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历史书上的某个名字、某段话,它们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长销百万、常读常新的大众历史读物《历史的温度》系列(1—7册),以轻松好读的故事写法,找回枯燥历史背后的丰富细节,让陌生的名字变得丰满,有趣更有料。饱含丰富的历史知识,讲述课本之外我们不了解的人物和事件。读完可以学一些典故,长一些知识,变成有趣、有见识的人,适合大小朋友阅读。作者张玮的作品曾获得广东省中小学生“最喜爱阅读的十大图书”、全民阅读·全国书店之选活动“十佳人文社科作品”等奖项。复旦大学博导严锋教授、社科院研究院马勇教授、六神磊磊、二混子、张伟、徐达内等推荐阅读。★本系列正版图书均采用裸脊锁线装订方式装订,结实耐翻,可轻松摊平,配合颜色柔和的本白纸张,带来舒适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
《历史的温度1》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历史的温度2》
你真的知道“土肥圆”吗?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抗战期间,整个国家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为什么还是要轰炸日本?《*后一课》究竟有没有骗人?真实的潜伏,究竟是什么样?……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甚至一张图,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优缺点。张玮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结合当时客观的环境,设身处地去看待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带入立场,或者用“上帝视角”来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
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其实活色生香,带着故事,带着血肉,带着彷徨,带着信念。
历史,有真实的温度。
《历史的温度3》
坚守气节、自诩为“海上苏武”的叶名琛,为何最终还是背了“千古骂名”?严复的人生,因何最终拐了个弯?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他又有着怎样的另一面?
叶名琛、丁汝昌、沈荩、张作霖、黎元洪、严复、拉贝、丘吉尔、达·芬奇、格瓦拉……这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的故事又折射了什么样的时代?
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史书上的一个名字、一件事,都能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画面,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历史,或者被历史改变着。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作者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去还原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带着它的血肉、它的彷徨、它的闪光、它的信念,展现真实的温度。
《历史的温度4》
徐霞客、麦哲伦、容闳、张伯苓、刘长春、马拉、陈公博、伊藤博文……不管是这些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的人,还是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普通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如果把时间轴拉到足够长,大多数人的信念和梦想都随时间而湮灭了。留在史书上的那些人,有的是因为历尽艰辛,坚持的信念最终成真,而有些人所谓的“信念”本身就是个妄念,最终不光是撞了南墙,甚至还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翻看历史的长卷,回顾这一个个故事,以及故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你会发现,人生的转折,有时真的只在一念之间,不管这些“念”,是信念还是妄念,是文念还是情念。
每个历史人物或者事件,背后都曾有不为人熟知的故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故事告诉你。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历史被还原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之中,有热血,有残酷,有真实,当然,也有温度。
而我们作为看客,会发现,历史或许从未远去。
《历史的温度5》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美墨战争、石油大战……不管是二战史上那些看似各方团结一致的会议,还是放在明面上的争端,其幕后是否还有我们不了解的故事?
邓稼先、陈嘉庚、奥本海默……那些不曾屈服于时代和环境的人,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是否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翻看历史的长卷,回顾这一个个人与一件件事,你会发现,博弈和抗争,可以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利益的博弈,还是人性的抗争。
在谈判桌上,是筹码的较量;在谈判桌外,很可能就是炮火的怒吼。国家与国家之间有较量,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有博弈。即便是归结到某一个具体的人,包括你、我、他,也有“天人交战”:和自己的私欲,和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理想。
2020年,我们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星球上,所谓的“较量”和“博弈”,并不是只在于人类彼此之间。
而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我觉得,可能我们越需要读一些历史。
《历史的温度6》
正在发生的事,很快会成为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往往会出现在未来。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风云际会的舞台上,为何能一直做到言行合一?辜鸿铭,一代“狂儒”,又有过怎样的挣扎和矛盾?……
总有几次,我们会站在十字路口,或面对未有之巨变,是向左还是向右,是向前还是向后?这是曾摆在辜鸿铭、蔡元培等人面前的抉择,也是当下我们时常面临的选择。
面对真实世界,你怎么选择你所能相信的?是否还有潜在水面之下没显露的事实?如果你透过一些表象触及内核,你会发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依然与个人的选择有关,与人性有关:贪婪、恐惧、孤独、虚荣、自私、迷茫……性格决定命运,人性决定选择。
历史没有如果,不能假设,当他们站在十字路口,做出抉择时,影响的可能就是他们之后的整个人生,甚至历史。而后人读史,当感受其矛盾、纠结,去解读,去借鉴。
张玮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字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性情。他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如在眼前生动再现。
《历史的温度7》
清朝最后一个皇太后离世后为何被说成“女中尧舜”?“上海滩三巨头”中成名最早的黄金荣为何潦草而去?当年风靡全国的《灌篮高手》,故事真的止步于“全国大赛”吗?当年职场精英的标配微软MSN,为何没能扛过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时间从不停留,盛筵必将结束,至交终有一别,帷幕注定降下,时代总会更迭。面对无法回避的退隐、告别和离席,该踉跄逃离,还是体面作别?
当时间的潮水涨落,有太多细节消失其间,引人遐想,也令人嗟叹。而张玮,将这些故事、这些人物,从历史中打捞出来,用一如往昔的平静口吻与细腻文字,让风干的历史变得鲜活,让陌生的名字重新丰满,让每一次告别,都留下色彩与温度。
作者简介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曾就职于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有16年主流媒体从业经验,采访过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百余项世界赛事,并先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经理、主任,解放日报社运营、技术中心总监。
微信公众号“馒头说”创办人,2017年8月起开始出版《历史的温度》系列。曾获评亚马逊中国 “2017 年度新锐作家”,2018—2022 年连续获得“当当影响力人文社科作家”奖项。其作品曾获得广东省中小学生“最喜爱阅读的十大图书”、全民阅读·全国书店之选活动“十佳人文社科作品”等奖项。
章节目录
《历史的温度1》
人物篇 是非留待后人说
大家都称她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
爱因斯坦的三个侧面
爱迪生的侧面
女生的美貌与智慧,真的能够并存吗
让“二战”美军痴迷的“东京玫瑰”
做一个“新时代女性”,真的要拿生命来换?
我认识一个男人,叫刘翔
民国第一个享受国葬的人
他没有军衔,但人人称他“将军”
为什么他没打过一场仗,却是陆军上将?
“汉奸将军”的自我救赎之路
“戴老板”之死
“暗杀大王”的最终宿命
“上海皇帝”的正面与反面
一个被低估的“大V”的成长之路
一个63岁的老头,是怎么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
珍妃为什么必须死
靠画漫画,28岁就缴400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是怎样一种体验?
逸闻篇 往事并不如烟
45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再回月球?
需要经历时间考验的,除了爱情,可能还有建筑
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是否存在?
“世纪之骗”背后的兴奋剂黑历史
史上最黑暗的一届奥运会
孙杨为什么会被别人质疑“服药”?
“让球”阴影下的“小山智丽事件”
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
两个大总统,你选哪个?
“一战”,被遗忘的14万中国人
“二战”期间,居然还有这样的一批日本人
一段匪夷所思的“美国往事”
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场“耻辱海战”的背后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四张面孔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
这群四川人,不该被遗忘
抗日战争,我们到底有没有空军
一座被死守的仓库
1937,这座城没有不战而降
血战台儿庄
日本投降前后的四个片段
《历史的温度2》
人物 不应让历史睡去
聂耳之死
“土肥圆”和“土肥原”
东条英机之死
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活生生的“潜伏”
孙殿英的“盗墓笔记”
一张照片引发的自杀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究竟过时了吗?
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
张灵甫之死
一位孤悬东北的土匪将军
张勋这个人
或许我们长大后,才能读懂他的童话
鲁迅背后的两位女性
他是个医生,却夺走了40万人的生命
逸闻 历史是漫长的征途
《*后一课》到底有没有骗人?
他以500公里时速撞向地球,*后时刻说了什么?
中国人接受“裸体艺术”,到底有多难?
一场轰动中外的大劫案
明明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但日本战后为什么会感激美国人?
一九四九,百万黄金大挪移
当年,到底有多少故宫文物被运往台湾?
24年前的今天,人类文明留下了黑暗的一页
55年前,人类差点灭绝
一场神秘的超级大爆炸
信念 道阻且长,而终点可期
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但还是要轰炸日本……
1942年,15架美国轰炸机在中国迫降……
有一种撤退,叫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撤退之后,英国人干什么去了?
一个公务员给全人类留下的数学难题
直到坐上电椅,这对夫妇依旧表示自己清白……
五环 体育能否超越政治
拳王阿里:体育是否能超越政治?
一个34岁就做到正部级官员的运动员
世界冠军之死
这届奥运会,全世界近一半国家不愿参加……
没错!就是他“承包”了一届奥运会!
24年前的那个“北京一夜”
《历史的温度3》
上篇 大变局时代
他坚守气节客死他乡,却为何还是背了“千古骂名”?
是非成败丁汝昌
末日孤舰“海圻”号:大清帝国的最后荣光
提督的决择:是死,是死,还是死?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一个皇帝的“过山车之旅”
双面张作霖
他当过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你却未必了解他
严复的人生,为何最终会拐个弯?
“名士”于右任
曾拥有诸多“第一”,但她未必被人记得
中篇 以国家之名
上海1937: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7,南京城里的纳粹旗
猎杀山本五十六
丘吉尔的另一面
“偷袭珍珠港”之后……
1944,刺杀希特勒
纳粹德国其实“投降了两次”,你知道吗?
日本为什么会挨第二颗原子弹?
刺杀汪精卫
料得年年断肠处,不敢忆,长津湖
一个传奇女间谍的“七重面纱”
格格出身的女间谍
下篇 人性的抉择
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
切·格瓦拉:一个符号化偶像背后的真实故事
人神之间吴清源
梵高之死
能称“时尚女王”的人不多,她算一个
一位女明星的神秘死亡
中国人最熟悉的那个欧洲公主,真的幸福吗?
戴安娜之死
俄罗斯方块:一款小游戏背后的隐秘故事
到底是谁发明了电话?
你知道当年在报纸登个广告有多难吗?
老祖宗考试作弊的那点儿事
哈德逊河上的奇迹
人类悲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背后的阴影
巨轮沉没的那一刻……
逃离德黑兰
《历史的温度4》
信念
中国海归第一人:见证近代史的“活化石”
昔日少年今已强,勿忘张伯苓
清末日本留学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次“简陋”的起义
悲壮黄花岗
棉湖战役:决定黄埔军校存亡的生死一战
日籍八路军:抗战期间的特殊群体
一个人的奥运会
郭永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幕后较量
1991年,那场震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大辩论
残酷太空路:中国“长征三号乙”首次发射失败幕后
执念
徐霞客:一个富二代的理想与实践
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一周,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海底两万里:不管你是否凝视,深渊总是在那里
“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加加林之死
那些从月球回来的宇航员们
“挑战者号”悲歌
18年前的今天,人类超声速旅行的梦想破碎……
人类能不能扮演“上帝”?
文念
聊聊颜真卿,以及他的《祭侄文稿》
蒲松龄:贫穷从来不会限制你的想象
杀妻自尽的天才诗人: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但是……
一个因写中国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
这些著名的日本作家,为何最终都选择自杀?
“文胆”之死
一幅名画背后的谋杀案
人生终会谢幕,侠客永不独行
妄念
陈公博: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一个自认“戴罪立功”的汉奸
一个“慷慨就义”的汉奸
从愤青到首相,这个日本人为何能改变整个东亚格局?
日本政坛最年轻的自杀首相,到底做过些什么?
一场血腥又荒诞的兵变
大庆油田:日本人的“野望”与“残念”
妄念
1931年,皇帝陛下离婚了
日本“战国第一美人”,到底有没有得到爱情?
这位日本历史上最美的“平民皇后”,到底幸福吗?
这世间,哪有那么多“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
他左手江山,右手美人,最后喜提“公爵”……
《历史的温度5》
第一部分 筹码的较量
1930年,美国发动的那场贸易战
开罗会议:“四大强国”的幕后博弈
再聚德黑兰:“三巨头”的台前与幕后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四个人
1973年,人类世界重新认识石油
三个东亚国家,三天,一场政变
长崎事件:大清对日外交的最后荣光
《排华法案》:一部应让美国人至今羞愧的法案
麦卡锡主义:一个从未远去的幽灵
1971年,“乒乓外交”背后的六个人
那一年,中国在联合国连投16轮反对票
第二部分 炮火的怒吼
帝国的覆灭:600万人为何会被168个侵略者摧垮?
日俄战争,一场中国土地上的权力游戏
美墨战争:一场“老大”对“老二”发动的掠食战
弩炮悲歌:昔日盟友之间的残忍对杀
帝国斜阳:一场跨越半个地球的战争
争霸亚洲:400多年前那场中日之战
1598年,中朝日决战露梁海
决战料罗湾:中西文明的海上大搏杀
1949,炮轰“紫石英”
科威特战争:“敝国虽小,硬骨头还是有两根的”
第三部分抉择
县令之死
中国最后一个状元
朝鲜最后一个国王
“民国第一奇人”和他的“朋友圈”
山高水长,勿忘陈嘉庚
“国士”邓稼先
那个叫余纯顺的上海人
拉瓦锡之死
贝当:62岁的“民族英雄”,84岁的“卖国贼”
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的成功与悲剧
奥黛丽·赫本:天使的侧面
第四部分 自然的抗争
1910年,那场在东北暴发的鼠疫
死神狂欢:1918年大流感
天花的灭绝之路
他不是药神,但他的发现改变了世界
《历史的温度6》
站在十字路口
辜鸿铭:“末代狂儒”的矛盾与孤独
蔡元培:一生请辞,一世楷模
“六君子”之死
曹锟这个人
中国动画功成日,勿忘万籁鸣
稻米飘香,勿忘袁隆平
真实的“一休哥”:癫狂一世,风流一生
他究竟做了什么,会被称为“史上最危险的间谍”?
潜入水面之下
辛卯科场案:一场让皇帝都头疼的“高考”舞弊案
权力的游戏:一次“性贿赂”引发的政坛大乱斗
斩杀安德海:晚清宫廷的一场暗斗
东芝事件:当年美国是如何强行“敲打”日本的
麦凯恩:幽灵的复仇
“利库路特事件”:日本战后第一大腐败案的台前幕后
流血的分割线: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怎么分家的?
面对真实世界
中国曾经有一种神奇的货币,叫“金圆券”
荒诞与真实:1938年,火星人“入侵”美国
“人民圣殿教”:从“世外桃源”到集体自杀
地铁里的杀人毒气:邪教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世纪审判:一桩“铁证如山”的凶杀案,为何能翻盘?
作为医生,他为何成了世界第一连环杀手……
罗斯威尔事件:人类到底有没有发现外星人?
处在巨变前夜
庄士敦:紫禁城里的洋“帝师”
“黑船事件”:让日本人心情复杂的“蛮夷入侵”
那支曾经是“亚洲第一”的舰队,究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那个不远万里去送死的倒霉皇帝
置身血肉战场
平型关伏击战的背后
宝山保卫战:另一个关于 “六佰” 的故事
1943,血战常德
47天,血泪战衡阳
1944,血战腾冲
红场1941:漫天飞雪中的悲壮阅兵
同在五环之下
萨马兰奇:挽救奥运会的老人
柏林1936:一届“史无前例”的奥运会
1964,日本豪赌奥运
从射活鸽到霹雳舞:奥运会项目增减背后的博弈
《历史的温度7》
第一部分:告别舞台
中国最后一个皇太后
亨利·卢斯:曾经“美国最有权力的七个人之一”
李小龙:戏刚开场,斯人已逝
朱建华:一个同样被“期待”压垮的天才
黄金荣:大佬的末日迷途
天才与疯子之间,隔着一道“美丽心灵”
第二部分:大厦将倾
“幼天王”之死
“刺马”:轰动晚清的第一奇案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晚清官场的一场“蝴蝶效应”
1900年,逃离紫禁城
那一年,长沙烈火焚城
1946,上海滩大选美
第三部分:时代之变
“功德林”的那些战犯
东京审判:当年判那些战犯死刑,究竟有多难?
开国第一刀:枪毙刘青山、张子善
基辛格的那次“秘密访华”
那些少年班的“神童”
禹作敏:一个“能人”的翻车
第四部分:逝水年华
这个男人,曾经燃烧一代人的小宇宙
他画的不是篮球,而是一代人的热血和青春
这部火爆全国的动画片,为什么只拍了5集?
当初的“人间大炮”,你还记得如何发射吗?
曾经有一个聊天工具,叫MSN
第五部分:浩劫之下
永不返航的“古斯特洛夫”号
1948年,无法抵达终点的江亚轮
“库尔斯克号”悲歌
特内里费空难:人类史上最惨痛的一场空难
两架飞机相撞,概率究竟有多大?
“幽灵航班”:太阳神航空522号
安第斯山空难:他们是英雄还是魔鬼?
第六部分:身后之名
罗兰夫人之死
“第六天魔王”之死
真实白求恩:从浪子到楷模
“隐形”国士,勿忘汤飞凡
袁枚:人生一大幸事,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历史的温度(套装7册)历史的温度1-7馒头大师张玮著中信出版社是1970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玮。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的温度(套装7册)历史的温度1-7馒头大师张玮著中信出版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