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与拙石

野猫与拙石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诗人张远伦的散文随笔集,描写了乡间充满生机和灵气的万事万物,以及重庆等地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两斤半》《面对大河》《顶点》《局部》等十四篇散文作品。生动再现过往乡村生活中的职业、景象,描写生死相随的亲人及生活遭际等,文笔流畅隽永,人物塑造立体可感,字里行间饱含情感。

张远伦善于从平凡日常中发掘艺术性、哲思性的成分,倡导从自然的纯净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体现了他“重返乡村”的观念。

作者简介

作者张远伦,苗族,1976年生于重庆彭水。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

著有诗集《和长江聊天》《白壁》《逆风歌》等。曾获骏马奖、人民文学奖、陈子昂青年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重庆文学奖、巴蜀青年文学奖、银河之星诗歌奖等奖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两斤半

引子

村庄不大,一声狗叫,可以关照全部土地

一声狗叫里,九十岁祖母,在近处,在远处

更高一点的诸佛寺,在一声狗叫的尽头

它的命重两斤半

尾声

面对大河

面对大河会有战栗的幸福

和长江聊天

大自然本身爱上他们了

白鸟从虚无里飞出来

我是那个为大风撰写传记的人

雨之善是没有道理的

大河,作为他者令我……

大河,作为自我的一部分……

好邻居,当如大河

孤独是必须的营养液

顶点

诸佛寺的顶点和严家山的顶点,形成了对峙之美

鹅岭的顶点,有一个幸存者的隐秘悲伤

在泰山的顶点,我是你灰喜鹊一样的香客

局部

引子

这完整性的人间啊,先从局部开始爱起

咬出一个小洞,看天

我迷恋这几乎不存在的欢乐

神性是个时间价值观

神性是一种危险关系

尾声

灵魂的封面

给他的灵魂,做一个封面吧

死去的人都有一个封面

他的封面焕发出黄金的光芒

用顿挫的笔意在封面上写命运简史

惊心动魄的封面赫然写着那个心碎的名字

不是“巫祝”,是“神性”

容器

推送者

醉与悦

前胸与后背

死局与生门

人情味与自语者

玉与石

小年夜

长尾鹊

引子

她们的心里从来没有外省,只有外人

每一片羽毛上都布满时间

昔日之鹊,有着漫长的忍耐

独立之鹊

原罪之鹊

鹊的上下阕,或奖赏

鹊的修辞手法,或致歉的艺术

尾声

拜泉记

拙石颂

引子

他是为神灵黥面的人

我是为村民写墓志铭的人

他是为菩萨换骨的人

在石头上模仿救世主的人

尾声

诞生

诞生,就是倒立;活着,就是顺顺气

诞生,就是对爱的命名

所有的诗歌都是追问,我们来自哪里

穷其一生对抗死亡,其实是在对抗诞生

野猫说

生当如候鸟,一生白鹤

多年

大海的事情和天空的事情

野猫说

时代嬗变与文化反刍

诗人的影子

诗歌说

诗歌需要走歧路

现实感和精神性

诗歌材料个性化发展的命运

大词与排比

应极力避免惯性写作与同质化

超越和超拔

数学不好的诗人是可耻的

野猫与拙石是202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远伦。

得书感谢您对《野猫与拙石》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批评与洞见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书主题内容,研究美国文学批评,由六篇论文组成,前两篇回顾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批评的历程,后四篇则从亚裔视角分析当代美国文学批评。第二部分着重论述英语学科为何、如何顺应文学研究的需要进行转型。
焦虑与认同 电子书
本书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和叙事学的相关批评理论与方法,对石黑一雄迄今为止出版的7部长篇小说进行研读,分析小说人物身上表现出的身份焦虑以及不同模式的身份认同,探究其小说中的身份问题,以此观照石黑一雄本人的身份观,为国内外学者深刻理解石黑一雄本人及其小说的文化内涵和当代意义提供参考。
孩子与世界 电子书
本书是写给孩子看的散文集,本书中的文章,有写孩子喜欢看的安徒生的文章,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艺术加工的,比如《丑小鸭复仇版》《皇帝的新装与旅游业》;有描写孩子生活习惯的,如《练习爬行》《跟谁学谁》,讲述了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有描写孩子教育问题的,如《用汉语治病》强调了汉语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念书人》强调了学习是每个孩子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语文组》描写了学习语文方法的重要性等。本书通篇的
猫与短简 电子书
本书内容以集中集的形式分为短简、猫、众生相三类。每一篇短简都体现出对纯洁爱情的渴望,对所爱人的执着,失去爱时的失落。
泪与笑 电子书
本书收入小品文26篇、书话评传9篇、序文4篇、书信41通、译文12篇。梁遇春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写作英国随笔风格的散文小品,擅长表达充满个性特点的社会人生体验,提供一种“絮语”式议论美文。他散文的数量不多,却多为可以传世的精品,在“五四”之后独树一帜。胡适认为他是“一个极有文学兴趣与天才的少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