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探询文明时代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根源。
内容简介
一个现代社会共同体的顺利运转取决于哪些因素?于此,恐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书将此归结为三个维度——资源、秩序与大众福利。在本书作者看来,三者的相合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意识觉醒和规则重构之根源。“意识觉醒”既指权利意识,也含有伦理、规范构成的道德意识,以及对公共安排是否确当的价值判断,即一种综合性的主体自觉。而“规则重构”既体现在社会结构的整合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关系的重塑层面,因此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
本书的学术关怀,即通过这些多层次的立体视角来探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意义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杨朝,浙江树人大学讲师、经济师。在《湖北社会科学》《河南社会科学》《理论与现代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福利正义论》,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福利哲学、政治哲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伦理、价值与秩序
第一节 社会秩序与福利的意义
一 伦理失范与社会分配
二 中国福利的成就与不足
三 正当、公平与正义
第二节 社会整合的不同方式
一 伦理与道德
二 礼俗社会与差序格局
三 视域融合的可能
第二章 福利之正义性
第一节 理念之源
一 德性、神性与契约性
二 由契约到功利、伦理的转向
三 社会分配的实质承诺
第二节 正义质性的衍变
一 作为社会分配的福利
二 由形式到实质
三 福利正义的概念、内涵与外延
第三节 价值与实现
一 价值要素的质性
二 抗争与团结:两种义释
三 必由之路
第三章 福利与资源流
第一节 “资源流”的涵义
一 资源与分配
二 资源要素与流动
第二节 不平衡的实质是什么?
一 城乡与区域
二 个体与社会
三 不平衡的实质
第三节 资源与价值
一 农村福利弱势
二 资源与社会交换
三 平等诸维度的张力
第四章 结构与关系
第一节 双重的资源配置
一 资源与再分配
二 平等与平衡
三 承认与社会认同
四 由承认而团结
第二节 基本价值的实现
一 劳动与应得
二 健康与需要
三 平等实现的机制
第五章 身份与资源
第一节 社会融入的条件
一 身份标识的碍滞
二 政策的改良
第二节 资源的充实
一 农村福利的基础
二 新农村建设
三 资源流与协同发展
四 由正义透视的秩序
第六章 现代权利及其实践
第一节 权利的契约性
一 公民权利的现代义涵
二 权利与契约正义
第二节 由“三维”到“二维”
一 两个实质及其资源质色
二 新的法理基础
三 保障机制及其秩序性
第三节 人民的福祉
一 新发展理念
二 权利与契约
三 资源的秩序基础
三 主权与国民幸福
第七章 良序社会
第一节 承认的伦理异质性
一 社会变迁与现代性
二 中西社会的承认质性
第二节 伦理秩序的重塑
一 亲熟规范的时代意义
二 经济伦理与职业规范
第三节 社会团结
一 结构张力的消解
二 福利的团结功能
三 承认作为团结要素
结语 积极的平等与适度的干预
一 价值的互补与交融
二 经济增长与社会分配
三 自我认同、社会责任与公共政策
四 功利主义、个体福利与德性回归
五 正义与道德的秩序意义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
二 外文文献
后记
资源、秩序与大众福利是2022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朝。
得书感谢您对《资源、秩序与大众福利》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