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新增了许多内容,作者从终生(life-span)发展的角度出发,用较为全面的框架向读者呈现了当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图画。既紧跟学术发展前沿,又极具时代特色。在结构上,读者既可以将每一章节看做是独立的相关专题讲解,又可以将前后章联系起来学习,串联起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框架。
内容简介
青少年发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从终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总结并加入了近十余年来青少年心理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上论及青少年在青春期面对的心理适应问题、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青春期情绪波动及其调节、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在青春期的变化特点、青少年性别角色及性别认同的建立等,并特别加入了青少年网络心理、进化发展心理学等新近发展起来的研究热点。
本次修订的内容既反映了新一代青少年随时代变迁的发展轨迹,又呈现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同时,本书将生硬的理论付诸实践,专题专论,能令读者较为迅速且全面地理解、掌握当今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的主流思想,对广大青少年工作者、家长、中小学教师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雷雳,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评定心理学家。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理常务事、副秘书长,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章节目录
目录
目录 绪论 青少年期发展理论简介(1)…………………………………………………………
一、生物学观 (1)………………………………………………………………………
二、精神分析观 (2)……………………………………………………………………
三、心理社会观 (4)……………………………………………………………………
四、认知观 (5)…………………………………………………………………………
五、社会学习观 (7)……………………………………………………………………
六、背景观 (8)…………………………………………………………………………
七、文化观 (10)………………………………………………………………………青春期及其适应(13)…………………………………………………………………
一、身体发育 (14)……………………………………………………………………
二、身体映像 (18)……………………………………………………………………
三、理想身材与体重 (20)……………………………………………………………
四、进食障碍 (21)……………………………………………………………………
五、早熟与晚熟 (24)…………………………………………………………………
六、青春期与情绪 (27)………………………………………………………………
七、青春期与自尊 (29)………………………………………………………………
八、青春期与亲子冲突 (30)…………………………………………………………青少年的社会认知(32)………………………………………………………………
一、心理理论 (33)……………………………………………………………………
二、对他人的理解 (36)………………………………………………………………
三、传统的自我中心观 (39)…………………………………………………………
四、自我中心的社会认知观 (41)……………………………………………………
五、自我中心的“新视点”理论 (42)…………………………………………………
六、自我中心与冒险行为 (44)………………………………………………………
七、自我中心与内化问题 (46)………………………………………………………
八、自我中心研究中的差异问题 (47)………………………………………………2青少年心理发展(第二版)青少年的情绪(49)……………………………………………………………………
一、情绪的基本特点 (50)……………………………………………………………
二、家庭冲突与情绪支持 (52)………………………………………………………
三、同伴关系中的情绪表现 (55)……………………………………………………
四、亲密关系中的情绪表现 (58)……………………………………………………
五、友谊中情绪表现的性别差异 (59)………………………………………………
六、情绪自主与社会适应 (60)………………………………………………………
七、情绪调节 (62)……………………………………………………………………青少年的自我(67)……………………………………………………………………
一、青少年自我的表现 (68)…………………………………………………………
二、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变化 (71)……………………………………………………
三、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影响 (73)……………………………………………………
四、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 (75)………………………………………………………
五、自我概念的稳定性与改善 (78)…………………………………………………
六、自我认同的形成与状态 (79)……………………………………………………
七、自我认同的发展过程 (81)………………………………………………………
八、家庭对自我认同的影响 (83)……………………………………………………
九、性别与自我认同的发展 (84)……………………………………………………
十、文化与种族对自我认同的影响 (85)……………………………………………
十一、自我认同状态与情绪及行为 (86)……………………………………………青少年的心理性别(89)………………………………………………………………
一、性别认同的发展 (90)……………………………………………………………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 (92)………………………………………………………
三、性别类型行为的发展 (94)………………………………………………………
四、心理性别的相似性和差异 (95)…………………………………………………
五、心理性别的强化 (97)……………………………………………………………
六、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99)…………………………………………………………
七、社会因素的影响 (100)……………………………………………………………
八、认知因素的影响 (103)……………………………………………………………
九、心理性别与自我认同 (103)………………………………………………………
十、性别认同障碍 (104)………………………………………………………………青少年的亲子关系(107)……………………………………………………………
一、亲子之间的交互社会化 (108)…………………………………………………… 目录3
二、亲子关系的建构 (109)……………………………………………………………
三、亲子关系中的亲近感 (111)………………………………………………………
四、亲子关系中的自主 (113)…………………………………………………………
五、亲子关系中的监控 (115)…………………………………………………………
六、父母的养育方式 (117)……………………………………………………………
七、自主与亲子依恋 (118)……………………………………………………………
八、亲子冲突 (121)……………………………………………………………………
九、影响亲子冲突的因素 (123)………………………………………………………
十、亲子双方的成熟 (126)……………………………………………………………青少年的同伴关系(129)……………………………………………………………
一、对朋友的需求 (130)………………………………………………………………
二、同伴团体的功能 (132)……………………………………………………………
三、同伴关系与家庭关系 (133)………………………………………………………
四、对同伴的服从 (135)………………………………………………………………
五、同伴地位 (137)……………………………………………………………………
六、影响同伴地位的因素 (139)………………………………………………………
七、欺负与受欺负 (142)………………………………………………………………
八、青少年的朋党 (145)………………………………………………………………
九、青少年的团伙 (146)………………………………………………………………
十、青少年的友谊 (148)………………………………………………………………
十一、恋爱关系 (151)…………………………………………………………………青少年的问题行为(155)……………………………………………………………
一、问题行为的特点 (156)……………………………………………………………
二、外化问题概说 (160)………………………………………………………………
三、攻击行为 (163)……………………………………………………………………
四、吸烟 (165)…………………………………………………………………………
五、酗酒 (166)…………………………………………………………………………
六、物质使用 (168)……………………………………………………………………
七、青少年犯罪 (169)…………………………………………………………………
八、社会性退缩 (171)…………………………………………………………………
九、焦虑 (173)…………………………………………………………………………
十、抑郁 (174)…………………………………………………………………………
十一、自杀 (176)………………………………………………………………………
十二、外化及内化问题的并发性 (178)………………………………………………4青少年心理发展(第二版)青少年的网络心理(180)……………………………………………………………
一、网络身体映像 (181)………………………………………………………………
二、虚拟自我 (183)……………………………………………………………………
三、在线自我表现策略 (185)…………………………………………………………
四、社交网站使用 (188)………………………………………………………………
五、网络恋爱关系 (190)………………………………………………………………
六、网络亲社会行为 (193)……………………………………………………………
七、网上音乐 (194)……………………………………………………………………
八、网络游戏 (196)……………………………………………………………………
九、健康上网 (199)……………………………………………………………………青少年心理的进化解析(202)………………………………………………………
一、进化发展心理学要义 (202)………………………………………………………
二、朴素心理学的进化 (204)…………………………………………………………
三、朴素生物学的进化 (206)…………………………………………………………
四、情绪认知和识别 (206)……………………………………………………………
五、亲子关系的进化基础 (208)………………………………………………………
六、亲子冲突的进化根源 (209)………………………………………………………
七、祖辈对后代的投资 (212)…………………………………………………………
八、儿童期的不成熟适应 (215)………………………………………………………
九、青春期与不成熟适应 (217)……………………………………………………… 参考文献(219)………………………………………………………………………………
青少年心理发展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雷。
得书感谢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