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是伤寒论的诸多传世版本之一,系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先生的家传秘本,“相传共有十三稿……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后张氏将该书传于桂林左修之(盛德)。左于同治三年,在岭南遇到其师张学正(即张绍祖),张自称为仲景的四十六世孙,传授左盛德仲景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光绪二十年(1894年)左盛德将此书传于同邑罗哲初并为该书作序,且冠以“桂林古本”名。该书论述详尽,内容丰富,文辞畅达,说理真实,用之有效。既可补宋本文献之缺失,又能借以订正不少条文因错简讹脱所致之谬误。如通行本太阳篇下谓:“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按脉证不合,其理难通。长沙古本作“表有热,里无寒,白虎汤主之。”此说似较为胜。而本书作“里有热,表无寒,白虎汤主之。”比长沙本就更进一层。再如虚劳篇中有天雄散,不知主治何病,注家众说纷纭,悬疑不解,但一读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亦主之。”就一目了然了。同时,桂本的文字内容较通行本多三分之一,尤其是还保存了近百首汉代佚方。这对于加深了解中古时期的医药成就,更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简介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很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章节目录

卷一

平脉法

卷二

平脉法

卷三

六气主客

伤寒例

杂病例

卷四

温病脉证并治

卷五

伤暑脉证并治

热病脉证并治

湿病脉证并治

伤燥病脉证并治

伤风病脉证并治

寒病脉证并治

卷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卷七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卷八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卷九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卷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卷十一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卷十二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

卷十三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辨疟病脉证并治

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卷十四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关节)病脉证并治

卷十五

辨瘀血吐鼻出血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

辨胸痹病脉证并治

卷十六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2018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东汉]张仲景。

得书感谢您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伤寒论》读书笔记 电子书
《伤寒论》为中医学的经典名著,虽历代注家众多,但多各执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故发明玄秘者虽多,但遗漏者亦复不少,而掩质埋光,以讹传讹者亦在所难免,加之大都文义深奥,对经文的分析理解多有差异,致使后学者对学习、理解《伤寒论》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面对名著却难以深入体会和理解,最终造成了学习、研究上的困难,并视学习《伤寒论》为畏途。本书为全国首届名中医孙良佐教授多年学习、运用《伤寒论》之心得体会。
伤寒论类方辨证 电子书
本书初成于1987年,曾作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班内部教材使用,系刘炳凡先生毕生研究《伤寒论》之心血结晶。全书以辨六经病脉证为纲,以类方为目,条分缕析,阐微述要,汇通诸家,参以己意,议论平正,特色鲜明,又前冠导论,以为读者学习《伤寒论》之进阶,后附体会,悉载著者运用《伤寒论》之心得,充分展示了刘炳凡先生宏富的理论学养和高超的辨治水平。
血病论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三篇。上篇系统阐述了血之概念、源流、生成、运行、调节、属性、生理、功能、血与气的关系;中篇从出血证、血虚证、血瘀证三方面对血病进行了深入探讨;下篇介绍了作者自己诊治现代医学11种常见血液病的临床经验。
时病论 电子书
本丛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时病论》为清代名医雷丰撰。全书8卷,列四时病70余种,从病因、病机、病状、治法、方药等方面详加论述,并于每一病证后附列自己治案。各病证持论有宗,作者总结自己临床经验,自拟60余种治法,切合临床实际,对后世颇有影响,对临床人员有指导价值
针灸临证古今通论.杂病分册 电子书
本套丛书是将古代针灸文献与现代临床相结合,汇总分析古代医籍中针灸治疗150余种临床常见病证的相关文献。文献资料来源于先秦至清代末年的130余种重要针灸著作。通过数据库的应用全面、准确地整理出相关内容,对各病证的取穴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临床治疗的规律和特点,包括循经取穴、分部取穴、辨证取穴、针法灸法特点等,以求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并与现代临床进行比对,寻找异同点,最后提出合理的临床参考处方。此书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