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阅卷要领、庭审辩护、举证质证、会见接待、辩护词的写作……一本书掌握刑辩业务的核心技能。
内容简介
刑事案件的辩护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具体工作中,对刑辩律师的要求也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本书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结合大量一手办案手记,将刑辩的思维与技能娓娓道来,从阅卷要领、庭审辩护、举证质证、会见接待、辩护词的写作等方面,帮助刑辩律师以更专业的视角抓住案件要害,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作者简介
作者陈文海,生于1965年6月,研究生学历。1984年9月入伍,曾为军事检察院检察官。2004年5月,从事专职律师工作。系北京鑫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鑫兴(天津)律师事务所主任。从事律师工作后,曾任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天津市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9年12月,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刑辩律师,2022年8月,被评为天津市退役军人创业典型人物。此外,陈文海律师还担任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律实务课外聘导师,具有中国高级企业合规师资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做一名有情怀的律师
第一章 刑辩律师的基本技能
刑辩律师的阅卷要领
一、办案程序部分
二、言词证据部分
三、其他证据部分
申请取保候审的实战技巧
一、全面客观地评估受托案件,精准界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取保候审的法定情形
二、着眼于案件现实,扎扎实实地制作申请文书,以优质高效的办案能力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
三、高度重视逮捕后取保候审措施的连续争取工作,适时申请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确保相关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错误地逮捕羁押
刑辩质证工作的要领把握
一、刑辩质证工作的特点
二、质证的要领
把握法庭质证工作的主动权
一、加强对有罪证据来源和程序上的审查判断,及时提出证据瑕疵和问题,否定证据效力
二、紧紧围绕证据是否具有现实可能性质证质疑,揭穿相关有罪证据的非客观真实性
三、从证据自身固有的法律关系中发现无罪痕迹,据理力争,实现证据效力对辩护工作的有利翻转
四、着重审查证据是否符合生活中的常规常理,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反常之处,依靠科学和公理提示证据问题
五、对存在虚假可能的有罪证据加以演绎推理,进而推导出相应错误结论,从而对该项证据加以证伪和否定
以高质量的质证增强辩护效果
一、严格遵循庭审质证的规律和原则
二、充分做好辩护质证的庭前准备
三、采取灵活机动的质证策略
四、掌握一定的法庭辩论技巧
写好辩护词的关键要素
一、全面掌握案情,辩护意见应客观精准
二、紧扣事实证据,让质证与辩护相统一
三、严循案件逻辑,说理论证应当透彻清晰
辩护律师法庭发问五项注意
一、充分做好开庭前的问话辅导工作,让问话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二、围绕关键问题进行发问,有意识地问出关键答案
三、对同案其他被告人的发问,要立足于该被告人与己方被告人之间有无利害关系
四、对案件中相关证人的发问,应突出证明对己方有利的案件情节
五、对鉴定人员、相关专门知识人员的发问,一定要立足于鉴定意见或其他专门性问题
辩护人和办案人员的沟通交流
一、明确沟通交流的基本内涵,让沟通交流切实具有可行性和可期待性
二、精准把握案件证据条件,熟知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努力提高案件沟通交流的质量
三、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不断提高沟通技艺,努力让沟通意见变为现实可能
如何在刑辩中化解与委托方的矛盾
一、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确实让委托方明确辩护人的权限职责
二、严谨对待办案委托程序,委托代理合同应当全面、规范、合法
三、严肃依法履行职责,不得对委托方作出违法或虚假承诺
四、切实学会换位思考,尽全力满足委托方合理合法的要求
刑事辩护专业化发展及着力点
一、提供专业化刑事辩护,是犯罪形势复杂性所需
二、提供专业化刑事辩护,是刑辩工作的需要
三、提供专业化刑事辩护,是相关当事人的需要
第二章 刑辩工作中的经验放谈
刑民交叉案件辩护工作的要点
一、刑民交叉案件刑辩工作的内涵
二、辩护所涉刑民交叉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刑民交叉案件辩护工作注意事项
五大要素浅说企业刑事合规问题
一、企业刑事合规的概念
二、企业刑事合规的对象
三、为什么要进行企业刑事合规
四、合规整改方案的基本内容
五、如何进行合规监管
六、企业刑事合规的法律后果
职务犯罪案件的辩护切入点
一、准确界定《刑法》意义上“公职人员”的范围
二、确保各种问题证据不被法庭所采纳
三、对有利辩护证据和情节展开充分论证,全力实现有效辩护
寻常案件的非常辩护之道
一、敏锐观察思考,在众多的不利证据中发现有利证据线索
二、敢于较真求实,大胆澄清和破解问题证据的相关疑问
三、尽心竭力履职,在法律适用上寻求有利创新和突破
四、着眼辩护效果,在认罪认罚、退赃退赔、获得谅解等从轻、减轻情节上争取辩护先机
刑事案件不同阶段的辩护重点
一、依法介入侦查环节,着重审查涉案证据是否达到了适用逮捕这一强制措施的法定标准,适时提出取保候审等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意见
二、全面审查判断有罪证据情况,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力争通过辩护,切实否定有罪证据的效力,真正做到不起诉
三、围绕庭审证据精心举证质证,把“争取被告人利益最大化”作为开庭辩护工作的核心,全力让无罪、罪轻的辩护意见成为现实
把握和用好刑事辩护的会见权
一、侦查阶段行使会见权,辩护人应注重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帮助,在时机上把握一个“快”字
二、审查起诉阶段行使会见权,辩护人应围绕解决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等辩护关键问题,切实突出一个“实”字
三、审判阶段行使会见权,辩护人要致力于未来的法庭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内容上突出一个“全”字
受贿罪的证据之辩
一、从言词证据自身存在的矛盾中寻找辩护突破口
二、明辨相关有罪言词证据在客观上的虚假性
三、从相关言词证据的非科学性推导出错误结论
四、以事实和常理揭露相关言词证据的不可能性
第三章 刑辩工作中的问题研究
实践中提高法庭辩论技巧
一、针对公诉机关的错误指控,直接实施“釜底抽薪”式的辩护反击,从根本上否定指控观点
二、针对控方证据的重大瑕疵,全方位、多角度论证其不可采信性,动摇控方重要证据的基础
三、对控方错误论点加以发挥引申,得出错误结论,做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继而予以否定
四、着眼于控方证据存在的非客观性特征,用科学的原理阐述其不可能性,进而否定其证据效力
刑事案件中的控辩沟通问题
一、明确控辩沟通的必要性
二、明确控辩沟通的基本内容
三、切实提高控辩沟通的质量
对小案轻案辩护工作的思考
一、小案轻案辩护工作的基本特点
二、小案轻案辩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小案轻案辩护工作的着力点
注重发挥刑事和解工作的特殊辩护效用
一、准确理解刑事和解的法律内涵,把握相应案件的适用条件
二、着眼于刑事和解案件具体特点,把握好办理和解的具体时机
三、发挥好办案机关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刑事和解的成效
高质量做好涉黑案件的辩护工作
一、严格把握个罪入黑的标准问题
二、理直气壮地对涉黑犯罪指控的拔高凑数问题提出异议
三、准确认定涉黑犯罪的轻重情节
四、要把办理案件的政治要求和法律标准统一起来
严格把握涉黑案件的辩护关键
一、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坚持依法行使辩护权利
二、忠实于案件的事实真相,坚持按证据标准辩护
三、切实把握案件特点,确保辩护工作富有成效
四、明确辩护工作的政治内涵,做到讲政治和讲法律的辩证统一
刑辩工作中的认罪认罚从宽问题
一、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二、公诉方和辩护人在认罪认罚刑事案件中的注意事项
监察机关的调查权透视
一、公职人员犯罪案件监察调查权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二、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和收集证据中的主导性和优先性
三、监察机关处置结果对起诉和审判工作的先导示范作用
黑社会犯罪与恶势力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一、从犯罪组织结构上看,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组织程度远高于恶势力犯罪
二、从犯罪形态和手段等方面看,相关法律文件对恶势力团伙所涉犯罪作了最低量化,而对黑社会犯罪对应方面则没有限制性规定
三、黑社会犯罪具有明显而强烈的经济特征,而恶势力犯罪则停留在“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一层面
四、对黑社会和恶势力两种形态的犯罪行为在处罚上均体现出从严从重
第四章 辩护成功案例的办案实录
是经济纠纷还是合同诈骗罪
一、准确界定涉案法律事实的本质属性,从总体上确定案件的辩护突破口
二、本着慎重用“刑”的原则,重点阐述处理涉案纠纷应当采取的法律途径
三、紧密围绕被告人是否存在主观故意这一核心,通过对客观证据的剖析论证,否定被告人涉罪的主观可能
四、在本案刑事部分的审理过程中,涉案双方有协商解决的意愿,通过民事协商渠道解决存在极大可能
段某某为什么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一、从严格审查涉案合同签订和履行的基本情况入手,紧密围绕犯罪构成及相应的事实依据,直接论证涉案天地公司及被告人段某某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二、从被害方一系列反常的涉案操作切入辩护,进而深抓不放,大胆提出买矿的主动权、决定权在“被害人”一方的辩护观点
三、从构成犯罪的“排他性”条件出发,引导法庭认清“被害人”参与案件过程的其他动机和目的,加大排除被告人涉罪的可能性
四、遵循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严谨审慎地提出解决涉案问题的其他法律出口,为法院高质量处理好案件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
对鉴定意见质证要把握的四大要义
一、明确提出侦查人员在样本收集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二、坚决否定不具备鉴定条件,强行鉴定得出的同一认定意见
三、突出强调委托鉴定和“告知”程序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
四、大胆使用能够否定错误鉴定结论的诉讼措施
为亏本做生意的“诈骗犯”进行无罪辩护
一、抓住被告人“赔钱做生意”这一重要事实依据,突出论证被告人李某不具有非法占有之故意
二、紧紧抓住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充分论证被告人李某没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
三、针对公诉机关指控的李某及其公司没有资金,系负债经营,及将第二批油款擅自处置等有罪指控,突出论证负债经营和擅自他用款项并不必然构成相应的诈骗犯罪
四、深刻阐述本案中相关法律关系的本质所在,从根本上排除涉嫌合同诈骗犯罪的可能
刑辩思维与技能是2023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文海。
得书感谢您对《刑辩思维与技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