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灾害史

毒性灾害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世界毒物全史》第四册《毒性灾害史》全面呈现不同毒性灾害,以历史经验指导科学应急处置工作。

内容简介

灾难孕育历史的进步。恩格斯说过:“没有那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毒性灾害的补偿,给国家、民族赋予了前行的新的精神和力量。灾难之后的思考是非常难得的一笔财富,我们在看到生命的脆弱之后需要更好地思考生存的意义。铭记灾难,直面未来,凝聚正能量,重修社会共济和健康生活方式之门,这才是对死难者生命最高的尊重。《世界毒物全史》第四册《毒性灾害史》将诸多毒性灾害分为10卷加以叙述,分别为地球化学灾害、矿难与煤气泄漏灾害、大气污染灾害、水污染灾害、化学毒物泄漏灾害、核事件与核事故、有毒生物灾害、药害与药物灾难、POPs与有毒废物污染灾害,以及其他突发毒性灾祸。各卷分述了不同毒性灾害发生经过、突发原因、处置经验与教训,更加清晰地反映了毒性灾害的恶性突发与群发性、毒性与次生性、社会性与世界性的特点,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毒性灾害发生规律,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指导当前突发性重大毒性事件与毒性灾害的科学应急处置工作,减少毒性事件与毒性灾害的发生,减轻毒性事件与毒性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作者简介

史志诚,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生,陕西榆林人。中国毒理学会荣誉理事长,毒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毒理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所长,国际毒素学会(IST)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曾任中国农学会第八届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八届和第九届副理事长,动物毒物学分会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是在农学、畜牧兽医学和毒理学三个全国学术组织任副理事长职务的学者。目前主要从事生态毒理、毒性灾害、毒物史、毒理科学史、毒物管理史和毒物文化史的研究。获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奖六项,其中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发表毒理学论文80余篇。编著《植物毒素学》、《动物毒物学》、《生态毒理学概论》、《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英汉毒物学词汇》、《饲料饼粕脱毒原理与工艺》、《毒性灾害》、《谨防生活中的有毒物》、《林则徐在陕西》和《陕甘宁边区禁毒史料》等。参与翻译英国剑桥克拉克著《兽医毒物学》。出访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泰国、新加坡、日本、德国、法国、荷兰、丹麦、比利时、意大利、匈牙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学习考察。1991年在新加坡参加第十届世界毒素大会。事迹被收录在《1992年中国人物年鉴》、香港《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卷)以及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等重要辞书和刊物。$$$$$史志诚,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生,陕西榆林人。中国毒理学会荣誉理事长,毒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毒理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所长,国际毒素学会(IST)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曾任中国农学会第八届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八届和第九届副理事长,动物毒物学分会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是唯一的在农学、畜牧兽医学和毒理学三个全国学术组织任副理事长职务的学者。$$$$$史志诚,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1941年,陕西榆林人。1981年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同年在东北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八届和第九届副理事长(1992—2001)、中国农学会第八届副理事长(1997—2002)、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2005—2008)、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1995—2010),是中国**的在农学、畜牧兽医学和毒理学三个***学会任副理事长职务的学者。现任中国毒理学会荣誉理事长,陕西省毒理学会终身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国际毒素学会(IST)会员,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应急管理专家,陕西省反恐怖专家咨询组成员。主要从事生态毒理学、食品安全与管理、毒性灾害、毒理科学发展史与毒物管理史研究。曾长期从事农牧业生产管理、农业产业经济研究、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曾任陕西省农业厅厅长、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兼农业专家组组长。*有《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植物毒素学》《动物毒物学》《生态毒理学概论》《毒物吉安市》《陕西农业五十年》和《畜产经济概论》等多部*作。曾先后获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进步与“丰收计划”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1993年其*作《植物毒素学》获得国际哲数象基金会***作奖。2009年荣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授予的“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2013年获第九届国际有毒植物大会“终身成就奖”(TheISOPPLifetimeAchieveinentAwards)。2013年获中国毒理学会“贡献奖”。曾出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泰国、新加坡、日本、德国、法国、荷兰、丹麦、比利时、意大利、匈牙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学习考察。1991年在新加坡参加第十届世界毒素大会。他的事迹入编《1992年中国人物年鉴》《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卷)》及《世界名人录》等辞书。$$$$$史志诚,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生,陕西榆林人。中国毒理学会荣誉理事长,毒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毒理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所长,国际毒素学会(IST)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曾任中国农学会第八届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八届和第九届副理事长,动物毒物学分会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是在农学、畜牧兽医学和毒理学三个全国学术组织任副理事长职务的学者。目前主要从事生态毒理、毒性灾害、毒物史、毒理科学史、毒物管理史和毒物文化史的研究。获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奖六项,其中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发表毒理学论文80余篇。编著《植物毒素学》、《动物毒物学》、《生态毒理学概论》、《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英汉毒物学词汇》、《饲料饼粕脱毒原理与工艺》、《毒性灾害》、《谨防生活中的有毒物》、《林则徐在陕西》和《陕甘宁边区禁毒史料》等。参与翻译英国剑桥克拉克著《兽医毒物学》。出访美国、加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献给

第31卷 地球化学灾害

卷首语

1 地球化学灾害史

1.1 地理环境引发的地方病

1.2 地球化学与医学地质地理学的贡献

2 地方性砷灾害

2.1 全球性砷暴露

2.2 孟加拉国的砷灾难

2.3 中国地方性砷中毒

3 地方性氟中毒

3.1 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现

3.2 印度的地方性氟中毒

3.3 中国的地方性氟中毒

4 火山喷泻毒性事件

4.1 火山喷泻与火山有毒气体

4.2 历史上的火山毒性事件

4.3 喀麦隆火山湖喷泻毒气事件

5 极端地理环境引发的毒性事件

5.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三百红军将士猝死事件

5.2 俄罗斯“魔鬼湖”和“死亡谷”之谜

第32卷 矿难与煤气泄漏灾害

卷首语

1 矿难与煤气泄漏的历史

1.1 矿难及其成因

1.2 历史上的矿难与危害

1.3 油气田开发中的井喷事故

1.4 煤气泄漏灾难

1.5 人类与矿难的斗争史

2 历史上重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2.1 美国与南美洲重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2.2 欧洲重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2.3 亚洲重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2.4 大洋洲与非洲重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3 油气田发生的有毒气体井喷事故

3.1 1993年河北赵48油井硫化氢井喷事故

3.2 1996年美国帕克代尔气井硫化氢井喷事故

3.3 1998年四川温泉气井天然气窜漏事故

3.4 2003年重庆油井硫化氢井喷事故

4 重大煤气(天然气)泄漏事件

4.1 1844年美国东俄亥俄煤气公司煤气罐爆炸事件

4.2 1984年墨西哥液化石油气站爆炸事件

4.3 1989年法国天然气公司天然气库泄漏事件

4.4 1992年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煤气爆炸事件

4.5 1995年韩国大邱地铁煤气管道爆炸事件

4.6 1998年中国西安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件

4.7 2002年俄罗斯莫斯科煤气泄漏爆炸事件

4.8 2003年印度瓦斯爆炸塌楼事件

第33卷 大气污染灾害

卷首语

1 大气污染的历史

1.1 工业革命前的大气污染

1.2 煤炭造成的大气污染

1.3 石油出现以后的大气污染

1.4 大气污染引发的灾害

2 20世纪著名的大气污染灾害

2.1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2.2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2.3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2.4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2.5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2.6 雅典“紧急状态事件”

3 酸雨:空中的死神

3.1 酸雨的发现

3.2 酸雨的形成

3.3 酸雨的危害

3.4 酸雨危害的扩张与控制

4 雾霾灾害

4.1 雾霾及其危害与影响

4.2 2013年亚洲的雾霾

5 治理大气污染灾害的历史经验

5.1 洛杉矶:治理光化学烟雾50年

5.2 伦敦:治理雾都的历史

5.3 德国:“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

5.4 芬兰:治理雾霾的两个典型

第34卷 水污染灾害

卷首语

1 水污染的历史

1.1 水中的毒物

1.2 地下水的污染

1.3 历史上重大水污染事件

1.4 水污染的防控

2 日本含镉废水污染事件:日本“痛痛病”

2.1 事件经过

2.2 事件原因

2.3 事件处置

2.4 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

3 日本含汞废水污染事件:“水俣病”

3.1 熊本含汞废水污染事件经过

3.2 新潟含汞废水污染事件经过

3.3 事件原因

3.4 事件处置

3.5 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

4 瑞士巴塞尔化学品污染莱茵河事件

4.1 事件经过

4.2 事件处置

4.3 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

5 罗马尼亚金矿泄漏污染蒂萨河事件

5.1 事件经过

5.2 事件处置

5.3 社会影响

6 中国苯胺泄漏污染松花江事件

6.1 事件经过

6.2 事件原因

6.3 事件处置

6.4 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

7 中国台湾含镉废水污染事件:镉米事件

7.1 20世纪80年代桃园县镉米事件

7.2 2001年彰化县镉米事件

7.3 事件处置

7.4 社会影响

8 美国落基山兵工厂地下水污染及其改造

8.1 兵工厂污染地下水灾害的治理

8.2 落基山兵工厂旧址的改造

9 加拿大詹姆斯湾水电站的汞污染

9.1 詹姆斯湾水电站工程概况

9.2 水库蓄水引发的汞污染事件

9.3 水电站工程带来人文社会问题

第35卷 化学毒物泄漏灾害

卷首语

1 有毒危险化学品泄漏及其危害

1.1 有毒危险化学品泄漏致灾

1.2 危险化学品泄漏之成因

1.3 有毒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危害

1.4 有毒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置

2 印度博帕尔毒剂泄漏灾难

2.1 博帕尔农药厂

2.2 事件经过

2.3 事件原因

2.4 事件处置

2.5 诉求与诉讼

2.6 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

3 氰化物泄漏事件

3.1 中国台湾高雄工厂氰化氢泄漏事件

3.2 日本东京氰化钠泄漏事件

3.3 中国山东淄博氰化钠泄漏事件

3.4 圭亚那阿迈金矿尾矿坝垮塌事件

3.5 巴布亚新几内亚氰化钠污染事件

3.6 中国陕西丹凤氰化钠泄漏事件

3.7 中国河南洛河氰化钠泄漏事件

3.8 荷兰氢氰酸和一氧化碳泄漏事件

4 甲醇泄漏事件

4.1 中国兰州西固两车追尾甲醇泄漏事件

4.2 中国濮阳车辆追尾致甲醇泄漏事件

4.3 中国新疆巴州甲醇泄漏事件

4.4 中国延安车祸致甲醇泄漏事件

4.5 中国保定甲醇罐车泄漏事件

4.6 美国4-甲基环己烷甲醇泄漏事件

5 工厂发生的化学泄漏事件

5.1 美国农药厂有机毒物泄漏事件

5.2 前苏联天然气炼厂毒气泄漏事件

5.3 墨西哥国营杀虫剂厂发生爆炸中毒事件

5.4 中国广东湛江毒气泄漏事件

5.5 日本山口毒气泄漏事件

5.6 中国南昌氯气泄漏事件

5.7 中国兰州毒气泄漏事件

5.8 墨西哥化学厂爆炸中毒事件

5.9 泰国工厂氯气泄漏事件

5.10 韩国龟尾市氢氟酸泄漏事件

5.11 其他工厂化学品泄漏事件

6 非工厂发生的化学泄漏事件

6.1 印度新德里市郊氯气泄漏事件

6.2 荷兰货船环氧氯丙烷泄漏事件

6.3 美国列车脱轨有毒蒸气泄漏事件

6.4 中国陕西汉中氯气泄漏事件

6.5 中国湖北省枣阳市氯气泄漏事件

6.6 中国贵阳毒气泄漏事件

6.7 中国四川遂宁液氯泄漏事件

6.8 中国陕西杨凌氯气泄漏事件

6.9 巴西火车出轨化学泄漏事件

6.10 中国浙江平阳液氯钢瓶爆炸事件

6.11 中国齐齐哈尔氯气槽罐泄漏事件

6.12 伊朗装有燃料和化学品列车爆炸事件

6.13 中国福建化学气体泄漏事件

6.14 中国重庆市氯气泄漏事件

6.15 中国上海发生液氨泄漏事件

6.16 中国一列车排出废气造成乘客中毒事件

6.17 乌克兰列车出轨中毒事件

6.18 保加利亚苯乙烯泄漏事件

6.19 俄罗斯发生溴气泄漏中毒事件

第36卷 核事件与核事故

卷首语

1 核事件与核事故

1.1 世界上的核电站

1.2 核事件与核事故的分级

1.3 全球发生的核事件与核事故

1.4 世界三大核事故类型比较

2 历史上核反应堆核事件与核事故

2.1 核反应堆发生的核事件

2.2 核反应堆发生的核事故

2.3 1957年英国温斯克尔反应堆事故

3 历史上核电站泄漏事件与核事故

3.1 2008年法国核电站两起泄漏事件

3.2 2011年美国西布鲁克核电站事件

3.3 2011年美国佩里核电站事件

3.4 1957—2004年核电站泄漏事故

4 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

4.1 三哩岛核电站概况

4.2 事故经过

4.3 事故原因

4.4 事故处置

4.5 事故影响

5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5.1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概况

5.2 事故经过

5.3 事故原因

5.4 事故处置

5.5 事故影响

5.6 历史的反思

5.7 事故的历史记述

6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6.1 福岛核电站概况

6.2 事故经过

6.3 事故原因

6.4 事故处置

6.5 事故影响

6.6 历史的反思

7 核污染事件与核废料泄漏事件

7.1 1957—2008年核污染事件

7.2 1966年西班牙帕利玛雷斯村上空美机相撞核泄漏事件

7.3 巴西戈亚尼亚市核废料泄漏事件

8 核事件与核事故的历史思考

8.1 兴利避害:发展核能的争议焦点

8.2 关键在于消除发生核事故的因素

8.3 建立核事故的长期研究机制

第37卷 有毒生物灾害

卷首语

1 有毒生物灾害及其防治史

1.1 有毒生物引起的灾害

1.2 美国有毒植物研究历史

1.3 中国毒草灾害研究历程

2 有毒菌类灾害

2.1 中世纪欧洲的麦角中毒灾害

2.2 英国火鸡黄曲霉中毒事件

2.3 中国肉毒梭菌中毒事件

2.4 黑斑病甘薯中毒

2.5 镰刀菌毒素致脑白质软化症

3 有毒植物灾害

3.1 蕨属植物灾害

3.2 醉马芨芨草灾害

3.3 美国的疯草灾害

3.4 中国有毒棘豆与黄芪引发的灾害

3.5 山毛榉科栎属植物灾害

3.6 阿富汗天芥菜灾害

4 外来有毒生物入侵灾害

4.1 紫茎泽兰入侵灾害

4.2 大豕草入侵灾害

4.3 豚草入侵灾害

4.4 毒麦入侵灾害

4.5 杀人蜂入侵灾祸

4.6 海蟾蜍入侵灾害

4.7 火蚁入侵灾害

5 赤潮引发的灾害

5.1 赤潮:特殊的生物灾害

5.2 世界重大有毒赤潮事件

5.3 赤潮的成因

5.4 赤潮的危害

5.5 赤潮的治理

5.6 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

第38卷 药害与药物灾难

卷首语

1 药害与药物灾害

1.1 药害与药物不良反应

1.2 药害的类型及其成因

1.3 历史上的重大药物灾害

1.4 防范药害与药物灾害的对策

2 历史上最大的药害事件“反应停”灾难

2.1 事件经过

2.2 事件原因

2.3 事件处置

2.4 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

3 重大药害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3.1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

3.2 醋酸铊中毒引起脱发

3.3 减肥药二硝基酚引发白内障

3.4 非那西丁致严重肾损害

3.5 二碘二乙基锡与中毒性脑炎综合征

3.6 普拉洛尔的毒性反应

3.7 氯碘羟喹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

3.8 孕妇服用激素类药物引发的药害

3.9 替马沙星的不良反应事件

3.10 苯丙醇胺与脑中风

3.11 中国四咪唑药害事件

3.12 拜斯亭引起横纹肌溶解事件

3.13 巴基斯坦“免费药”不良反应事件

4 药理实验室的错误和事故

4.1 误用毒菌酿成“卡介苗”灾难

4.2 美国磺胺酏剂事件

4.3 隐瞒三苯乙醇的毒性引发白内障

5 含毒药的日用品引发的药物灾难

5.1 含硝酸银的抗菌消毒药导致“蓝色人”

5.2 含汞牙粉引发的“肢端疼痛症”灾难

5.3 含六氯酚爽身粉引发的药物灾难

6 农药引发的灾难

6.1 伊拉克西力生农药中毒事件

6.2 美国阿拉牌农药事件

第39卷 POPs与有毒废物污染灾害

卷首语

1 POPs污染引发的环境灾害

1.1 环境中存在的POPs

1.2 POPs的生态毒性与危害效应

1.3 历史上POPs污染引发的灾害

1.4 POPs污染的防控

2 日本米糠油多氯联苯污染事件

2.1 事件经过

2.2 事件原因

2.3 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

3 意大利塞韦索二英污染事件

3.1 事件经过

3.2 事件原因

3.3 事件处置

3.4 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

4 中国台湾米糠油多氯联苯污染事件

4.1 事件经过

4.2 事件原因

4.3 事件处置

4.4 社会影响

5 比利时鸡饲料二英污染事件

5.1 事件背景

5.2 事件经过

5.3 事件处置

5.4 社会影响

6 有毒废物污染的历史

6.1 有毒废物及其危害

6.2 有毒废物的污染转嫁

6.3 有毒废物引发的污染事件

6.4 处置有毒废物的新行业

7 美国拉夫运河填埋废物污染事件

7.1 事件经过

7.2 事件处置

7.3 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

8 西班牙有毒废料泄漏事件

8.1 事件经过

8.2 事件处置

9 科特迪瓦有毒垃圾污染事件

9.1 事件经过

9.2 事件原因

9.3 事件处置

9.4 社会影响

10 匈牙利有毒氧化铝废料污染事件

10.1 事件经过

10.2 事件原因

10.3 事件处置

10.4 社会影响与历史意义

第40卷 其他突发毒性灾祸

卷首语

1 战争毒剂灾难

1.1 意大利巴里港毒气爆炸灾难

1.2 越南战争中的“橙剂”灾难

1.3 日本冲绳美军毒气试验士兵健康受损事故

1.4 美国化学武器库发生芥子气泄漏事件

2 战争遗弃化学武器伤害事件

2.1 日本遗弃芥子气桶引发中毒事件

2.2 陕西榆林发现日军遗留毒气弹

3 次生毒性事件

3.1 火灾次生毒性事件

3.2 酒厂起火熏醉消防员事件

3.3 危险废物处置不当导致中毒事件

3.4 水灾和地震引发的次生毒性灾害

3.5 工业废气危害蚕桑生产事件

3.6 尼日利亚金矿粉尘引发的铅污染事件

4 沙尘暴引发的灾害与健康问题

4.1 沙尘暴的成因与发源地

4.2 历史上的沙尘暴事件

4.3 沙尘暴对健康的危害

4.4 历史经验与教训

5 世界重大石油污染事故

5.1 海域油船原油泄漏事故

5.2 漏油事故的毒性效应及其防范

毒性灾害史是2016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史志诚。

得书感谢您对《毒性灾害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六史:明史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六史:宋史演义 电子书
《蔡东藩;六史》记述了中国历史中具代表性的六个转折朝代,秦、汉、唐、宋、明、清,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嬉笑怒骂间,写尽历史的博大精彩,是公认的旷世史诗巨著。芥子国按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
六史:后汉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六史:前汉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英国经济史 电子书
回顾英国两百多年经济史,揭示英国经济衰退的历史背景和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