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的中国史

城的中国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全方位解析中国古代城池变迁的书。

内容简介

人类从穴居到走向开阔地带,再到筑城而居,城垣从无到有又消失,历史上象征着文明的每一步,伟大而深刻,没有比“城”更有烟火味道,更能给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了。有关中国历史上城池、城邑、城郭的变迁,无疑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主题。

作者的视角从距今9000年的中国最初的城池问世开始,下及秦汉帝国的城市体系,直至明清两代,分为16章,通过历代城池的营建和使用,一窥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与繁盛;并和读者一起,探寻自然与社会中的古人行为,梳理中国早期城市、国家和文明的发展轨迹,进而对中国“大历史”有更明晰的把握,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许宏,考古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城市、早期国家与早期文明的考古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一 引子

解.题

关键词①:聚落和邑,城与城邑

关键词②:城市、都邑

关键词③:城郭、宫城与皇城

二 城的前史和初史

相关古史大框架

城的前史

城的初史

三 城池时代的开端

大型环壕昭示社会复杂化

城墙的萌芽

史上第一个城建高峰

大型中心聚落的出现

最早的版筑城墙

四 邦国时代的城池

从圆形不规则,到方正规矩

邦国城池之南方篇

邦国城池之黄淮篇

邦国城池之北方篇

五 城市、国家与文明

语源同胎,一体三面

从遗存寻城市,从城市寻国家

城市产生及初步发展轨迹

六 青铜王都的特质

中原中心的出现

王朝都邑的庞大化

宫室是都邑的必备要素

七 大都无城纵横谈

何谓“大都无城”?

“大都无城”为常态

城市布局尚缺乏规划

八 大都无城的肇始

与冯时教授不谋而合

从围垣到环壕

无郭之都二里头

九 城郭大邦二百年

二里岗文明的扩张

主都唯郑州

辅都看偃师

比较分高下

南国重镇盘龙城

十 青铜王都大邑商

洹水两岸出大都

方壕:回归“无城”的先声

洹南大邑又无城

商文明,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十一 西周三都的大格局

赫赫宗周之周原

赫赫宗周之丰镐

被冷落了的东都洛邑

十二 东周列国的城建高峰

“大都无城”的余绪

城建高峰面面观

宏观:列国城邑分区

微观:城邑形态分析

都邑格局的巨变

十三 帝都不设防的霸气

秦都咸阳:有城还是无城

汉长安:是城还是郭

秦汉二都设计思想探源

东汉洛阳:最后的无郭之都

十四 秦汉都邑的变与不变

帝都的突破

宫庙制度之变

三都的历史位置

帝国城邑面面观

十五 后大都无城时代的特质

魏晋至隋唐时代城池

宋元明清时代城池

晚出的大中轴线

马背族群的城建贡献

十六 尾声:新大都无城时代

注释

后记

城的中国史是2024年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许宏。

得书感谢您对《城的中国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哈尔滨地名与城史纪元研究 电子书
地名具有活化石一般的重要意义,东北地区作为古代不同民族的聚居区,其地名因不同族群的历史文化和语言而呈现极为复杂的情况。作者潜心研究哈尔滨地名含义,提出了“天鹅论”的观点,并逐渐摸索出东北地区历史地名系统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即对东北地区地名系统的研究应从语词性质、语源、语境和语音四个维度对其进行综合考证和研究。作者在哈尔滨城史纪元的问题上,将地名的研究与城史纪元的研究相结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寒山寺史话(中国史话系列) 电子书
一本书了解中国十大古寺之一的历史。
中国史学史十五讲 电子书
本书共十五讲,内容包括“五经”的历史观与史学观;先秦诸子与私家史著的历史观;易学视域下的汉代史学思想;“究天人之际”:传统史学的整体思维;“通古今之变”:传统史学的通变思维;“成一家之言”:传统史学的创新思维;求真与求道:传统史学的二重性思维;史鉴与资政: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理念;传统历史编纂学的理论与实践;“才学识德”:传统史学的史家修养论;“六经皆史”:明清史学的经史关系论等。
中国史学思想史教程 电子书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先秦史学思想、秦汉史学思想、魏晋南北朝史学思想、隋唐史学思想、宋元史学思想、明与清前中期史学思想、近代史学思想。
东京前传:德川幕府与江户城 电子书
探寻日本文化命脉,揭秘东京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