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选取了品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十年间的美国社会为背景的四部小说,挖掘出了作品更为丰富的内涵,得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独到结论,为文学的空间研究做出了贡献。
内容简介
《托马斯·品钦四部小说的空间问题研究》以后现代代表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四部小说《V.》《拍卖第49批》《葡萄园》和《性本恶》为研究对象,将叙事空间研究和空间批评理论相结合,从空间的角度分别考察这四部小说,以便更好地揭示作品对人物思维方式的批判,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品钦对后现代多样性多元化的谨慎态度、作品的后现代叙述技巧与社会政治含义的深层关联,以及小说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化思考,并修正先前的研究存在的相关问题和弥补它们的不足。
作者简介
作者李荣睿,北京大学英语系英美文学专业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后,现为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美国文学、叙事学与小说阐释。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绪论
第一节 品钦小说研究现状综述
第二节 叙事空间、空间批评与品钦小说中的空间问题
一、叙事空间
二、空间批评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目的和基本结构
第一章 《V.》:空间与秩序
第一节 斯坦西尔的追寻:空间与帝国秩序
第二节 普洛费恩的流浪:城市空间的资本秩序与空间异化
一、物的世界:城市空间资本秩序
二、主体的分解与城市的空间隔离和空间异化
第三节 马耳他:冷战秩序的形成
第二章 《拍卖第49批》:内心秩序的空间幻象
第一节 内心秩序与空间的双重幻象
一、心灵译解城市的问题
二、空间的双重幻象
第二节 特里斯特罗:不同空间的不同现实
一、空间隔离——社会空间的不均等
二、中产阶级郊区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 反抗的空间
第三章 《葡萄园》的空间化时间、幻想空间与政治主题
第一节 空间化的时间:大众媒体的记忆政治
第二节 批评距离的消失:大众媒体幻象空间里的超级英雄与大众媒介景观
第四章 《性本恶》:城市空间认知图绘的困境
第一节 空间形式与城市的认知图绘
一、经典侦探小说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故事空间
二、洛杉矶——反乌托邦城市
三、空间形式、认知图绘与社会总体性
第二节 城市的不可知:认知图绘与个体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托马斯·品钦四部小说的空间问题研究是202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荣睿。
得书感谢您对《托马斯·品钦四部小说的空间问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