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简单明了地为一般读者送上了一把开启禅宗大门的钥匙。
内容简介
说到禅,我们总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菩提本无树”之类的故事我们也略知一二。可是,禅究竟是什么?对此我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许是时代使然吧,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我们,意识到要寻求心灵的慰藉了。
那么,小川老师的本书不正是适应这个时代之需的珠玉之作吗?它不像那些生硬难懂的论文,而是简单明了地为一般读者送上了一把开启禅宗大门的钥匙。
《禅思想史讲义》用课堂上讲课的形式和口气略讲中国的禅宗思想史,并介绍一些有关的日本禅宗思想。全书由四讲而成。靠前讲:“北宗”与“南宗”——敦煌文献与初期禅宗;第2讲:马祖禅与石头禅——唐代禅的两大潮流;第3讲:由问答到公案,由公案到看话——宋代的禅宗;第4讲:“无”与“近代”——铃木大拙与20世纪的禅。
作者简介
小川隆(OGAWA Takashi),1961年生于日本。1983年毕业于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禅学科,1990年毕业于该校佛教学专业博士课程。1986年9月—1989年3月,任北京大学哲学系高级进修生。2009年,获博士(文学)学位(东京大学)。现为驹泽大学总合教育研究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禅宗史。著有《語録の思想史——中国禅の研究》(岩波书店,2011年;中文版《语录的思想史——解析中国禅》,何燕生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禅の語録〉導読》(筑摩书房,《禅の語録》20,2016年)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凡例
前言
第一讲 “北宗”和“南宗”——敦煌文献和初期禅宗
一、传灯系谱以及敦煌禅宗文献的发现
1.传灯系谱
2.敦煌文献的出土
3.敦煌禅宗文献的发现
二、“北宗”和“南宗”
1.武则天和“东山法门”
2.神会的“北宗”批判
3.“师承是旁,法门是渐”
4.关于“北宗”禅
5.“顿悟”和“渐悟”
6.神会的“定慧等学”
三、保唐寺无住的禅
1.“只没闲”
2.一切“活鱍鱍”
第二讲 马祖禅和石头禅——唐代禅的两支主流
一、马祖禅
1.野鸭子的故事——野鸭子哪里去了?
2.“即心是佛”
3.“作用即性”
4.“平常无事”
二、石头禅
1.对马祖禅的批判
2.不即不离的“我”与“渠”
三、盘珪和损翁
1.盘珪的“不生之佛心”
2.“驴前马后的汉”
第三讲 从问答到公案,从公案到看话——宋代禅
一、宋代禅宗和公案
1.朱子参禅
2.公案禅——“文字禅”和“看话禅”
3.从《汾阳颂古》到《碧岩录》
二、野鸭子的故事与唐代禅批判
1.对“平常无事”的批判
2.对“作用即性”的批判
三、赵州七斤布衫
四、咬破铁馒头
1.关于公案参究
2.“佛法商量”与“佛法旨趣”
五、活句与死句
打破“无事”的“活句”
六、“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宋代禅的圆环逻辑
1.对“大彻大悟”的重视
2.圆悟的圆环逻辑
七、大慧“看话禅”
1.“看个话头”
2.“看话”的完成
八、道元对中国禅宗的批判
1.超越“本觉”和“始觉”
2.对唐代禅的批判
3.对宋代禅的批判
4.关于“本证妙修”
第四讲 “无”和“近代”——铃木大拙与20世纪的禅
一、无字和只手
1.《梦十夜》与“赵州无字”
2.白隐禅——看话禅的体系化
二、铃木大拙的禅体验
1.夏目漱石、铃木大拙和西田几多郎
2.大拙的见性体验
3.“臂膊不向外曲”
三、铃木大拙的禅思想
1.即非逻辑
2.山是山,水是水
3.盘珪和妙好人
4.真空妙用
5.人
6.“应无所住”和“而生其心”
7.“超个”和“个”
四、禅和近代文明
1.大拙的体用论
2.“空虚”的“根本”——日本文化的特性
3.“文明社会对抗原理”的“禅”
五、大智和大悲
1.“悲即智,智即悲”
2.“众生无边誓愿度”的祈祷
写在讲义之后——读书指南
附录1 西来无意——禅宗与佛教本土化
一、中国本来就有佛教么?
二、祖师西来意
1.“祖师西来意”与“即心是佛”
2.达摩不过来,二祖不传持
三、西来无意
1.任你“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2.西来无意
3.平常无事
四、“西来意”的演变——《碧岩录》与宋代禅宗
附录2 小川隆谈日本禅宗
译者后记
禅思想史讲义是2017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日]小川隆。
得书感谢您对《禅思想史讲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