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论述道教对唐代文人生活、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内容简介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全盛时期,它对文学造成了极大影响。本书主要论述了道教对唐代文人生活、思想和创作的影响。其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唐代特别流行的炼丹术、神仙思想和神仙追求与唐代文学的关系;第三章以长安道观为典型,探讨当时道观的发展形态及其在文化、文学活动中的作用;本书最后一章讨论唐代“三教调和”思潮,也是对上述三章内容的总结。
作者简介
作者孙昌武,1937年生,辽宁营口人。南开大学教授。主攻隋唐五代文学、佛教文学。著作有《柳宗元传论》《佛教与中国文学》《禅思与诗情》等;点校、注释古籍有《观世音应验记三种》《韩愈选集》等;翻译有《中国的神话传与古小说》(日本小南一郎著)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修订说明
总论
一
二
三
四
五
炼丹术与唐代文学
一 唐代炼丹术的发展
二 唐时外丹术的兴盛
三 唐统治阶层热衷于炼丹术
四 唐代炼丹术向社会扩散
五 丹药的“效验”和诱惑
六 唐代文人间炼丹和服丹药成为风气
七 文人好道者不必嗜丹药
八 唐代文人对丹药危害的批判
九 丹药的困惑及其影响
十 外丹术破产——向内丹转化
神仙术与唐代文学
一 神仙信仰、神仙术、神仙美学
二 唐代道教神仙思想的新发展
三 唐代统治者的求仙活动
四 唐代道士的新形象
五 神仙观念的世俗化
六 唐代“入道”“学仙”的文人
七 唐代文人的“羡仙”意识
八 李白——神仙追求及其困惑
九 李贺——心造的神仙幻境
十 白居易——人间的“神仙”世界
十一 李商隐——作为艺术境界的仙境
十二 游仙——仙人和仙界的礼赞
十三 新型神仙传说
十四 作为讽喻的神仙世界
十五 人与仙的中介——文人笔下的道士
十六 新型的“洞天福地”——道院
十七 女仙和女道士
十八 能诗的女道士
十九 人间胜过仙境,人情强过道心
二十 神仙信仰的破灭与神仙“美学”的发展
唐代长安道观及其社会文化活动
一 宫观数量和名称
二 道士人数和道观规模
三 长安道观作为“祀祷宗教”的机构
四 对道观和道士的管理
五 道教教理的研究机构
六 道观的文化性质和文化活动
“三教调和”思潮与唐代文学
一 “三教调和”的社会和思想基础
二 调和“三教”的契合点——心性的体认
三 佛、道二教对唐代文人影响的深入
四 文人中的“三教调和”潮流
五 “三教调和”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后记
道教与唐代文学是201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昌武。
得书感谢您对《道教与唐代文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