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以LDO设计为例(原书第2版)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以LDO设计为例(原书第2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以LDO设计为例》(原书第2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扩充了大量内容,旨在满足新兴的混合信号系统需求。本书讲述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如何用这些概念来指导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集成电路的设计、分析以及如何基于双极、CMOS和BiCMOS半导体工艺技术来构建LDO电路系统。本书十分重视对电路洞察力的培养,对提出的课题进行直观分析并得出结论。本书还展示了如何开发和评估针对当今日益增长的无线和移动市场应用的模拟集成电路芯片。另外,书中大量的实例和章末复习思考题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前沿指导中所发展出的重要概念和技术的理解。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学会如何:

1)评估供电电源系统;

2)预测并制定线性稳压器的性能指标以及其对电源、负载和工作条件变化的响应特性;

3)更好地利用半导体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和晶体管;

4)通过组合微电子元件设计电流镜、差动对、差动放大器、线性稳压器以及这些电路的变体;

5)闭合和稳定调整电压和电流的反馈控制环路;

6)设计可靠的偏置电流和电压基准电路;

7)确定模拟集成电路和模拟系统的小信号动态响应;

8)建立独立、稳定、无噪声和可预测的供电电压;

9)实现过电流保护、热关断、反向电池保护和ESD保护电路;

10)测试、测量和评估线性稳压器芯片。

内容简介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以LDO设计为例(原书第2版)》借由集成线性稳压器的设计,全面介绍了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固态半导体理论、电路设计理论、模拟电路基本单元分析、反馈和偏置电路、频率响应、线性稳压器集成电路设计以及电路保护和特性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以LDO设计为例(原书第2版)》从面向设计的角度来阐述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强调直觉和直观、系统目标、可靠性和设计流程,借助大量的实例,向初学者介绍整个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并引导其熟悉应用,同时本书也适用于有经验的电源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不仅能帮助他们对模拟电路和线性稳压器的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书中所呈现的线性稳压器的技术发展也可以给予他们很多启发,是一本兼具实用性和学术价值的模拟集成电路和集成线性稳压器设计的优秀教科书和参考书。

作者简介

GabrielAlfonsoRincón-Mora博士,1994~2003年供职于德州仪器公司,担任一个高级集成电路设计团队的领导。1999年Rincón-Mora博士受聘为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兼职教授,并在2001年受聘为全职教授,自2011年起,受聘为台湾成功大学的客座教授。他是IEEE和IET的院士,同时也是38项专利的发明人/共同发明人和超过160篇论文的作者/共同作者。Rincón-Mora博士已经写过8本著作,成功设计26余款商用电源芯片,并且获得了多项奖励,包括西班牙裔专业工程师协会(SHPE)颁发的全国西班牙裔技术奖,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颁发的CharlesEPerry远见奖,加利福尼亚州副州长颁发的表彰证书,IEEECASS颁发的IEEE服务奖,空军基地颁发的西班牙裔骄傲和遗产奖。2000年,佐治亚理工学院邀请Rincón-Mora博士加入杰出青年工程师校友理事会,同年西班牙商业杂志将其列为“一百个具影响力的西班牙裔”之一。目前他主要致力于利用微型电池和环境能量为无线和移动设备供电的集成电路系统的研究。

章节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电源系统1

1.1电源管理中的稳压器1

1.2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稳压器的对比2

1.2.1响应时间的折中3

1.2.2噪声4

1.2.3功率转换效率4

1.3市场需求5

1.3.1系统5

1.3.2集成6

1.3.3工作寿命6

1.3.4电源净空7

1.4电源8

1.4.1早期电池8

1.4.2锂离子电池9

1.4.3燃料电池9

1.4.4核能电池10

1.4.5能量收集器10

1.5计算机仿真11

1.6总结12

1.7复习题13

第2章线性稳压器14

2.1工作区域14

2.2性能指标15

2.2.1精度15

2.2.2功率转换效率25

2.2.3工作要求27

2.2.4品质因子29

2.3工作环境30

2.3.1负载31

2.3.2稳压点32

2.3.3寄生效应33

2.4分类34

2.4.1输出电流34

2.4.2压差34

2.4.3补偿34

2.4.4类别35

2.5模块级构成36

2.6总结37

2.7复习题38

第3章微电子器件39

3.1电阻39

3.1.1工作原理39

3.1.2寄生元件40

3.1.3版图40

3.1.4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42

3.2电容43

3.2.1工作原理43

3.2.2寄生元件44

3.2.3版图45

3.2.4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45

3.3PN结二极管46

3.3.1工作原理46

3.3.2寄生元件49

3.3.3版图和匹配50

3.3.4小信号模型52

3.4双极型晶体管(BJT)53

3.4.1工作原理53

3.4.2纵向BJT56

3.4.3横向BJT57

3.4.4衬底BJT58

3.4.5小信号模型59

3.5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61

3.5.1工作原理61

3.5.2寄生电容66

3.5.3P沟道MOSFET67

3.5.4晶体管变化67

3.5.5版图和匹配69

3.5.6小信号模型71

3.5.7MOS电容73

3.5.8沟道电阻73

3.6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73

3.6.1工作原理73

3.6.2P沟道JFET75

3.6.3大信号模型75

3.6.4版图和匹配76

3.6.5小信号模型76

3.6.6相对性能78

3.7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78

3.8总结79

3.9复习题80

第4章单晶体管基本单元82

4.1二端口模型82

4.2频率响应83

4.2.1极点84

4.2.2零点85

4.2.3米勒分裂87

4.2.4电容-分流-电阻法88

4.3信号流89

4.3.1输入和输出89

4.3.2极性89

4.3.3单晶体管基本单元90

4.4共发射极/共源极跨导器90

4.4.1大信号工作90

4.4.2小信号模型91

4.4.3频率响应93

4.4.4发射极/源极负反馈95

4.5共基极/共栅极电流缓冲器99

4.5.1大信号工作99

4.5.2小信号模型100

4.5.3频率响应103

4.5.4基极负反馈104

4.6共集电极/共漏极电压跟随器104

4.6.1大信号工作104

4.6.2小信号模型105

4.6.3频率响应108

4.7小信号概括和近似109

4.7.1功能109

4.7.2电阻110

4.7.3频率响应112

4.8总结113

4.9复习题114

第5章模拟电路基本单元115

5.1电流镜115

5.1.1工作原理115

5.1.2小信号模型118

5.1.3带基极电流校正的电流镜119

5.1.4电压校正共源共栅/共射共基(Cascode)电流镜120

5.1.5低电压Cascode电流镜121

5.2差动对123

5.2.1大信号工作124

5.2.2差分信号125

5.2.3共模信号127

5.2.4发射极/源极负反馈128

5.2.5CMOS差动对129

5.3基极/栅极耦合对130

5.3.1大信号工作130

5.3.2小信号响应132

5.3.3输入参考失调和噪声134

5.4差动级136

5.4.1大信号工作137

5.4.2差分信号138

5.4.3共模信号140

5.4.4输入参考失调和噪声143

5.4.5电源抑制145

5.4.6折叠式Cascode147

5.5总结151

5.6复习题152

第6章负反馈154

6.1反馈环路154

6.1.1环路构成154

6.1.2调整155

6.1.3输出转化156

6.2反馈效应156

6.2.1灵敏度156

6.2.2阻抗157

6.2.3频率响应160

6.2.4噪声162

6.2.5线性度163

6.3负反馈结构166

6.3.1跨导放大器166

6.3.2电压放大器167

6.3.3电流放大器168

6.3.4跨阻放大器169

6.4分析170

6.4.1分析过程170

6.4.2叠加器173

6.4.3采样器174

6.4.4跨导放大器175

6.4.5电压放大器179

6.4.6电流放大器183

6.4.7跨阻放大器188

6.5稳定性193

6.5.1频率响应193

6.5.2补偿195

6.5.3反相零点200

6.5.4嵌入式环路202

6.6设计202

6.6.1设计概念202

6.6.2系统结构设计203

6.6.3频率补偿204

6.7总结204

6.8复习题205

第7章偏置电流和基准电路207

7.1电压基元207

7.2PTAT电流208

7.2.1交叉耦合四管单元209

7.2.2锁存单元210

7.3CTAT电流213

7.3.1电流采样BJT214

7.3.2电压采样二极管214

7.4温度补偿215

7.4.1带误差补偿的BJT电流基准源216

7.4.2基于二极管的电流基准源217

7.4.3带误差补偿的基于二极管的电流基准源218

7.5启动电路218

7.5.1连续导通启动电路219

7.5.2按需导通启动电路220

7.6频率补偿222

7.7电源噪声抑制223

7.8带隙电流基准源224

7.8.1基于BJT的带隙电流基准源224

7.8.2基于二极管的带隙电流基准源225

7.9带隙电压基准源226

7.9.1电流-电压转换226

7.9.2输出电压调整227

7.10精度230

7.11总结231

7.12复习题232

第8章小信号响应234

8.1小信号等效电路234

8.2无补偿时的响应236

8.2.1相关电容和电阻236

8.2.2环路增益236

8.3频率补偿239

8.3.1输出端补偿240

8.3.2内部补偿242

8.4电源抑制245

8.4.1分压器模型246

8.4.2馈通噪声247

8.4.3米勒电容253

8.4.4分析255

8.4.5结论261

8.5补偿策略对比261

8.6总结262

8.7复习题264

第9章集成电路设计265

9.1设计流程265

9.2功率晶体管266

9.2.1备选方案266

9.2.2版图269

9.3缓冲器276

9.3.1驱动N型功率晶体管276

9.3.2驱动P型功率晶体管278

9.3.3版图290

9.4误差放大器290

9.4.1净空291

9.4.2电源抑制294

9.4.3输入参考失调296

9.4.4版图299

9.5总结307

9.6复习题309

第10章线性稳压器310

10.1低压差稳压器310

10.1.1输出端补偿的PMOS稳压器310

10.1.2米勒补偿的PMOS稳压器314

10.2宽带稳压器318

10.2.1内部补偿的NMOS稳压器319

10.3自参考稳压器322

10.3.1零阶温度无关性322

10.3.2温度补偿323

10.4性能增强330

10.4.1功率晶体管330

10.4.2缓冲器333

10.4.3环路增益335

10.4.4负载调整率336

10.4.5负载突变响应339

10.4.6电源抑制340

10.5电流调整343

10.5.1电流源343

10.5.2电流镜344

10.6总结347

10.7复习题347

第11章保护与特性349

11.1保护349

11.1.1过电流保护349

11.1.2热关断353

11.1.3反向电池保护355

11.1.4静电放电保护356

11.2特性358

11.2.1模拟负载359

11.2.2调整性能360

11.2.3功率性能366

11.2.4工作要求368

11.2.5启动370

11.3总结371

11.4复习题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以LDO设计为例(原书第2版)是2016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美]林康-莫莱。

得书感谢您对《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以LDO设计为例(原书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5G NR物理层规划与设计 电子书
权 威推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领域专家 邬贺铨院士倾情作序。 特色亮点:本书特点是7个章节都有一张彩色的内容概览图,读者可以对5G NR物理层的规划和设计一目了然,对深入了解全书的内容更有把握。 方法:本书提供了一种对3GPP协议的学习方法,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方法,不断更新知识。 工具:本书以5G技术和通信协议为基础,是一本从理论分析到规划设计建设实践的工具书。 本书知识点全面 系统:读者可以全面掌握5G NR的物理层信道、物理层过程、物理层参数等。 专业:与5G部署相结合,对5G NR的峰值速率、控制信道容量、频率配置方法、适用场景等分析到位,实操性强。 作者实力:本书作者均在项目一线从事无线网规划、咨询、设计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 实践指导:本书侧重于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从系统参数到原理实现,从通信设备到工程建造都有详细介绍。 知识强化:无论读者是否参与过5G试验网,从事5G技术工作或者学习人员都可强化自己的通信系统知识,掌握基本的5G技术,会使你收获颇丰。
5G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标准详解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5G系统设计与标准的图书,书中内容涵盖了5G系统从标准体系到接口、从物理层到高层、从基带到射频的各个方面,对需求、技术及标准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 电子书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领域的专家邬贺铨院士作序并推荐。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书中有8章内容,各内容单独成章节,可以有的放矢;本书特点是每章节都有一张彩色的内容概览图,读者可以对5G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更有层次感,架构感,对深入了解全书的内容更有把握。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是一本以5G技术和通信协议为基础,从理论分析到规划设计建设实践的工具书。书中对5G无线网关键技术、空口物理层协议,基站覆盖、容量基本能力分析,基站设备的发展演进,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室内覆盖系统方案都有详细的介绍。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一书的作者均在项目一线从事无线网规划、咨询、设计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本书与市场中的同类书相比,更侧重于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从系统参数到原理实现,从通信设备到工程建造都有详细介绍,无论是参与过5G试验网,还是初次接触5G的人员均可受益,均可强化自己的通信系统知识,掌握基本的5G技术,收获颇丰。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部署方案及设计 电子书
1.本书涉及IPv6路由、过渡和安全等相关内容,分析了IPv4和IPv6共存的过渡阶段的主要技术、适用场景和选择模式。 2.本书作者为协助大型网络运营商设计、规划IPv6的网络演进,并参与IPv6项目试点的核心成员,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有益的实践经验,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作者的现网实践经验,会为广大读者加深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理解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 3.本书在IPv6相关安全领域的部分重点针对国家等级保障要求,分基础网络层和数据应用层两个方面制定IPv6技术改造相应安全机制。本书最后通过数个实际的建设案例详解加深读者对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演进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承载关键技术与规划设计 电子书
1.作者实际参与了中国移动5G网络在武汉市的规模测试工作,主要负责5G承载网络的设计。同时负责了中国电信深圳地区的5G承载网络规划工作,有一线的工作经验。 2.本书系统地分析了5G承载的需求,对业界分析5G承载的需求有指导作用,提出的5G承载规划与设计方法对业界的5G承载网络部署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