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探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潜质,提倡反思消费主义。
内容简介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日常生活审美化”(aestheticizationofeverydaylife)问题的学术论著。日常生活审美化可视为对后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种概括。一般来说,它的含义包括消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生活反过来模仿艺术,以及消费文化将日常生活拟像化,显示一种布尔乔亚和波西米亚两相结合的“布波”族趣味等。《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以文化研究的西学东渐和本土化努力为线索,对新世纪以来围绕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以及有关的西方理论资源作了梳理。《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提倡在日常生活的常态中发掘艺术的潜质,而不是一味为现代都市美轮美奂的消费主义论证合理性。适因于此,《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后半部分重点介绍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以及从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开始,以哈维、索亚、卡斯特尔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空间转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陆扬,男,1953年生于上海市,1990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毕业。曾先后任职广西师大中文系、华中师大文学院、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南开大学哲学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研究范围:西方美学和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德里达研究、基督教美学研究。$$$$$陆扬,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和法国巴黎高师做访问学者。著作主要有:《精神分析文论》、《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后现代的文本阐释》、《文化研究导论》(合著)、《死亡美学》、《德里达的幽灵》等。译作主要有:《论解构》、《呼啸山庄》、《重构美学》(合译)、《第三空间》(合译)等。
潘朝伟,神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圣经学院,获优等神学文学士。同年考入英国纽卡素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一年后获准直接进入博士研究,1987年获得《圣经》研究哲学博士。1997年和2005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神学院作访问学者。1991年至今,在新加坡三一神学院全职教授旧约《圣经》,现任延伸部主任。$$$$$陆扬,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和法国巴黎高师做访问学者。著作主要有:《精神分析文论》、《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后现代的文本阐释》、《文化研究导论》(合著)、《死亡美学》、《德里达的幽灵》等。译作主要有:《论解构》、《呼啸山庄》、《重构美学》(合译)、《第三空间》(合译)等。$$$$$陆扬,1953年出生于上海,1990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美国Augustana学院和法国巴黎高师哲学系做访问学者。著作主要有:《德里达:解构之维》、《精神分析文论》、《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欧洲中世纪诗学》、《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文化研究导论》、《死亡美学》等。译著主要有:《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呼啸山庄》、《重构美学》(合译)、《第三空间》(合译)等。$$$$$陆扬,文学博士,先后供职广西师大中文系、华中师大文学院、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南开大学哲学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作主要有《精神分析文论》、《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后现代的文本阐释》、《文化研究导论》(合著)、《死亡美学》等。译著主要有《论解构》、《呼啸山庄》、《重构美学》(合译)、《第三空间》(合译)等。$$$$$陆扬,出生于上海,1990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陆扬,1953年生于上海市,1990年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南开大学哲学系。曾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文艺学、文化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文化研究转向
一、文化研究对文学意味着什么?
二、文学救赎功能的演变
三、游走学科边缘的文化研究
四、大众文化史:咖啡馆与俱乐部
五、文化研究的本土教程
第二章 文艺学与文化研究
一、文艺学不是西学东渐
二、文艺学是文学理论
三、米勒的波澜
四、重温经典
五、误读的必然
六、孔子的委屈
第三章 何以日常生活审美化?
一、问题的缘起
二、媒体的力量
三、日常生活审美化时代
四、新的美学原则?
五、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四章 费瑟斯通论日常生活审美化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个维度
二、波德里亚的启示
三、波德莱尔的现代性
四、本雅明的拱廊街经验
五、波西米亚与布尔乔亚
第五章 韦尔施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一、如何“重构美学”
二、两种审美化
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四、公共空间中的艺术
第六章 艺术的终结?
一、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
二、蒙特里安的新造型主义
三、丹托的艺术终结论
四、当代艺术的意识形态使命
五、金山农民画的案例
第七章 超越审美化
一、与审美文化的比较
二、莱斯利·费德勒是谁?
三、唯美主义的渊源
四、走向一种新实用主义美学?
五、华门的文化分析
第八章 列斐伏尔与日常生活批判
一、何以批判日常生活
二、现代性与日常生活
三、文学与日常生活
四、小说中的女性和日常生活
五、奇迹与日常生活
六、节庆与日常生活
第九章 空间转向
一、空间的历史
二、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
三、社会空间的地位
四、时空压缩
五、空间与地方
六、“空间转向”的文学意义
第十章 重申文化研究
一、理论的变迁
二、理论与文化
三、阅读的策略
四、重申文化研究
外国人名译名表
后记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是2012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陆扬。
得书感谢您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