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十大批评家

中国网络文学十大批评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展现网络文学批评家的学术探索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影响。

内容简介

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离不开批评家的鼓励与鞭策,本书采取“以人带史,以史引论”的方式,选取国内10位拥有代表性的网络文学批评家黄鸣奋、欧阳友权、陈定家、单小曦、周志雄、马季、邵燕君、夏烈、许苗苗、肖惊鸿,通过对他们网络文学理论批评成果的分析,展现他们的学术贡献,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揭示中国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水平和学术贡献。

本书以批评家个体的批评实践入手,通过个体的批评症候获得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纵深与研究广度,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脉络、基本面貌和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先行者致敬,正是因为他们的学术探索,网络文学才得登堂入室,网络文学研究才得以成为显学。

作者简介

作者禹建湘,男,1970年出生,湖南双峰人,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531”第二层次人才。主要开展文艺美学、文化产业、新闻传播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寻找那条“阿里阿尼彩线”

绪论

第一章 黄鸣奋:网络文学研究的开拓者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电脑与网络文艺思想

一 电脑艺术学的背景与产生

二 电脑和网络对文艺研究的影响

三 电脑和网络文艺的人文特质

四 从电脑和网络文艺变革中关注到网络文学

第二节 关注网络文学的变革发展研究

一 处于变革中的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

二 关于网络文学批评的新思考

三 对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展望

第三节 从数码艺术到聚焦科幻网络文学

一 关注于“数”的网络文学艺术

二 从交互性出发的网络文学定位探究

三 聚焦在科幻题材上的网络文学研究

第二章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研究的奠基者

第一节 传统文论与媒介视角

第二节 学理思考与理论建构

第三节 现象研究与文学批评

第四节 人文审视与精神坚守

第三章 陈定家:网络文学研究的坚守者

第一节 网络文学生产研究

一 文学的数字化生存

二 博客写作与文学关系

三 文学消费方式的革命

四 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学经典

第二节 网络文学文本研究

一 超文本研究

二 互文性研究

三 身体写作的互文性阐释

四 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

第三节 陈定家网络文学思想的贡献

一 陈定家网络文学研究的特点

二 陈定家网络文学研究的启发

第四章 单小曦:网络文学的文艺立法者

第一节 中国网文研究的困境

第二节 困境的出路:数字文学研究

一 初遇数字文学

二 数字文学的概念

三 数字文学的分类

四 数字文学的特点

第三节 从文学媒介到媒介文学

一 新媒介文艺

二 五要素理论

三 媒介说

第四节 新媒介文艺生产

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媒介生产理论

二 新媒介文艺生产现象

三 新媒介文艺批评

第五章 周志雄:网络文学研究的捍卫者

第一节 深入网络文学研究现场

第二节 独特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前瞻性的研究视域

第六章 马季:网络文学研究的建构者

第一节 网络文学本体批评的逻辑与模式

一 以文本阐释为基础

二 以理论概括为主导

三 以规律发现为指向

第二节 网络文学本体批评的建构及其特色

一 实践品格

二 伦理精神

三 建构导向

第三节 网络文学本体批评的挑战及策应

一 面对网络文学经典作品“匮乏”,如何大力提升网络文学本体批评的质量、效益与影响力?

二 面对批评队伍知识储备及其经验“欠缺”,如何全力协调批评主体的批评能力,达到效果最大化?

三 面对网络文学评价标准“纷歧”,如何鼎力引导并实现价值取向的正能量化?

第四节 从批评家到网文创作者

一 学术贡献

二 著述情况

三 同行评价和社会影响

四 获奖情况

第七章 邵燕君:网络文学研究的绘图者

第一节 邵燕君网络文学研究的“进场”

第二节 邵燕君“学者粉丝”研究身份和立场方法

第三节 邵燕君网络文学研究的多重领域

一 中国网络文学本体问题研究

二 中国网络文学的媒介特性研究

三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与转型研究

第四节 邵燕君网络文学主要研究成果

一 《中国年度网络文学(男频/女频卷)》

二 《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

三 《创始者说——网络文学网站创始人访谈录》

第八章 夏烈:网络文学研究的实操者

第一节 渊源与特点

第二节 类型文学研究

第三节 场域论

第四节 中华性研究

第五节 文学未来学与总体性

第六节 网络文学研究的学术归根

第七节 新媒介批评论

第九章 许苗苗:网络文学研究的同步者

第一节 与中国网络文学同步的学术之路

一 与网络文学同步的研究之路

二 工程师、网站站长和女性视野

三 重回研究现场

四 文化研究的深化

五 责任感与使命感

第二节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

一 对网络文学及理论的研究

二 对新媒介文化的研究

三 对媒介语境下都市空间文化的研究

第三节 许苗苗学术研究的特色

一 许苗苗摆脱了网络文学研究常见的空疏学风,既熟悉文学现象,也融入了自己的亲身体验,真正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现象与理论的结合

二 许苗苗的研究带有诗人哲学家的气质,她并不追求系统化、抽象化的理论建构,而是从现象与感悟入手,娓娓道来,形成一种潇洒自如、信手拈来的文化批评风格

三 许苗苗的研究形成了“网络文学—新媒介文化—媒介语境中的都市空间文化”的金字塔知识结构

第十章 肖惊鸿:网络文学发展的助推者

第一节 十分注重网络文学的国家价值,致力于推动网络文学的主流化发展

第二节 在助力推出网络文学精品力作方面,不遗余力,十数年坚持不懈

第三节 关注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倡导与发展

第四节 对于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以“中国故事和世界潮流”予以凝练和期许

第五节 深刻关切中国网络文学行业,为行业健康规范发展起到重要先行作用

后记

中国网络文学十大批评家是202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禹建湘。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网络文学十大批评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漫画趣解中国纹样 电子书
中国经典纹样图鉴漫画版,中国传统文化漫画科普。
中国古代文论 电子书
本书呈现了从先秦到近代中国各体文学理论及批评的发生发展历史,既注意揭示孳乳传统文学观念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多重影响,准确阐释历代文论的大本大宗,又兼顾其逻辑发展链条中常被人忽视的变化细节,从而较完整地勾勒出古代文论发展的整体样貌。本着总体史的理念,注意长时段中古人所体现的致思习惯和言说方式之于文论发展特殊性的关系,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本书可用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教学研究之参考。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活跃于1930-1950年代一批分别用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字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从以往零散的关注整合为一个群体来研究。
中国诗歌研究(第14辑) 电子书
《中国诗歌研究》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栏目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在海内外学术界有很好的声誉,是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广大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中国词学的现代转型 电子书
本书研究了新旧词学的转型,可以说是词学研究领域第一部探讨古今之变、新旧转型的专著。书中从世家、社团和大学的角度,尽可能地去搜集挖掘史料,注重复原细节,努力回到历史的现场来探讨词学的转型,包括词学思想和词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并对所涉及的词作加以适当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