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司法制度

中国现代司法制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陈光中教授主编的三卷本《中国司法制度史》中的一卷。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司法制度》全书分为刑事司法制度、民事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制度三编。均对诉讼基本制度在本领域的发展历程作了梳理与分析,同时,行政诉讼制度部分重点研究行政诉讼的特有制度,行政审判适用民事诉讼制度部分不再重复论述。

作者简介

作者陈光中,浙江永嘉人,1930年生。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

长期致力于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中国司法制度史和国际刑事人权法的研究,代表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现代司法制度》序言

本书作者

第一编 司法组织与刑事诉讼制度

第一章 萌芽与源流:1921—1949年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三、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第二章 废除与创建:1949—1957年

一、废除国民党“伪法统”和“六法全书”

二、第一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召开

三、司法机关的创建

四、诉讼制度的初创

五、司法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司法改革

六、第二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和检察工作会议召开

七、第一部《宪法》规定的人民司法制度

八、法院制度的发展

九、检察制度的发展

十、诉讼制度的健全

十一、中共八大与刑事司法制度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十二、首部刑事诉讼法草案的拟订

第三章 挫折与灾难:1957—1976年

一、法律界的“整风反右”

二、司法“大跃进”

三、第四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和第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召开

四、“三少”政策的出台与司法机关的贯彻执行

五、党领导司法的体制确立

六、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法制和司法的再认识

七、法院工作的复苏

八、检察工作“中兴小高潮”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草案(初稿)》的拟订

十、“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刑事司法

第四章 转折与发展:1976—1996年

一、《刑事诉讼法》的诞生

二、中共中央1979年第64号文件

三、复查和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冤假错案

四、“两案”审判

五、“严打”期间的刑事司法制度

六、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的下放

七、《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修改(1996年)

八、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制定

第五章 深化与进步:1996—2012年

一、《律师法》的修改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

三、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的完善

四、死刑核准权的收回

五、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

六、《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改(2012年)

七、刑事诉讼法立法和司法解释的颁布

第六章 新征程与新成就:2012—2018年

一、概述

二、司法组织改革

三、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四、司法责任制

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六、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构建阳光司法机制

七、审判、执行若干程序改革

八、强化司法公开,加强司法民主

九、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十、《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改(2018年)

第二编 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章 早期摸索:1921—1949年

一、集体审判与合议制初现端倪

二、中国特色人民陪审制度奠基

三、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摸索

四、公开审判的早期实践

五、回避制度的萌芽

六、中国特色审级制度的摸索

七、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形成

第二章 起步与探索:1949—1991年

一、民事审判基本方针的探索

二、“客观真实”的诉讼真实观开始形成

三、法院调解制度的探索

四、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制度探索

五、当事人制度的探索

六、起诉条件的制度探索与发展

七、管辖制度的探索

八、就地审判和巡回审判制度的继承与发扬

九、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起步与探索

十、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制度探索

十一、民事再审制度的探索

十二、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的起步

十三、民事执行制度的起步与探索

十四、《民事诉讼法(试行)》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转型与发展:1991—2007年

一、法典结构和内容的重大变化

二、民事诉讼模式开始转型

三、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

四、诉讼调解制度的转型

五、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的发展

六、回避制度的发展

七、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的发展

八、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九、民事诉讼保障制度的发展

十、第一审普通程序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十一、第二审程序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十二、特别程序制度的发展

十三、审判监督程序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十四、民事执行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第四章 改革与完善:2007—2014年

一、确立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

二、回避制度的完善

三、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改革

四、设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五、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六、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七、送达制度的完善

八、诉讼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九、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十、第一审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十一、第二审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十二、特别程序制度的改革

十三、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十四、督促程序制度的改革

十五、民事执行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五章 深化改革:2014—2018年

一、审执分离体制改革

二、深化立案制度改革

三、深化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改革

四、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

五、家事审判方式改革

六、深化民事送达制度改革

七、深化民事执行制度改革

第三编 行政诉讼制度

第一章 分散立法起步阶段:1949—1989年

一、1949年至1989年行政诉讼单行立法概况

二、行政审判组织建设概况

三、单行法确立的有限行政案件范围

四、单行法建构的零星行政诉讼程序制度

第二章 统一行政诉讼制度初步形成阶段:1989—2000年

一、《行政诉讼法》出台背景

二、行政审判体制采用普通法院体制

三、《行政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三章 司法解释完善行政诉讼制度阶段:2000—2014年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行政诉讼制度进行细化与调整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

第四章 修法完善行政诉讼制度阶段:2014—2018年

一、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法背景与出台过程

二、立法目的之重大修改

三、修法对受案范围的扩展与完善

四、管辖制度

五、诉讼主体制度出现较大变化

六、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

七、行政诉讼程序制度的完善

八、行政诉讼判决类型及其适用条件的完善

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第五章 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初步形成阶段:2015—2018年

一、制度形成过程

二、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国现代司法制度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光中。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现代司法制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电子书
熊逸作品,讲透古代中国的正义、道德、伦理,告诉你许多难题的答案。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九辑) 电子书
以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收录海内外学界相关主题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十辑) 电子书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刊,1999年创刊,2011年改为年刊。主编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徐世虹教授。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9年第2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期聚焦《土地管理法》修订。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十三辑) 电子书
本刊主要以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收录海内外学界相关主题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书评与研究综述等,是中国学术界专享以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