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以诗歌写作中的“历史意识”作为阐述角度,尝试重构当代诗歌历史书写的语言维度与历史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对1990年以来的当代诗歌中具有的“历史对位法”问题,“个人化历史想象力”问题,对历史镜像的重塑问题等进行了描述与探讨,并对这些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独特的语言的精神症候,修辞的技艺法则,词语构成方式等重要诗学问题给以了总结与阐释。
书中所展开的论证方式并非编年史式的逐层扫描论述,而是选取重要代表诗人,重要历史事件,热点话题等为个案进行以点带面的论证与剖析。
作者简介
作者张伟栋,生于197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获北大未名诗歌奖,刘丽安诗歌奖。出版专著《李泽厚与现代文学史的“重写”》(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诗集《没有墓园的城市》(阳光出版社,2015),主编《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二十九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与人合译《这里不平静——非洲诗选》(2010,世界知识出版社)。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部分:诗歌中的“历史对位法”问题
第一章:当代诗中的“历史对位法”问题
一、作为诗歌技艺的“历史对位法”
二、“历史对位法”中的历史观念
三、当代诗中的三种历史向度
第二章:当代诗的政治性与古典问题
一
二
第三章:诗歌的政治性:总体性状态中的主权问题
一
二
三
第四章:对“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校对与重置
一
二
三
四
第五章:“被诅咒的诗人”
第二部分:历史的镜像与精神症候
第六章:有关诗歌的“当代性”问题
一、何为诗歌的“当代性”?
二、“诗歌体制”的幻象
三、诗歌的“拯救维度”
四、结语:写作所打开的“闸门”
第七章:“鹤”的诗学
一
二
三
四
第八章:语调及其精神症候
第九章:经验的符码:历史镜像与缺席之物
一、经验的符码
二、历史镜像
三、缺席之物
第十章:挽歌叙事中的“历史对位法”
一
二
三
第十一章:“在无词地带喝血”
一
二
三
四
第三部分:法则与行动的修辞
第十二章:知识考古学视域下的“海子神话”
一、两个海子:叙述策略中海子形象的差异
二、唯一的海子:被赋予精神象征的存在
三、诗歌认同与诗人形象
第十三章:孤绝的合唱与行动的修辞
第十四章:诗歌观念下的“技艺之道”
一
二
三
四
第十五章:古典的法则与明晰诗意的生成
一
二
三
第十六章:词语的戏剧
附录一:我与“朦胧诗”论争——孙绍振访谈
附录二:记忆与心灵——张曙光访谈
附录三:“为凤凰寻找栖所”——王家新访谈
附录四:还有多少真相需要说明——孙文波访谈
参考文献
修辞镜像中的历史诗学:1990年以来当代诗的历史意识是2018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伟栋。
得书感谢您对《修辞镜像中的历史诗学:1990年以来当代诗的历史意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