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原书第2版)

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原书第2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原书第2版)》是专著《Multiple View Geometry in Conputer Vision(Second Edition)》的中译本。给定多幅未标定视图,此书给出由图像点对应估计多焦点张量(特别是基本矩阵和三焦点张量)和由这些张量恢复摄像机矩阵并实现射影重构的理论和算法(第二版提供了更有效的搜索和匹配算法)。作者提供了综合性的背景材料,读者只要熟悉线性代数和基本的数值方法就能够理解书中给出的射影几何和算法,并能直接依据《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原书第2版)》来实现有关算法。

  《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原书第2版)》可作为研究生教材,可供从事计算机视觉的科研人员参考。

章节目录

中译本序

原书序

原书前言

第1章 概论——多视图几何之旅

1.1 引言——无处不在的射影几何

1.2 摄像机投影

1.3 由一幅以上的视图重构

1.4 三视图几何

1.5 四视图几何和n视图重构

1.6 转移

1.7 欧氏重构

1.8 自标定

1.9 收获I:3D图形模型

1.10 收获Ⅱ:视频增强

第0篇 基础知识:射影几何、变换和估计

本篇大纲

第2章 2D射影几何与变换

2.1 平面几何

2.2 2D射影平面

2.3 射影变换

2.4 变换的层次

2.5 1D射影几何

2.6 射影平面的拓扑

2.7 从图像恢复仿射和度量性质

2.8 二次曲线的其他性质

2.9 不动点与直线

2.10 结束语

第3章 3D射影几何与变换

3.1 点和射影变换

3.2 平面、直线和二次曲面的表示和变换

3.3 三次绕线

3.4 变换的层次

3.5 无穷远平面

3.6 绝对二次曲线

3.7 绝对对偶二次曲面

3.8 结束语

第4章 估计——2D射影变换

4.1 直接线性变换(DLT)算法

4.2 不同的代价函数

4.3 统计代价函数和最大似然估计

4.4 变换不变性和归一化

4.5 迭代最小化方法

4.6 算法的实验比较

4.7 鲁棒估计

4.8 单应的自动计算

4.9 结束语

第5章 算法评价和误差分析

5.1 性能的上下界

5.2 估计变换的协方差

5.3 协方差估计的蒙特卡洛法

5.4 结束语

第1篇 摄像机几何和单视图几何

本篇大纲

第6章 摄像机模型

6.1 有限摄像机

6.2 射影摄像机

6.3 无穷远摄像机

6.4 其他摄像机模型

6.5 结束语

第7章 摄像机矩阵P的计算

7.1 基本方程

7.2 几何误差

7.3 受限摄像机的估计

7.4 径向失真

7.5 结束语

第8章 进一步讨论单视图几何

8.1 射影摄像机对平面、直线和二次曲线的作用

8.2 光滑曲面的图像

8.3 射影摄像机对二次曲面的作用

8.4 摄像机中心的重要性

8.5 摄像机标定与绝对二次曲线的图像

8.6 消影点与消影线

8.7 仿射3D测量和重构

8.8 由单视图确定摄像机标定K

8.9 单视图重构

8.10 标定二次曲线

8.11 结束语

第2篇 两视图几何

本篇大纲

第9章 对极几何和基本矩阵

9.1 对极几何

9.2 基本矩阵F

9.3 由特殊运动产生的基本矩阵

9.4 基本矩阵的几何表示

9.5 恢复摄像机矩阵

9.6 本质矩阵

9.7 结束语

第10章 摄像机和结构的3D重构

10.1 重构方法概述

10.2 重构的多义性

10.3 射影重构定理

10.4 分层重构

10.5 直接重构——利用地面知识

10.6 结束语

第11章 基本矩阵F的计算

11.1 基本方程

11.2 归一化8点算法

11.3 代数最小化算法

11.4 几何距离

11.5 算法的实验评估

11.6 F的自动计算

11.7 计算F的特殊情形

11.8 其他元素的对应

11.9 退化

11.10 计算F的几何解释

11.11 对极线的包络

11.12 图像矫正

11.13 结束语

第12章 结构计算

12.1 问题陈述

12.2 线性三角测量法

12.3 几何误差代价函数

12.4 Sampon近似(一阶几何矫正)

12.5 最优解

12.6 估计3D点的概率分布

12.7 直线重构

12.8 结束语

第13章 场景平面和单应

13.1 给定平面的单应和逆问题

13.2 给定F和图像对应下平面诱导的单应

13.3 由平面诱导的单应计算F

13.4 无穷单应H∞

13.5 结束语

第14章 仿射对极几何

14.1 仿射对极几何

14.2 仿射基本矩阵

14.3 由图像点对应估计FA

14.4 三角测量

14.5 仿射重构

14.6 Necker反转和浅浮雕多义性

14.7 计算运动

14.8 结束语

第3篇 三视图几何

本篇大纲

第15章 三焦点张量

15.1 三焦点张量的几何基础

15.2 三焦点张量和张量记号

15.3 转移

15.4 三幅视图的基本矩阵

15.5 结束语

第16章 三焦点张量T的计算

16.1 基本方程组

16.2 归一化线性算法

16.3 代数最小化算法

16.4 几何距离

16.5 算法的实验评价

16.6 T的自动计算

16.7 计算T的特殊情形

16.8 结束语

第4篇 N视图几何

本篇大纲

第17章 N线性和多视图张量

17.1 双线性关系

17.2 三线性关系

17.3 四线性关系

17.4 四张平面的交

17.5 计数讨论

17.6 独立方程数

17.7 选取方程

17.8 结束语

第18章 N视图计算方法

18.1 射影重构——捆集调整

18.2 仿射重构——分解算法

18.3 非刚性分解

18.4 射影分解

18.5 利用平面的射影重构

18.6 由序列重构

18.7 结束语

第19章 自标定

19.1 引言

19.2 代数框架和问题陈述

19.3 利用绝对对偶二次曲面标定

19.4 Kruppa方程

19.5 分层解法

19.6 由旋转摄像机标定

19.7 由平面自标定

19.8 平面运动

19.9 单轴旋转——转台运动

19.10 双眼装置的自标定

19.11 结束语

第20章 对偶

20.1 Carlsson-Weinshall对偶

20.2 简化重构

20.3 结束语

第21章 正负性

21.1 准仿射变换

21.2 摄像机的前面和后面

21.3 3维点集合

21.4 获得一个准仿射重构

21.5 变换正负性的效果

21.6 定向

21.7 正负性不等式

21.8 哪些点在第三幅视图中可见

21.9 哪些点在前面

21.10 结束语

第22章 退化配置

22.1 计算摄像机投影矩阵

22.2 两视图中的退化特性

22.3 Carlsson-Weinshall对偶

22.4 三视图临界配置

22.5 结束语

第5篇 附录

附录1 张量记号

附录2 高斯(正态)分布与卡方分布

附录3 参数估计

附录4 矩阵性质和分解

附录5 最小二乘最小化

附录6 迭代估计方法

附录7 某些特殊的平面射影变换

参考文献

后记

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原书第2版)是2020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澳]理查德·哈特利。

得书感谢您对《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原书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超声医学 电子书
超声医师规范化培训卫计委规划教材。
说书人与梦工厂 电子书
关于网络文学的社会学探讨,网文江湖的“百晓生”。
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 电子书
1.教育部“1 X”证书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官方认证教材,3本教材分别对应3个级别职业技能认证。 2.依托华为智能计算设备(ARM服务器、人工智能服务器)。 3.理实一体化,案例丰富。 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编写。 5.配套资源丰富,适合教学。
人工智能导论 电子书
1.一本融合人工智能相关理论与方法、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系统化图书; 2.从交叉学科层面、进化历史层面、哲学思想层面、社会发展层面、工程技术层面等不同纬度深入解析; 3.作者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导论、原理与方法的课程教学,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类脑计算、自然计算、智能机器人、视觉智能与认知智能等; 4.内容全面且深入浅出,满足新工科建设、传统理工科和非理工科专业的通识课教学需求; 5.拒绝泛泛而谈,PPT、指导方案、视频和各类拓展资源,让您事半功倍。
人民邮电出版社 计算智能 电子书
(1)本书通过归纳多个典型的计算智能算法,系统且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智能的基础理论,便于读者理解和融会贯通计算智能的相关算法。 (2)本书在介绍每种算法的过程中加入了信号与通信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便于读者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计算智能的相关算法。 (3)本书在配套的教辅资源(电子资源)中针对每种算法的具体应用实例给出了基于 MATLAB 软件的仿真程序和详细注释,便于读者理解和动手实践计算智能的相关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