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阐释和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在上版的基础上作了适度调整:除更新了现代研究进展外.删除或降格了部分临床意义不大的内容,增添了对中医临床有指导意义或与后续课程相接轨的内容,如在五行学说中删除了以五行推断病情轻重的相关内容,降格五行胜复为阅读材料,增添了中土五行及其临床应用;在气的运动部分增添了脏腑之气升降运动的理论渊源和临床应用;在藏象中增添了五脏各精气阴阳的生理作用,作为阅读材料.以与后续课程中医诊断学接轨;在体质中增添了九种体质的判定标准为阅读材料,以利于临床应用等。

作者简介

  郑洪新,女,1952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辽宁省教学名师。学术任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会常委。

章节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三、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气-元论

一、气的哲学概念与气-元论

二、气-元论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与归类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与归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脏腑分类及各自的生理特点

第二节 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髓

三、女子胞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和施泄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第二节 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变化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节 神

一、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神的生成

三、人体之神的功能

四、人体之神的分类

第六节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概述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五、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次序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名称

二、奇经八脉的走向和分布特点

三、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四、奇经八脉各自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 经别、经筋、皮部、别络

一、十二经别

二、十二经筋

三、十二皮部

四、十五别络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五章 体质

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一、体质的概念与特点

二、体质的构成要素与评价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与形成因素

一、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二、体质的形成因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二、体质的基本分类及特征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体质与养生

二、体质与病因

三、体质与病机

四、体质与辨证论治

第六章 病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失度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诸虫

三、毒邪

四、药邪

五、医过

六、先天病因

第七章 病机

第一节 发病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三、发病类型

第二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精气血的失常

四、津液失常

第三节 内生五邪

一、风气内动

二、寒从中生

三、湿浊内生

四、津伤化燥

五、火热内生

第四节 疾病传变

一、疾病传变的形式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养生

一、养生的概念与衰老机制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治未病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三、愈后防复

第三节 治则

一、正治与反治

二、治标与治本

三、扶正与祛邪

四、调整阴阳

五、调和脏腑

六、调理精气血津液

七、三因制宜

主要参考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是2016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郑洪新。

得书感谢您对《中医基础理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信息安全技术(HCIA-Security) 电子书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本科、高职高专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 1.本书是华为公司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第二批的产品之一,可做为HCNA认证的考试教材,也可作为信息安全技术教材使用; 2.本书内容丰富、写作详实,是一本非常适合用于教学的认证指导教材; 3.本书采取了企业与院校联合编写的模式,由华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院校老师对企业技术内容进行甄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贴近院校学习的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电子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婴...
计算机专业英语 电子书
每章内容专注于某一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便于知识点的掌握和分解; 每章的最后设置了专业英语应用模块; 全书增加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商务、物联网、网络社区、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电子支付、物流、3D 打印等新技术。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电子书
本书建立了明晰的知识框架,对人格、思维和情绪进行分析,用专业知识详细解释,层层深入,专业性强,适合心理学专业参考学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电子书
书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现实,以及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