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唐代文学

道教与唐代文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论述道教对唐代文人生活、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内容简介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全盛时期,它对文学造成了极大影响。本书主要论述了道教对唐代文人生活、思想和创作的影响。其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唐代特别流行的炼丹术、神仙思想和神仙追求与唐代文学的关系;第三章以长安道观为典型,探讨当时道观的发展形态及其在文化、文学活动中的作用;本书最后一章讨论唐代“三教调和”思潮,也是对上述三章内容的总结。

作者简介

作者孙昌武,1937年生,辽宁营口人。南开大学教授。主攻隋唐五代文学、佛教文学。著作有《柳宗元传论》《佛教与中国文学》《禅思与诗情》等;点校、注释古籍有《观世音应验记三种》《韩愈选集》等;翻译有《中国的神话传与古小说》(日本小南一郎著)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修订说明

总论

炼丹术与唐代文学

一 唐代炼丹术的发展

二 唐时外丹术的兴盛

三 唐统治阶层热衷于炼丹术

四 唐代炼丹术向社会扩散

五 丹药的“效验”和诱惑

六 唐代文人间炼丹和服丹药成为风气

七 文人好道者不必嗜丹药

八 唐代文人对丹药危害的批判

九 丹药的困惑及其影响

十 外丹术破产——向内丹转化

神仙术与唐代文学

一 神仙信仰、神仙术、神仙美学

二 唐代道教神仙思想的新发展

三 唐代统治者的求仙活动

四 唐代道士的新形象

五 神仙观念的世俗化

六 唐代“入道”“学仙”的文人

七 唐代文人的“羡仙”意识

八 李白——神仙追求及其困惑

九 李贺——心造的神仙幻境

十 白居易——人间的“神仙”世界

十一 李商隐——作为艺术境界的仙境

十二 游仙——仙人和仙界的礼赞

十三 新型神仙传说

十四 作为讽喻的神仙世界

十五 人与仙的中介——文人笔下的道士

十六 新型的“洞天福地”——道院

十七 女仙和女道士

十八 能诗的女道士

十九 人间胜过仙境,人情强过道心

二十 神仙信仰的破灭与神仙“美学”的发展

唐代长安道观及其社会文化活动

一 宫观数量和名称

二 道士人数和道观规模

三 长安道观作为“祀祷宗教”的机构

四 对道观和道士的管理

五 道教教理的研究机构

六 道观的文化性质和文化活动

“三教调和”思潮与唐代文学

一 “三教调和”的社会和思想基础

二 调和“三教”的契合点——心性的体认

三 佛、道二教对唐代文人影响的深入

四 文人中的“三教调和”潮流

五 “三教调和”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后记

道教与唐代文学是201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昌武。

得书感谢您对《道教与唐代文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批判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第一部从“史料批判”角度讨论现代文学史料的论著。
薪与酬 电子书
《薪与酬》是大脑银行创始人苏引华的著作。
大道与优游 电子书
《大道与优游》从悟道的角度演绎了庄子三十三篇著作。
孝经与孝子故事 电子书
本书对《论语》一书分章节进行了注释、翻译,每节包括原文、注释、译文。书后还附录了歌曲《风雅依然》。
心学与心理建设 电子书
本书是心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心理建设与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两岸心学论坛”的论文集,收入论文30余篇。与会专家的论文围绕孙中山思想、心学、孙中山的“心理建设”与心学的关系几个方面展开研讨,研讨的核心是孙中山“心理建设”的思想渊源及其当代价值。专家学者们的论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忧国、忧民、忧天下,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