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3卷第1期)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3卷第1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编的西方哲学研究辑刊。本书为第3卷,第1期。

内容简介

本刊是西方哲学研究的专业性年刊,主要发表国内学者高质量的论文、学术评论或者专业书评。设置的栏目有名家特稿、古代哲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哲学重镇(介绍著名大学的专栏)以及记录与讨论等。

本期收录文章:《周先生教我读〈自愿奴役论〉》《作者按语: 纪念周辅成先生和唐君毅先生》《迪特·亨利希与当代德国哲学》等。

作者简介

黄裕生,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Academic Advisory Board(学术咨询委员会)

Editorial Board(编辑委员会)

周辅成先生纪念专栏

怀天下之广大,行人民之伦理——缅怀周公辅成先生

周先生教我读《自愿奴役论》

光荣的寂寞——周辅成先生印象

忆周辅成先生

周辅成与唐君毅——兼论周辅成思想的核心精神

作者按语: 纪念周辅成先生和唐君毅先生

一 《歌德之认识》之缘:周辅成与唐君毅的生命会通

二 《哲学概论》之约:周辅成与唐君毅的生命情谊

三 《理想与文化》之念:周辅成与唐君毅的生命信仰

四 新理想主义:唐君毅与周辅成哲学精神的自我观照

五 健全的人道主义:唐君毅与周辅成哲学思想的自我总结

亨利希九十寿辰纪念专栏

论主体性的统一

一 诸能力还原为灵魂的基本力

二 统觉的统一性及内在于主体中的目的论

三 心理学诸基本概念的论证问题

四 绝对自我的建构

五 实存的诸种同等源初的要素的整体性

对《论主体性的统一》(1955)一文的回顾

自身之在与感恩之情:致哲学家迪特·亨利希

迪特·亨利希与当代德国哲学

一 学术起步与早年的康德研究

二 “论证性重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全面开展

三 自身意识、形而上学与现代性:与图根哈特、哈贝马斯的争论

四 海德堡-哈佛-慕尼黑:对欧陆与英美两种哲学传统交流的推进

五 “有意识的生活”:近年来的学术活动及其哲学体系的成形

六 荣誉、奖项与学术职务

结语:亨利希与战后德国哲学

伦理学与政治哲学

暴力倾向与自我驯化——进步,还是改进或优化?

十一

道德实在论与道德真理

一 认识论与辩护

二 遵循规则与规范性的来源

三 主观性与客观性

四 实在论、响应依赖性与伦理真理

古典学的新生:政治的想象?抑或历史的批判?

1

2

3

4

根本恶的平庸——论阿伦特关于恶的思想

一 根本恶:康德与阿伦特

二 根本恶的平庸:无思性

三 走出恶之平庸:思考作为一种责任

结语

古代哲学

柏拉图式的原因

一 什么是一个原因?

二 形式的原因

主体(ὑποκείμενον)与质料(ὕλη)

引言

一 《物理学》Α7中的主体和质料

二 《形而上学》中心卷的主体和质料

三 《形而上学》Λ2的质料

四 结论

明清之际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及对西学观的影响:以耶稣会士翻译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在《四库全书》中的反映为例

引论:乾隆认识亚里士多德么?

一 乾隆朝及以前所遭遇的西学(16-18世纪)

二 《四库全书总目》涉及的亚里士多德著作

三 《四库全书总目》对西学的误解及其原因

罗格斯大学哲学系专栏

西方哲学概览及罗格斯大学哲学系历史简介

一 西方哲学概览

二 罗格斯大学哲学系历史简介

实验哲学和哲学直觉

自然化认识论:蒯因、西蒙和实用主义的前景

1 引言

2 蒯因(?)的强自然主义版本

3 可靠主义:通过研究擅长形成真信念的推理者评估推理

4 实用主义:不存在特殊的认知目标或美德

5 赫伯特·西蒙的计算性的实用主义

6 超出历史的最佳:自然主义的实用主义的未来计划

一个“自然化”形而上学的程序及其在事件存在论上的应用

一 形而上学与认知科学

二 事件和事件个体化问题

三 两个呈现系统及其与事件存在论的关联

认知科学与形而上学:揭穿过程中的搭档

1 揭穿的形而上学

2 案例研究:颜色

3 案例研究:时间流逝、空间统一性

答谢弗

本体实在论

1 复合物体的本体论

2 失掉信心

3 本体论减缩主义的几种形式

4 责怪谓词还是量词?

5 量词多义

6 肤浅多途

7 结构

8 结构说法的整编

9 逻辑结构

10 量化结构

11 对减缩主义者的回应

12 我们应该相信什么?

不平等:一个复杂的、个体性的、比较性的概念

导论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结论

海外大学的哲学教育专栏

学术的炼狱:从论文讨论课谈起

柏林洪堡大学:一个多元开放之地

以弗莱堡大学为例浅谈德国大学的哲学教育

一 弗莱堡大学的哲学研究简介

二 德国大学的基础哲学教育(本科生教育)

三 德国大学的哲学研究教育(博士生培养)

四 中国的哲学教育要注意哪些问题?

德国大学哲学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以国际化接轨后的美因茨大学为例

一 学制改革及其对哲学教育的影响

二 博洛尼亚学制改革后的本科哲学教育

三 哲学本科的培养模块(Modul)

四 总结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3卷第1期)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黄裕生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3卷第1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亚研究(第3辑) 电子书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发与中亚、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等问题相关的文章,涉及外交、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本册为第3辑。
中亚研究(第5辑) 电子书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发与中亚、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等问题相关的文章,涉及外交、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本册为第5辑。
荀子研究(第1辑) 电子书
《荀子研究》是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本着荀子“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的精神,以严肃、严谨的学术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荀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海内外交流提供学术平台。本书是第一辑,包括“文本考证与释读”“荀子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荀子思想比较研究”“荀子的历史地位与荀学研究”“荀子与兰陵文化专题”“海外荀子研究”几个专栏。
文化研究(第25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6年夏季刊。
文化研究(第28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7年春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