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立法应重视公众舆论,加强科学论证,有效回应媒体压力,建立科学信息收集机制。
内容简介
立法决策者应当重视媒体信息和公众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给立法决策带来的新约束,增强对代表提案和立法项目建议的科学论证以保证公众参与在立法资源分配源头环节发挥实质性影响。同时,面对媒体的压力性影响和渗透,立法机关应当对民意予以有效回应。近年来,国家立法机关不断完善自身的立法程序。当前,亟须建立健全科学的立法需求信息收集机制对民意加以辨认、凝聚和吸纳,从而理性、科学地获得对一项法律是否应当调整的准确判断,并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充分关注一项法律出台后对关涉各方的影响和表现。本书即是这些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并将作为
作者简介
张欣,江苏人,生于北京。
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作员。1984年转业,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主要作品:《张欣文集》(四卷本),长篇小说《浮华背后》《我的泪珠儿》《一意孤行》《深喉》《为爱结婚》《依然是你》《锁春记》等,中篇小说集《岁月无敌》《此情不再》《爱又如何》《你没有理由不疯》等。
部分小说被拍成影视剧。$$$$$张欣,江苏人,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作协副主席。代表作品有《投入角色》、《永远的徘徊》、《首席》等,《伴你到黎明》、《岁月无敌》等多部作品被$$$$$张欣(1954-)女。江苏海门人。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作员,《羊城晚报》资料室、广东《五月》杂志编辑,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一意孤行》,中篇小说集《岁月无敌》、《此情不再》、《爱又如何》、《你没有理由不疯》,《张欣文集》(4卷),中篇小说《伴你到黎明》(已改编为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岁月无敌》(已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剧本并录制播出)等。中篇小说《绝非偶然》获上海首届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二等奖、1995年庄重文文学奖。$$$$$张欣,女,江苏人,生于北京。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作员,1984年转业。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1978年始发小说,目前已结集出版的中篇小说集、散文集、长篇小说多部。其中《沉星档案》《浮华背后》《谁可相倚》《泪珠儿》等均被改编为电视剧播放。$$$$$张欣,女,江苏人,生于北京。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业员。1984年转业。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现任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张欣文集》(四卷本);长篇小说《浮华背后》《深喉》《锁春记》《用一生去忘记》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一、问题的源起
二、章节框架
三、写作过程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源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媒体
二、焦点事件
三、立法主体
四、法律制度
五、立法议程
第二章文献综析
第一节 国内研究述评
一、立法影响源的研究
二、以媒体和“回应型立法”为主题的专门性研究
三、以媒体和立法互动为主题的个案式研究
四、以媒体和司法互动为主题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国外研究述评
一、以媒体对立法议程的影响机制为主线的研究
二、以公众舆论对政策过程影响机制为主线的研究
三、以立法决策影响因素为主线的研究
第三章媒体和立法互动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引起我国立法回应的焦点事件:概览、特征和规律 (2003~2016)
一、年度焦点事件的搜集方法
二、焦点事件的识别
三、引致“回应型立法”的焦点事件
第二节 透视媒体报道的焦点事件和立法供给的内在机理
一、有效引起立法回应的焦点事件的特征
二、回应焦点事件的立法特征:结构、程序、主体
第三节 媒体报道焦点事件引致立法供给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媒体报道焦点事件引致立法供给的成本
二、媒体报道焦点事件引致立法供给的收益
第四章媒体通过报道焦点事件引起立法回应的机制
第一节 媒体信息对立法决策的影响过程
第二节 新媒体对立法决策的影响过程
一、触发期:精准及时的信息推送机制和原创化报道风格成为重要诱因
二、形成期:微博扩散议题引发“围观”对主流媒体议程产生溢散效果
三、高涨期:微信成为“争议”平台通过聚合意见加强集体行动意向
四、分化期:传统媒体报道决策回应信息以疏导网络集群行为
第五章 媒体报道焦点事件引致立法回应现象的动因分析:信息、程序和机构能力
第一节 微观视角下媒体信息和立法决策的互动
一、信息对立法的重要性论证
二、立法者获取信息的激励机制分析
三、媒体报道与立法回应现象中的立法决策信息运作机制
第二节 中观视角下立法决策程序的分析和反思
一、立法程序的功能:决策的视角
二、人大立法议程设置阶段立法需求传递机制的不足
三、行政立法议程设置阶段立法需求传递机制仍需完善
第三节 宏观视角下媒体行业和立法机构发展的张力
一、我国法治进程中媒体的角色和功能
二、中国立法主体的角色和功能: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例
第六章 媒体报道焦点事件引致立法回应现象的应对策略:程序、机构能力和技术
第一节 立法程序的完善:立法议程设定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一、美国行政规则制定议程设置阶段公众参与制度概览
二、美国行政规则制定议程设置阶段公众参与制度对我国立法议程设定阶段建立公众参与制度的启示
第二节 立法机构能力的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完善
一、提升立法机构能力对应对“回应型立法”的意义和功用
二、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的建议
第三节 立法技术的扩展:立法规划制度的完善
一、立法预测必要性略论
二、域外立法规划技术之镜鉴:以美国联邦管制和解除管制行为统一议程为例
三、美国联邦管制和解除管制行为统一议程制度对完善我国立法规划制度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英文著作和文献
二、中文著作
三、中文文献
四、中文译著
后记
媒体与立法的良性互动:以议程设置为视角是2019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欣。
得书感谢您对《媒体与立法的良性互动:以议程设置为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