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位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境遇和文化突围的鲜活个案。
内容简介
2019年5月9日至10日,“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这不单单是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文学作品研讨会,而且是一位当代知识分子坦诚地进行灵魂自剖,并以非虚构、回忆录的方式,提供其近五十年苦苦求索的精神境遇和文化突围的鲜活个案,从而对当代文坛与知识界产生广泛吸引的思想盛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代序
文学会场
冯骥才 我们最梦想的还是文明
陈建功 共同走过觉醒时代
邱华栋 冯骥才的非虚构文学写作艺术
贺绍俊 一位行动的知识分子的“文化五十年”
李炳银 冯骥才人生的高度
谢有顺 看见比想象更困难
张抗抗 凝视与行走
白岩松 应该靠近身边的“大”
赵丽宏 困顿中的忍耐、坚持和突围
李辉 “我还有理想”
周立民 做行动的知识分子
一
二
三
四
五
丁晓原 一个特写历史的大写的人
房伟 一种历史理性精神的建构
李永东 重读《三寸金莲》与重返八十年代
一、评论家的热议与冯骥才的不满
二、“闲话”不闲
三、历史定格:小脚排成的人肉筵宴
四、放足时代:新旧互嵌与中西拼凑的文化演进
五、重返八十年代与重返地方
绿茶 冯骥才的文化迭代
一、冯骥才是一部超级电脑
二、内置了两套操作系统
三、大冯老师的三次升级迭代
四、外置了很多硬盘
五、五十年不宕机
六、冯骥才的新身份:程序员
郭冰茹 冯骥才的意义
一
二
三
[俄]科罗博娃 论冯骥才作品中的“民族良心”
邱田 驰骋于天地之间的“骥才”
一、文学:从“冲破”到“回归”
二、绘画:由“匠心”到“意境”
三、非遗和教育:知行合一与言传身教
四、志在千里的“骥才”
蒋应红 冯骥才:“我喜欢做包含未来的事”
一、《漩涡里》,一个知识分子的行动轨迹
二、践于行,为未来记录历史的思想突围
三、非虚构,坦率叙事的光辉品格
结语
[英]余德烁(YUKTESHWAR KUMAR) 翻译冯骥才先生的挑战与快乐
序言
与冯骥才先生见面
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演讲
决心翻译冯先生的作品
翻译冯老师书籍的挑战
翻译冯先生的快乐
结论
参考文献:
[英]米欧敏 自天津到全世界: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英译
[德]韦荷雅(Dorothea Wippermann) 略谈以冯骥才为例的当代中国作家作品的德语翻译和受众情况
[俄]罗季奥诺夫 年轻人如何翻译冯骥才:回顾俄罗斯两届翻译比赛
[越南]黎进达 冯骥才作品在越南翻译与传播浅说
[埃及]梅·阿舒尔 我们为什么要感谢生活
一
二
张春生 原汁新瓶,重睹芳华
胡传吉 “善在那里,自家却去行他”
以情为信:冯骥才的文学“列传”
以美为善:冯骥才的绘画“自序”
知行合一:行动的知识分子
师力斌 非专业化写作与冯骥才的意义
孙玉芳 冯骥才先生的“天津童年”
一、“五大道”:生长在不说天津话的“天津”
二、“娘娘宫”:对一个文化空间的情感叙事
三、结语
王蔚 冯骥才:从城市到田野
身份的转变:从艺术追求到文化自觉
历史重压下,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
村庄的意义:留下农耕文化的精华
冯骥才的意义:精卫是一种精神
张梦瑶 历史的忧思与百年文化之殇
文化遗产会场
冯骥才 人类文明之间要互相尊重,也应共同关切
潘鲁生 冯骥才
一、来自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
二、融入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潮
三、开启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纪元
赵普 天厌有长者撑
一、先生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二、先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本质是什么?
三、先生是如何做的?
四、经验和借鉴
五、意义和价值
曹保明 文化的发现与文化的走进
一、人类崇高的思想品质
二、人类崇高思想的心灵自觉
三、唤起社会的文化自觉
苑利 冯骥才文化自觉理念的提出与实践
一、冯骥才文化自觉理念的所指
二、冯骥才文化自觉的理论实践
三、冯骥才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
张春生 漩涡、异化与守恒
王振良 永不停止的思考与行动
懵懂的文化意识
最初的精神反思
无奈的被动主动
从天津走向全国
最后的简单结语
向云驹 当文学进入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以后
一、关于冯先生文化抢救的思想渊源
二、关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三、关于一个曾经令人纠结的问题
四、关于若干天才性创造的判断
乔晓光 知识分子与村庄
郑一民 引导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旗手
一、使命担道义
二、在漩涡里搏浪
三、用剪纸会议再燃“抢救”之火
四、用新闻造势把事业推向高潮
樊宇 影像介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思考
一、同道、同行、同心共同谋划影像介入抢救工程
二、科学、严谨、规范、理性地介入抢救工程
三、调研、拍摄、挖掘、整理等系统性介入抢救工程
[法]布鲁诺(Bruno Chauffert-Yvart) 法国的雨果、梅里美、马尔罗和中国的冯骥才对遗产的保护
1. Victor HUGO维克多·雨果(1802—1885):意识的艺术
2. Prosper MERIMEE普罗斯佩·梅里美(1803—1870):保存的艺术
3. André MALRAUX安德烈·马尔罗(1901—1976):艺术,遗产和创造
4. Professeur FENG Jicai冯骥才:艺术和文化
余未人 对理想情怀的深层抒写
一、抒写理想情怀的特征
二、深层探寻理想情怀的根源
徐苏斌 关于公共遗产学的思考
一、遗产保护的“公共”时代
二、他山之石
三、面向公共遗产学
穆森 自觉 引领 开拓
王宇英 为心灵写史、为创伤立传
一、关注心灵,立足于生命的内在逻辑
二、聚焦创伤,为幸存者留下证词
三、共享权威,在对话中创造历史
余论:口述访谈者的权利与义务
冯莉 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一个人的文化遗产思想史
一、时代里的“这一个”
二、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
三、不同文本类型的探索
结语
[美]谭中 中国真善美文化柳暗花明:九旬海外华飘零老骥识途
(中国香港)郑培凯 冯骥才的审美意识与文化遗产保护
吴元新 心手相承
李建荣 当代田野写作学初论
一、把脉时代:认识全球化与东方文化复兴的关系
二、给“文化人”塑像:提升文化人的人格定位
三、文体的创新与融合:文学创作和田野记录并重
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田野调查范式和文案体系
五、写作中主体的文化自觉:以文化思辨为主线、捍卫文化之美为主题
六、田野写作学对培养文化人才的作用
[意]刘尊 [意]林玉风Isabella Toppao [意]马智飞Federico Madaro 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文化使命
冯骥才 让我的每一步、每一个字都端正
附录: 媒体相关报道一览表
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2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得书感谢您对《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