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学研究者曹卫东学术散文自选集。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沿革史,绘就德国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图景。

内容简介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既是作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发展沿革的小记、对哈贝马斯个人及其思想关键词的剖析,也同时阐明了作者自身如何从理论和思想上向哈贝马斯靠近,涵盖作者同哈贝马斯的个人交往、哈贝马斯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国人对哈贝马斯思想理论的接受过程,等等;此外作者还专门梳理了著名的“1968”学生运动的历史细节,重点凸显了在此运动中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的各种互动及交锋。

作者简介

编者曹卫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德国《论证》杂志和香港《社会理论学报》编委、德国普莱斯纳学会学术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

研究方向为德国思想史、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以及中德文化关系。曾获“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优秀论文奖”(2004)、“冯至德语文学奖”(2005)、德国“德嘉银行奖”(2008)等。

相关著作及译著:《权力的他者》《哈贝马斯精粹》《欧洲为何需要一部宪法》《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后民族结构》《宗教社会学》《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代序 文化的中介者

第一辑 法兰克福学派的内在紧张

法兰克福学派的奠基者

法兰克福学派的掌门人

附:

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效果

学术造反与制度紧张 ——关于霍克海默与哈贝马斯之间的冲突

阿多诺早期思想星丛:阅读笔记

1.阿多诺生平与著述

2.阿多诺与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3.阿多诺与音乐

4.阿多诺与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5.阿多诺与汉斯·科尔内留斯

6.阿多诺与克尔凯郭尔

7.阿多诺与瓦尔特·本雅明

第二辑 权力的批判

从“公私分明”到“大公无私”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及其他

在权力与话语之间

哈贝马斯:出位之思

后民族民主与欧洲的未来

在“战争”与“和平”之间

哈贝马斯的纸片

第三辑 哈贝马斯思想关键词

交往(Communication)

理论/实践(Theory/Practice)

主体/客体(Subject/Object)

公共领域(Öffentlichkeit)

1.社会公共领域

2.政治公共领域

3.世界公共领域

4.虚拟公共领域

第四辑 交往理性与文化间性

哈贝马斯的文化间性 ——哈贝马斯中国之行记述

1.哈贝马斯的迟到

2.哈贝马斯的演讲

3.哈贝马斯的座谈

4.哈贝马斯走了

附:哈贝马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答问

哈贝马斯之来与去

1

2

福柯、罗尔斯及其他 ——哈贝马斯“《读书》座谈会”记录

哈贝马斯:思想之缘

1

2

3

4

哈贝马斯之缘 ——答邹丽春问

一种乐观的理论兴趣 ——答《中国图书商报》记者问

第五辑 哈贝马斯的历史效果

时代的批判者 ——哈贝马斯70岁寿辰纪念

“生命从80岁开始” ——哈贝马斯《哲学文集》评述

1.社会学的语言理论基础

2.合理性理论与语言学理论

3.话语伦理学

4.政治理论

5.理性批判

时代、传统与启蒙 ——哈贝马斯85岁生辰记

1.作为公共事件的思想家生日

2.德国学术史两大传统的交融

3.论争中的启蒙精神

4.结语

哈贝马斯在汉语世界的历史效果 ——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为例

1

2

3

4

哈贝马斯、中国与“半吊子现代性” ——答《法兰克福大学学报》记者问

1.中国人和他们对德国思想家的偏爱

2.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公民社会

3.互联网和批判性公共领域的界限

4.公共知识分子与消费之诱惑

5.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

交往理性与未完成的启蒙 ——从哈贝马斯研究看德国理论在汉语世界的激荡

1.哈贝马斯与中国:遥远与贴近

2.社会危机下的互动:中国语境中的启蒙

3.历史中的潜能:回顾与展望

附录

审美自然主义:哲学的第三条道路 ——汉斯-彼得·克吕格教授访谈

1.科学制度与自我认同

2.交往理性与公共领域

3.纠补革命与左翼政治

附:克吕格教授主要著作目录

从学生运动到政治概念 ——沃尔夫冈·克劳斯哈尔教授访谈

1.1968 :并非单纯只是政治神话,其实更是历史事件

2.菲舍尔是战后德国政治文化的化身

3.本雅明思想的关键是革命概念

4.中国充满着挑战与希望

附:克劳斯哈尔教授主要著作目录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概论

1

2

3

4

5

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

1966年

1966年1月20日

1966年2月9日

1966年2月24日

1966年3月25日

1966年3月29日

1966年4月2日

1966年4月7日

1966年4月18日

1966年4月29日

1966年5月9日

1966年5月14日

1966年5月16日

1966年5月22日

1966年5月

1966年6月23日

1966年6月28日

1966年7月

1966年8月18日

1966年9月1—4日

1966年10月

1966年10月

1966年10月30日

1966年11月

1966年11月

1966年11月24日

1966年11月26日

1966年11月29日

1966年12月2日

1966年12月5日

1966年12月6日

1966年12月

1966年12月

1967年

1967年1月1日

1967年1月9日

1967年1月17日

1967年1月20日

1967年1月26日

1967年2月

1967年2月

1967年2月4日

1967年2月11日

1967年2月13日

1967年2月16日

1967年2月18日

1967年3月16日

1967年3月21—22日

1967年3月26日

1967年4月6日

1967年4月11日

1967年4月14日

1967年5月

1967年5月6—7日

1967年5月7日

1967年5月8日

1967年5月23日

1967年5月24日

1967年5月30日

1967年5月31日

1967年6月2日

1967年6月3日

1967年6月5日

1967年6月6日

1967年6月8日

1967年6月9日

1969年6月10日

1967年6月12日

1967年6月14日

1967年6月17—18日

1967年6月20日

1967年6月21日

1967年6月27日

1967年6月28日

1967年7月

1967年7月7日

1967年7月9日

1967年7月10—13日

1967年7月15—30日

1967年7月21日

1967年7月25日

1967年7月28日

1967年8月10日

1967年9月4—8日

1967年9月11日

1967年9月14—16日

1967年9月16日

1967年10月8日

1967年10月9日

1967年10月13日

1967年10月14日

1967年10月14—15日

1967年10月15日

1967年10月16日

1967年10月18日

1967年10月21日

1967年10月23日

1967年10月28—29日

1967年10月30日

1967年11月1日

1967年11月16日

1967年11月17—27日

1967年11月20日

1967年11月21日

1967年11月22日

1967年11月23日

1967年11月24日

1967年11月27日

1967年11月30日

1967年11月底

1967年12月2日

1967年12月3日

1967年12月5日

1967年12月7日

1967年12月9日

1967年12月19日

1967年12月25日

1967年12月26日

1967年12月30日

1967年

1968年

1968年1月4—12日

1968年1月9日

1968年1月12日

1968年1月15日

1968年1月17日

1968年1月19日

1968年1月26日

1968年1月29日

1968年2月3—4日

1968年2月5日

1968年2月7日

1968年2月8日

1968年2月9日

1968年2月15日

1968年2月17—18日

1968年2月19日

1968年2月22日

1968年2月26日

1968年2月29日

1968年3月5—10日

1968年3月18日

1968年3月20日

1968年3月22日

1968年3月24日

1968年3月25—26日

1968年3月27日

1968年3月28日—4月1日

1968年3月29—31日

1968年4月

1968年4月2日

1968年4月3日

1968年4月6日

1968年4月8—10日

1968年4月9日

1968年4月11日

1968年4月11—15日

1968年4月12日

1968年4月13日

1968年4月14日

1968年4月15日

1968年4月16日

1968年4月17日

1968年4月18日

1968年4月19日

1968年4月20日

1968年4月21日

1968年4月26日

曹卫东著译目录

论著

译著

编著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是2016年由世纪文景出版,作者曹卫东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现代形而上学批判 电子书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在对形而上学演变史的疏解基础上,对现代形而上学各种表征进行系统阐述,揭示其生成的动力系统,对现代形而上学的哲学命运进行总体勾画。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批判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第一部从“史料批判”角度讨论现代文学史料的论著。
马克思与福柯:现代性批判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和福柯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在表现出不同特性的同时,也呈现出的某种特别的联系。
心理学的批判.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丛书 电子书
本书从批判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界划西方传统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方法论原则以及历史发展,揭示为传统心理学所遮蔽的沟壑、空白与沉默,最终批判地重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另类脉络。
现象学入门:胡塞尔的认识批判 电子书
现象学是学派,是流派,也是现象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