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镜像中的历史诗学:1990年以来当代诗的历史意识

修辞镜像中的历史诗学:1990年以来当代诗的历史意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诗歌写作中的“历史意识”作为阐述角度,尝试重构当代诗歌历史书写的语言维度与历史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对1990年以来的当代诗歌中具有的“历史对位法”问题,“个人化历史想象力”问题,对历史镜像的重塑问题等进行了描述与探讨,并对这些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独特的语言的精神症候,修辞的技艺法则,词语构成方式等重要诗学问题给以了总结与阐释。

书中所展开的论证方式并非编年史式的逐层扫描论述,而是选取重要代表诗人,重要历史事件,热点话题等为个案进行以点带面的论证与剖析。

作者简介

作者张伟栋,生于197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获北大未名诗歌奖,刘丽安诗歌奖。出版专著《李泽厚与现代文学史的“重写”》(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诗集《没有墓园的城市》(阳光出版社,2015),主编《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二十九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与人合译《这里不平静——非洲诗选》(2010,世界知识出版社)。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部分:诗歌中的“历史对位法”问题

第一章:当代诗中的“历史对位法”问题

一、作为诗歌技艺的“历史对位法”

二、“历史对位法”中的历史观念

三、当代诗中的三种历史向度

第二章:当代诗的政治性与古典问题

第三章:诗歌的政治性:总体性状态中的主权问题

第四章:对“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校对与重置

第五章:“被诅咒的诗人”

第二部分:历史的镜像与精神症候

第六章:有关诗歌的“当代性”问题

一、何为诗歌的“当代性”?

二、“诗歌体制”的幻象

三、诗歌的“拯救维度”

四、结语:写作所打开的“闸门”

第七章:“鹤”的诗学

第八章:语调及其精神症候

第九章:经验的符码:历史镜像与缺席之物

一、经验的符码

二、历史镜像

三、缺席之物

第十章:挽歌叙事中的“历史对位法”

第十一章:“在无词地带喝血”

第三部分:法则与行动的修辞

第十二章:知识考古学视域下的“海子神话”

一、两个海子:叙述策略中海子形象的差异

二、唯一的海子:被赋予精神象征的存在

三、诗歌认同与诗人形象

第十三章:孤绝的合唱与行动的修辞

第十四章:诗歌观念下的“技艺之道”

第十五章:古典的法则与明晰诗意的生成

第十六章:词语的戏剧

附录一:我与“朦胧诗”论争——孙绍振访谈

附录二:记忆与心灵——张曙光访谈

附录三:“为凤凰寻找栖所”——王家新访谈

附录四:还有多少真相需要说明——孙文波访谈

参考文献

修辞镜像中的历史诗学:1990年以来当代诗的历史意识是2018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伟栋。

得书感谢您对《修辞镜像中的历史诗学:1990年以来当代诗的历史意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先生文学研究近六十年的精品力作。
家天下的家族世界:《红楼梦》建构的历史语境 电子书
《红楼梦》不是史书,却书写了历史。由此开放出一个全新的历史语境。它使得家天下和家族世界的界限高度重合。可谓,一家一天下,一花一世界。本书通过对《红楼梦》这部家族小说作“历史语境学”的解读,揭示出皇权和家族的复杂关系,以及大家族内部的权力结构、自我管理、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等丰富细节,从而勾勒出奴性社会的基本轮廓。
任洪渊的诗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他的70岁和10岁相遇在桥上》《我悲怆地望着我们这一代人》《黄昏未名湖》《她烂漫男人,烽火桃花》等诗词作品。
镜像与流年——一个人的美学史 电子书
北师大美学研究所所长刘成纪老师的学术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