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精彩讲演汇编。
内容简介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探寻中国道路、接续奋斗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就是一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逐步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长征和壮丽史诗。
全书分“中国道路”“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大板块,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创新中国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历程。
本书把国内与国际、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有国际大视野和历史的纵深感,又有极强的现实参考价值。阅读此书,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历史进程、战略布局、远景目标等,开阔视野,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教育指导意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篇 中国道路
胡鞍钢 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1949—2019年)
一、从“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到国家高度统一、各民族空前团结、具有强大社会凝聚力的世界政治大国
二、从世界的“饥荒之国”到世界第一大农业生产国
三、从世界工业落后国到世界第一工业生产大国
四、从基础设施落后国到世界现代化基础设施大国
五、从“一穷二白”国家到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
六、从“文盲充斥”“人才匮乏”大国到世界人力资源大国
七、从“东亚病夫”到“健康中国”
八、从世界最大贫穷人口之国到世界最大全面小康社会
九、从科学技术空白之国到世界创新大国
十、从世界最大的传统农业社会到世界最大的现代城市社会
十一、从封闭社会到全面开放社会
十二、从封闭落后的文化之国到开放、先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大国
十三、从“一大二弱”到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
十四、从世界边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江小涓 新中国对外开放70年
一、中国已经是开放度较高的国家
二、开放的意义何以如此重大
三、国内国际环境变化
四、中国对外开放的趋势变化与战略调整
五、小结
武力 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与逻辑
一、深厚的历史渊源
二、近代危机
三、新中国从哪里来
四、20世纪50年代选择计划经济和单一公有制的原因
五、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怎么开始的?
六、中国是怎样进入新时期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有哪些历史经验值得吸取和思考
温铁军 传统农民挽救现代化(1950—1980年)
一、思想解放
二、再依附
三、思想创新
第二篇 改革开放
王绍光 改革开放、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
一、国家能力与东西大分流
二、国家能力和中日大分流
三、结语
林毅夫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新结构经济学
一、为什么隔几年就有一次“中国经济崩溃论”
二、按照“休克疗法”转型的国家结果如何
三、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的失灵
四、新结构经济学的提出
五、从新结构经济学看结构主义发展理论与“华盛顿共识”的失败
六、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发展之路
李稻葵 改革开放40年经济学总结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
二、为什么要从经济学层面总结改革开放40年
三、如何从经济学层面总结改革开放40年
四、改革开放40年经济学总结之初探
五、从改革开放40年到中国经济学学科发展
薛澜 中国科技创新政策40年
一、引言
二、中国科技创新改革历程(1978—2018年)
三、科技创新政策改革的成功与不足评析
四、科技创新政策40年反思
鄢一龙 改革开放与中国五年规划体制转型
一、国家计划体制失败了吗
二、新型国家计划:公共事务治理规划
三、新型国家计划管理机制:目标治理机制
四、新型计划决策模式:集思广益决策模式
五、结论
高宇宁 改革开放40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一、巨大的制造系统
二、融入全球价值链
三、持续的技术升级
四、深度的资本动员
五、从“四片拼图”到广义的“微笑曲线”
第三篇 伟大复兴
胡鞍钢 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一、中国奇迹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制度优势
二、从开拓中国道路到发挥中国制度优势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大政治优势
四、人民民主制度优势
五、全国一盘棋举国体制优势
六、民族大团结优势
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
钱易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意义
二、生态文明的实质与建设途径
三、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李玲 大时代新战略:健康中国
一、国际形势变化
二、新的发展模式
三、中国道路的特色
周绍杰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二、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三、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
胡鞍钢 展望2035年中国远景
一、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
三、基本实现绿色现代化
四、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变革与复兴:百年中国现代化新征程是2021年由北京嘉睿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作者胡鞍钢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变革与复兴:百年中国现代化新征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