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陈光中教授主编的三卷本《中国司法制度史》中的一卷。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司法制度》全书分为刑事司法制度、民事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制度三编。均对诉讼基本制度在本领域的发展历程作了梳理与分析,同时,行政诉讼制度部分重点研究行政诉讼的特有制度,行政审判适用民事诉讼制度部分不再重复论述。
作者简介
作者陈光中,浙江永嘉人,1930年生。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
长期致力于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中国司法制度史和国际刑事人权法的研究,代表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现代司法制度》序言
本书作者
第一编 司法组织与刑事诉讼制度
第一章 萌芽与源流:1921—1949年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三、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第二章 废除与创建:1949—1957年
一、废除国民党“伪法统”和“六法全书”
二、第一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召开
三、司法机关的创建
四、诉讼制度的初创
五、司法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司法改革
六、第二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和检察工作会议召开
七、第一部《宪法》规定的人民司法制度
八、法院制度的发展
九、检察制度的发展
十、诉讼制度的健全
十一、中共八大与刑事司法制度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十二、首部刑事诉讼法草案的拟订
第三章 挫折与灾难:1957—1976年
一、法律界的“整风反右”
二、司法“大跃进”
三、第四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和第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召开
四、“三少”政策的出台与司法机关的贯彻执行
五、党领导司法的体制确立
六、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法制和司法的再认识
七、法院工作的复苏
八、检察工作“中兴小高潮”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草案(初稿)》的拟订
十、“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刑事司法
第四章 转折与发展:1976—1996年
一、《刑事诉讼法》的诞生
二、中共中央1979年第64号文件
三、复查和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冤假错案
四、“两案”审判
五、“严打”期间的刑事司法制度
六、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的下放
七、《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修改(1996年)
八、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制定
第五章 深化与进步:1996—2012年
一、《律师法》的修改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
三、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的完善
四、死刑核准权的收回
五、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
六、《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改(2012年)
七、刑事诉讼法立法和司法解释的颁布
第六章 新征程与新成就:2012—2018年
一、概述
二、司法组织改革
三、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四、司法责任制
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六、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构建阳光司法机制
七、审判、执行若干程序改革
八、强化司法公开,加强司法民主
九、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十、《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改(2018年)
第二编 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章 早期摸索:1921—1949年
一、集体审判与合议制初现端倪
二、中国特色人民陪审制度奠基
三、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摸索
四、公开审判的早期实践
五、回避制度的萌芽
六、中国特色审级制度的摸索
七、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形成
第二章 起步与探索:1949—1991年
一、民事审判基本方针的探索
二、“客观真实”的诉讼真实观开始形成
三、法院调解制度的探索
四、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制度探索
五、当事人制度的探索
六、起诉条件的制度探索与发展
七、管辖制度的探索
八、就地审判和巡回审判制度的继承与发扬
九、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起步与探索
十、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制度探索
十一、民事再审制度的探索
十二、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的起步
十三、民事执行制度的起步与探索
十四、《民事诉讼法(试行)》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转型与发展:1991—2007年
一、法典结构和内容的重大变化
二、民事诉讼模式开始转型
三、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
四、诉讼调解制度的转型
五、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的发展
六、回避制度的发展
七、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的发展
八、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九、民事诉讼保障制度的发展
十、第一审普通程序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十一、第二审程序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十二、特别程序制度的发展
十三、审判监督程序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十四、民事执行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第四章 改革与完善:2007—2014年
一、确立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
二、回避制度的完善
三、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改革
四、设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五、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六、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七、送达制度的完善
八、诉讼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九、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十、第一审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十一、第二审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十二、特别程序制度的改革
十三、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十四、督促程序制度的改革
十五、民事执行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五章 深化改革:2014—2018年
一、审执分离体制改革
二、深化立案制度改革
三、深化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改革
四、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
五、家事审判方式改革
六、深化民事送达制度改革
七、深化民事执行制度改革
第三编 行政诉讼制度
第一章 分散立法起步阶段:1949—1989年
一、1949年至1989年行政诉讼单行立法概况
二、行政审判组织建设概况
三、单行法确立的有限行政案件范围
四、单行法建构的零星行政诉讼程序制度
第二章 统一行政诉讼制度初步形成阶段:1989—2000年
一、《行政诉讼法》出台背景
二、行政审判体制采用普通法院体制
三、《行政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三章 司法解释完善行政诉讼制度阶段:2000—2014年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行政诉讼制度进行细化与调整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
第四章 修法完善行政诉讼制度阶段:2014—2018年
一、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法背景与出台过程
二、立法目的之重大修改
三、修法对受案范围的扩展与完善
四、管辖制度
五、诉讼主体制度出现较大变化
六、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
七、行政诉讼程序制度的完善
八、行政诉讼判决类型及其适用条件的完善
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第五章 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初步形成阶段:2015—2018年
一、制度形成过程
二、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国现代司法制度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光中。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现代司法制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