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

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在晚清中央和地方权力格局的研究中,突破学界流行的“督抚专政”“内轻外重”观点的范围,力求从更客观、多元的角度来认识这段历史的多面相。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清同治、光绪两朝地方督抚群体结构和人事嬗递状况之梳理,着重分析了同光督抚的特性及其对晚清政局的影响。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和镇压捻军起义的过程中,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首的湘淮集团趁势崛起,而清廷通过“扶淮抑湘”到“湘淮互制”,确立了“湘淮分立”的调控路径。双方博弈的结果,最终导致湘淮集团由同治元年(1862)的全盛时期进入光绪二十六年(1900)全面衰落的态势,地方实力集团呈现出从湘淮集团向北洋集团转换(1862~1900)的政治格局。

作者简介

作者邱涛,四川省自贡市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出版有《咸同年间清廷与湘淮集团权力格局之变迁》《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中国反贪制度史》(三卷本)等学术专著7部,《腐败史》等译著多部。在《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多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编委会

前言

第一章 同光时期地方督抚群体的结构和人事嬗递

第一节 同光时期地方督抚群体的结构考析

第二节 同光时期地方督抚的特性对政局变化的影响

第二章 从“扶淮抑湘”到“湘淮互制”

第一节 清廷实施“扶淮抑湘”策略的背景

第二节 清廷在湘军集团腹地和财赋之区重布权力格局

第三章 清廷操控下的“湘淮互制”

第一节 李鸿章和淮系集团权势变迁

第二节 清廷确立和巩固“湘淮互制”的局面

第三节 清廷“湘淮互制”策略在中枢权力斗争中继续演化

第四章 清廷的天津教案对策与曾国藩之死

第一节 天津教案发生后中外的认识分歧和清政府初步的处置原则

第二节 清廷处置津案原则的游移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

第三节 清廷为不开战端和权力斗争双重目的给曾国藩制造政治难题

第四节 慈禧利用清议力量同时打击奕訢、曾国藩

第五节 曾国藩的两难困境和陷阱式“解脱”

第五章 清廷重建经制军的努力

第一节 变或不变:同治年间围绕重建经制水师的斗争

第二节 长江水师制度的经制特征

第六章 中法战争时期的清廷与湘淮派系权力控制

第一节 中法战争前夕派系对清廷越事决策的影响力

第二节 中法战争中的军队控制权问题

第七章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军队控制权

第一节 平壤战役中清军军储与叶志超的逃跑

第二节 从依克唐阿军看清军的武器装备与怯战问题

第三节 清军将领徐邦道的“近代军事才能”和底气问题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1862~1900年各省区总督履历情况

附录二 1862~1900年各省巡抚履历情况

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邱涛。

得书感谢您对《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荣禄与晚清政局 电子书
本书通过研究和剖析荣禄的复杂表现,对了解清末政治的变迁和走向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台湾历史研究(第4辑) 电子书
全面研究台湾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外交史及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
区域史研究(总第1辑) 电子书
中国区域史研究重镇中山大学主办刊物,本册是创刊号,第1辑。
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电子书
探究清代县辖政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盛宣怀与晚清招商局和电报局(招商局文库·研究丛刊) 电子书
我国近代实业中,轮船招商局和电报总局影响最深远,这本书为你介绍它们的创办和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