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秩序与大众福利

资源、秩序与大众福利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探询文明时代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根源。

内容简介

一个现代社会共同体的顺利运转取决于哪些因素?于此,恐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书将此归结为三个维度——资源、秩序与大众福利。在本书作者看来,三者的相合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意识觉醒和规则重构之根源。“意识觉醒”既指权利意识,也含有伦理、规范构成的道德意识,以及对公共安排是否确当的价值判断,即一种综合性的主体自觉。而“规则重构”既体现在社会结构的整合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关系的重塑层面,因此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

本书的学术关怀,即通过这些多层次的立体视角来探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意义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杨朝,浙江树人大学讲师、经济师。在《湖北社会科学》《河南社会科学》《理论与现代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福利正义论》,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福利哲学、政治哲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伦理、价值与秩序

第一节 社会秩序与福利的意义

一 伦理失范与社会分配

二 中国福利的成就与不足

三 正当、公平与正义

第二节 社会整合的不同方式

一 伦理与道德

二 礼俗社会与差序格局

三 视域融合的可能

第二章 福利之正义性

第一节 理念之源

一 德性、神性与契约性

二 由契约到功利、伦理的转向

三 社会分配的实质承诺

第二节 正义质性的衍变

一 作为社会分配的福利

二 由形式到实质

三 福利正义的概念、内涵与外延

第三节 价值与实现

一 价值要素的质性

二 抗争与团结:两种义释

三 必由之路

第三章 福利与资源流

第一节 “资源流”的涵义

一 资源与分配

二 资源要素与流动

第二节 不平衡的实质是什么?

一 城乡与区域

二 个体与社会

三 不平衡的实质

第三节 资源与价值

一 农村福利弱势

二 资源与社会交换

三 平等诸维度的张力

第四章 结构与关系

第一节 双重的资源配置

一 资源与再分配

二 平等与平衡

三 承认与社会认同

四 由承认而团结

第二节 基本价值的实现

一 劳动与应得

二 健康与需要

三 平等实现的机制

第五章 身份与资源

第一节 社会融入的条件

一 身份标识的碍滞

二 政策的改良

第二节 资源的充实

一 农村福利的基础

二 新农村建设

三 资源流与协同发展

四 由正义透视的秩序

第六章 现代权利及其实践

第一节 权利的契约性

一 公民权利的现代义涵

二 权利与契约正义

第二节 由“三维”到“二维”

一 两个实质及其资源质色

二 新的法理基础

三 保障机制及其秩序性

第三节 人民的福祉

一 新发展理念

二 权利与契约

三 资源的秩序基础

三 主权与国民幸福

第七章 良序社会

第一节 承认的伦理异质性

一 社会变迁与现代性

二 中西社会的承认质性

第二节 伦理秩序的重塑

一 亲熟规范的时代意义

二 经济伦理与职业规范

第三节 社会团结

一 结构张力的消解

二 福利的团结功能

三 承认作为团结要素

结语 积极的平等与适度的干预

一 价值的互补与交融

二 经济增长与社会分配

三 自我认同、社会责任与公共政策

四 功利主义、个体福利与德性回归

五 正义与道德的秩序意义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

二 外文文献

后记

资源、秩序与大众福利是2022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朝。

得书感谢您对《资源、秩序与大众福利》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乡村秩序的裂变与重建:企业与社会的“双向嵌入”(田野中国) 电子书
乡村民营企业的兴起对乡村秩序有哪些冲击和影响,乡村的秩序如何重建?
数字技术与新社会秩序的形成(社会研究新视野丛书) 电子书
系统剖析了韩国数字化社会引起的问题和变化。
走向海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电子书
介绍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法,提高读者海洋保护意识。
秩序与调适: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德昂族与茶的互动为研究主线,揭示了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明观念影响下形成的文化秩序体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的文化调适作用。
乡村秩序的社会保育:安村变迁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浙江绍兴安村展开,以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视角去分析安村社会秩序的变迁过程,揭示不同力量的运作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村从典型的传统中国村落演变为区域性经济开发区,既是国家力量治理的结果,也是市场机制运作的结果。而在国家力量与市场机制推进的这个转变过程中,安村传统的社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只有防卫,乡村秩序从而呈现一种不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