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学说的当代诠释

韦伯学说的当代诠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近一个世纪以来韦伯思想的传播与研究,理出了韦伯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期间研究范式的变化。

内容简介

作者将韦伯思想视为现代思想的重要资源,将韦伯研究放在现代性的背景之下,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韦伯思想与现代各种思潮的关系。

本书澄清了韦伯研究中的理论误区与思想盲点,还原了韦伯学说本有的奥妙和魅力。

本书的长处在于资料详实、梳理脉络清晰,对中国的韦伯研究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顾忠华,德国海德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系特聘教授,韦伯研究专家。著有《理性化与官僚化:对韦伯之研究与诠释》《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德国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制度:以分流教育为例》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新序

原序

第一篇 论文篇——研究与诠释

1 韦伯诠释的范式转移与韦伯学研究

一、前言

二、韦伯诠释的初期发展(1920—1945)

三、韦伯学说的传播与“二战”后的韦伯学

四、韦伯诠释的范式转移

五、1980年代的韦伯学研究

六、“韦伯复兴”的时代意义

七、结论

2 “现代性”的社会学分析——从韦伯到哈贝马斯

一、前言

二、“现代性”的社会学意义

三、西方经验的重新评估

四、现代社会的理性重建

3 韦伯《儒教与道教》一文的方法论基础

一、前言

二、《儒教与道教》的问题关联

三、理想型方法与历史解释

四、结论

4 经济伦理与资本主义——从韦伯《儒教与道教》谈起

一、前言

二、《儒教与道教》的基本论点

三、资本主义的“精神”与“形式”

5 从经济伦理到社会资本——新瓶装旧酒?

一、前言

二、“经济伦理”重探

三、“社会资本”新解

四、结语:全球化的走向——“新资本主义精神”?

6 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

一、前言

二、社会行动理论的演进过程

三、方法论的理路

四、社会行动理论的后续发展

7 以“价值自由”捍卫“学术自由”——韦伯方法论的正解

一、前言

二、由“价值中立”到“价值自由”

三、重返奥地利学派与超越韦伯

四、结论:社会科学的新挑战

8 社会科学中的价值问题

一、前言

二、科学作为一个社会系统

三、科学作为一套社会组织

四、社会科学作为一种个人的志业

五、结论

9 论社会科学的开放性与公共性

一、前言:从两种批判传统谈起

二、社会科学的开放性与公共性

三、结论:社会科学的挑战与回应

后记

10 《韦伯全集》的编纂工作

一、前言

二、《韦伯全集》的编纂方针

三、韦伯研究与现代社会学

附录:Max Weber Gesamtausgabe(MWG)《韦伯全集》总目录(2012年12月版本)

第二篇 韦伯学说四讲

11 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问题与理想型方法

一、前言:从实证主义论战谈起

二、韦伯论社会科学的逻辑

三、理想型方法的特征

12 韦伯的政治社会学——政治权威的性质及其限制

一、前言:政治现象的社会学考察

二、“支配”与“正当性”的概念意涵

三、责任伦理的政治观

13 韦伯的经济社会学——经济理性主义与资本主义

一、经济行动的社会学范畴

二、资本主义的结构条件

14 韦伯的宗教社会学——宗教之“世界图像”的社会效果

一、前言:宗教与经济的互为因果性

二、宗教行动和世界观

三、韦伯论西方宗教的理性化过程

四、理性化的吊诡

参考书目

本书各章出处一览表

韦伯学说的当代诠释是201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顾忠华。

得书感谢您对《韦伯学说的当代诠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当代马来西亚政治 电子书
马来西亚是中国重要的近邻,中马关系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书着眼于当代马来西亚,力求将当代马来西亚的政治发展历程、政党与社团的关系、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制度与文化等方面较详尽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马来西亚政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当代中国家庭政策建构的伦理维度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家庭政策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家庭政策的基本价值理念和道德价值。通过对中西方家庭政策价值取向变化的历史描述及对我国家庭政策建构实践中的主要伦理问题的分析,揭示当代中国家庭政策建构的价值取向、伦理原则和伦理机制,明确家庭政策建构中其他相关者的责任,以保证家庭政策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实现家庭政策目标和道德导向的有机统一。
文明实践与当代志愿服务 电子书
本书对作为志愿服务的核心构成要素进行概念上的梳理,对志愿精神、志愿者、志愿组织进行理论阐释,同时关注理论阐释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与差异;尤其关注在社会系统加速变迁的新历史时期,志愿服务实践与新的技术媒介相结合,不仅拓展了志愿服务的实践方式与空间,还开辟了许多新的志愿服务领域;在对国内外志愿服务理论系统梳理与考察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先进经验,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制度和体系建设,以及志愿服务
宅兹中国:住宅权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当代实践 电子书
近年来,住宅权已渐成我国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书采用历史考察的方法,梳理了住宅权理论的来龙去脉和其主要内容、权利属性、主体和实现的保障,说明住宅权不同于传统权利的非本质性特征。作者综合运用了住宅法、民法、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也借鉴了世界各国住宅权法律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并通过经典案例介绍了住宅权实现的过程。
当代中国道路与智慧 电子书
本书从文明的意义上就各自的视角分别对中国道路和理论自信、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热点问题、中国的内涵及其审美理想等问题进行解读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