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治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分层互动——以后税费时期的花镇为例

差序治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分层互动——以后税费时期的花镇为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以后税费时期的花镇为例,介绍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的乡村治理。

内容简介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村治理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资源汲取型向资源输入型转变,行政村治权不断弱化。乡镇基层政府不得不深度卷入村庄的具体治理之中,直面乡村社会不同群体的诉求。花镇的治理,以基层政府为核心,精英群体、普通群体与边缘群体差序性地环绕在其周围,呈现愈推愈薄的差序治理结构。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意识

二 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的诸范式检讨

1.从理论到经验的“国家-社会”关系研究

2.从经验到理论的“国家-社会”关系研究

3.村治研究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三 行动者与“国家-社会”关系:一种嵌入性分析框架

1.乡村治理转型与治理主体的多元

2.行动者与“国家-社会”的结构关系:一种嵌入性分析框架

四 研究方法设计

1.个案研究

2.研究单位:从村庄社区到镇域社会

3.田野调查

第二章 地域社会

一 地域社会

1.山区民族乡镇

2.经济与生活

二 后税费时期的花镇治理

1.村级人事系统的网络和更替

2.项目治理与村级能人治理

3.纠纷调解从简约治理到复合治理

4.资源匮乏与规则扭曲的乡村治理

5.中西部农村治理的积极力量

第三章 紧密互动 国家政权建设与治理农村精英群体

一 不同时期国家与农村精英的关系变迁

1.精英与乡村精英的类型化

2.国家与农村精英关系变迁的分期表达

二 国家政权建设与农村精英的关系

1.文本表达:国家政权建设与农村精英

2.历史进阶: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国家政权建设

3.个案探讨:花镇“富人治村”与国家政权建设

三 国家与农村精英群体的紧密互动

第四章 底线互动 分配正义与治理农村普通群体

一 当代西方分配正义理论

1.功利主义的分配正义

2.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

3.社群主义的分配正义

二 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

1.分配正义与生产方式的关联

2.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主要原则

3.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批判

4.小结

三 我国分配正义的转型

1.分配现状及其原因

2.分配正义转型

四 花镇分配正义的表达

1.制度政策的实质正义与底线互动

2.执行制度政策的程序正义与底线互动

3.小结

第五章 离散互动 国家自主性与治理农村边缘群体

一 国家自主性理论的研究进路

1.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国家相对独立性

2.新马克思主义与国家相对自主性理论

3.“回归国家学派”与国家自主性

二 乡村治理中的国家自主性

1.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自主性

2.我国改革前后国家自主性的实践特点

3.国家自主性的表现在治理农村边缘群体中的未意图后果

三 国家与边缘群体离散互动的实践表达

1.花镇信访的整体情况

2.花镇政府的自主性分析

3.花镇边缘群体的主体性分析

第六章 差序治理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镇域表达

一 社会分层的理论变迁与社会分层的标准

1.两种西方经典社会分层理论

2.两种经典社会分层理论的当代典型发展

3.社会分层标准讨论

二 中国的社会分层理论变迁与镇域社会分层

1.中国的社会分层理论变迁

2.镇域社会分层

三 差序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镇域表达

1.差序格局的基本特征

2.差序格局与当前治理的关联

3.镇域治理中的差序格局

参考文献

后记

差序治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分层互动——以后税费时期的花镇为例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贺海波。

得书感谢您对《差序治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分层互动——以后税费时期的花镇为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华中村治研究(2018年第2期):乡村治理:理论、机制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是将华中村治研究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精选出19篇文章汇集成书。
改革在途: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及其扩散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转型为背景,考察人口流动和城镇地域扩张对地方政府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行为产生的影响。
激发乡村振兴绿色新动力:农村废弃物回收利用与环境治理 电子书
本书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路径。
土地开发与基层治理(田野中国) 电子书
一本书带你全面认识征迁治理实践。
生计与家庭福利:来自农村留守妇女的证据(社会政策丛书) 电子书
本书根据农村留守妇女的生计策略及家庭福利现状与显著影响因素,同时参考在调查中获得的认识和发现,从培育和增强生计能力、构建利于生计发展的外部环境、拓宽生计发展途径、以及改善和提高家庭福利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