第四章 何谓转型:对宗教社会学范式转型概念的进一步分析

第一节 多样化、整合性与替代(完全整合):对范式转型概念的一种辨析

第二节 理性选择范式对结构/制度范式的整合性表现

第三节 理性选择范式对诠释学范式的整合性表现

第四节 新范式能否替代旧范式?

第五节 结论、反思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结论和总结

第二部分 中国宗教:理论回顾与经验分析

内容提要

引言

第五章 民间宗教的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回顾与前瞻

第一节 民间宗教研究的人类学传统:从“三教”学说到文化分析

第二节 民间宗教研究的社会学传统:探索民间宗教的特定模式

第三节 民间宗教的概念扩展

第四节 民间宗教研究与主流社会学理论的结合

第五节 民间宗教的比较研究

第六节 总结

第六章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经验状况初探: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的分析

第一节 数据介绍和测量

第二节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经验状况:描述性信息

第三节 当代中国民间宗教实践的经验状况:社会-人口学特征

第四节 总结

第七章 民间宗教会随着现代化进程而消亡吗?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在一个非管制的宗教市场内部,谁会是胜出者呢?

第三节 方法论

第四节 经验发现

第五节 结论和探讨

附录 台湾佛教和民间宗教的年龄-时期-同期群分析

第八章 从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角度再看世俗化进程:一个理论探讨

第九章 当代中国社会宗教身份与经济地位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分析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理论视角

第三节 数据和变量

第四节 经验发现

第五节 结论和讨论

附录A 基于均匀前验分布的自相关图

附录B 基于正态前验分布的自相关图

全书结论与讨论:迈向经验的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

后记

宗教社会学:范式转型与中国经验(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论丛)是201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安宁。

得书感谢您对《宗教社会学:范式转型与中国经验(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论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 电子书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构建了一副中国社会学起源发展的全景图。
老年人危机与家庭秩序:家庭转型中的资源、政治与伦理 电子书
为了回应现代生活,农村老人面临怎样的新压力和危机?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社会政法研究系列) 电子书
真实记录中国社会转型的历程,从理论上阐述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与规律。
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 电子书
扎根于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探讨“中国式”的身体问题。
眼动追踪与中文阅读(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论丛) 电子书
本书就研究成果在深化中文眼动阅读模型的建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