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首部研究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的学术专著,阐述其理论框架和方法,并探讨在中国语境下的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系国内首部研究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文艺思想的学术专著。布尔迪厄思想广袤深邃,对文学艺术、审美判断等也多有涉及且见解深刻。立足于其文本实际,可将其文艺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四个概念、三种方法”:即以“艺术场”为核心,以“场域、惯习、资本、幻象”为概念骨架,以“关系性、生成性、反思性”为基本方法。在梳理与呈现布尔迪厄文艺思想全貌的基础上,本书还进一步探究了布尔迪厄如何将自己的文艺思想实际运用到诸如摄影、文学、审美趣味、艺术范畴等文艺美学实践和理论中去的。最终,本书将落脚点放置在了布尔迪厄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启示意义,并以其“关系性”与“生成性”两大思维方法为例,进行了中国语境运用尝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其他
导论
一 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综论
二 本书的研究方法、思路与构架
第一章 布尔迪厄的生平及其思想渊源
第一节 布尔迪厄的生平
一 生为“异乡人”(1930—1959年)
二 学术事业的成功(1960—1989年)
三 从学术型知识分子到参与型知识分子(1990—2002年)
第二节 布尔迪厄的思想渊源
一 布尔迪厄的业师
二 经典社会学理论的继承
三 结构主义的扬弃
四 语言学理论的关注
五 现象学\存在主义的吸收
第二章 布尔迪厄的概念工具及文艺研究方法
第一节 布尔迪厄艺术场域所涉及的主要概念
一 场域
二 资本
三 习性
四 幻象
第二节 布尔迪厄文艺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 关系性思维
二 生成性思维
三 反思性思维
第三章 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的核心——艺术场域
第一节 艺术场域的历史形成
一 艺术场域形成的内部动因
二 艺术场形成的外部条件
第二节 艺术场域的制度与结构特征
一 艺术场的双重位置
二 艺术场的双重结构
三 艺术作品的科学分析步骤
第三节 艺术场域的重要作用:超越二元对立的设想
一 艺术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双重拒绝
二 具体设计方案:艺术场的本身意图
第四章 基于艺术场域观念下的艺术考察(上)
第一节 审美趣味的祛魅解读
第二节 艺术范畴的溯源批判
第三节 艺术史写作的深层反思
第四节 符号权力与语言经济学
第五章 基于艺术场域观念下的艺术考察(下)
第一节 关于电视:艺术新闻批评的可能
一 收视率至上的逻辑
二 电视作为一种符号暴力
三 艺术的新闻批评
第二节 关于艺术博物馆:艺术教育的符号暴力
第三节 关于摄影艺术:趣味区隔的代表
第六章 布尔迪厄文艺思想评价
第一节 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一 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的总体价值
二 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的局限
第二节 布尔迪厄文艺思想对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有益启示
一 布尔迪厄中国语境转换的可能性限度
二 生成与文艺生成
三 复杂性与文艺复杂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关系与生成: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占伟。
得书感谢您对《关系与生成: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