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

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历时性语境切入明清汉文西学地理文献的研究。

内容简介

16至19世纪的西学东渐,使中国社会进入一个独特的文化转型期。此间所形成的汉文西学地理文献,在中国社会和思想界激荡出对于世界的丰富人文想象。

本书通过对利玛窦世界地图、艾儒略《职方外纪》等明清汉文西学地理文献的精细研究,展示出明清以来西方地理学和动植物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知识人为会通中西所做的努力。

本书特别留意在全球史的背景下,将这些议题放入中国与世界的坐标之中,尝试梳理出在西学东渐宏大而壮阔的历史画面之中,围绕明清地理文献所展开的中西文化之激烈碰撞和交融的复杂面向。

作者简介

作者邹振环,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曾任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及中国的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新竹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关西大学客座研究员;曾赴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进行访学与交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导言

第一节 时空界定

第二节 “西学”与“西学东渐”

第三节 “世界”与“想象”

第四节 “文献”与“汉文地理文献”

第五节 前行研究

第六节 本书结构

第一章 神和乃囮:利玛窦世界地图在华传播及其本土化

第一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摹绘的三个系列及其文字注记稿

第二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中的新知识、新观念与新词汇

第三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的二度本土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寻奇探异:《职方外纪》中的海外图像

第一节 “西域奇人”艾儒略及其传述“异闻”的编辑策略

第二节 《职方外纪》绘制的世界图像与引入的新奇知识

第三节 《职方外纪》刊刻与明清学人的“世界意识”与“海外猎奇”的趣味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宇内兽谱:《坤舆全图》与大航海时代中西动物知识的交换

第一节 南怀仁《坤舆全图》及其所据资料

第二节 东半球上的陆生动物

第三节 西半球上的陆生动物

第四节 “南美洲”和“澳洲”上的陆生动物

第五节 海生动物和美人鱼

第六节 《坤舆全图》与中西动物知识的交换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六合秘闻:《七奇图说》与清人视野中的“天下七奇”

第一节 《坤舆图说》与《七奇图说》的版本

第二节 “七奇”概念和内容在汉文文献中的出现与介绍

第三节 清人视野中的“天下七奇”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舆图新诠:蒋友仁的《坤舆全图》与《地球图说》

第一节 作为清宫地理学家的蒋友仁

第二节 《坤舆全图》绘制时间、文本形式、图名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地球图说》的成书时间及其所传播的地理学新知识

第四节 “蒋友仁地图学”中的日心说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舆地智环:近代中国最早编译的百科全书《四洲志》

第一节 原本与译本

第二节 内容与结构

第三节 新“志”体例及其新译名

第四节 汉译者

第五节 流传与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海国天下:《瀛环志略》所呈现的世界

第一节 对话与互动:徐继畬与雅裨理

第二节 资料来源、版本与结构

第三节 内容与特点

第四节 译名选择与文化观念

第五节 流传和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图呈万象:从《万国大地全图》到《大地全球一览之图》

第一节 绘制者

第二节 资料来源及其特点

第三节 “五大洲”“四大洲”和“六大洲”

第四节 关于“澳洲”的新知识

第五节 地图附记的“东洋译语”和“西洋译语”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全地新构:邝其照及其《地球五大洲全图》

第一节 作为留学生参军和翻译馆编译的邝其照

第二节 完稿与刊刻时间

第三节 注记文字、作者题跋、图表与数码符号

第四节 《地球五大洲全图》与邝其照其他著译的互文关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新洲探源:晚清中国知识界的“地理大发现”与澳洲想象

第一节 明末清初地理学汉文西书中关于澳大利亚的想象

第二节 晚清知识界的“地理大发现”与梁廷枏、徐继畬关于澳洲的最初描述

第三节 来自实地考察与外人的知识信息

第四节 《澳大利亚洲新志》及其增订本《澳大利亚洲志译本》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引用文献

后记

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是202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邹振环。

得书感谢您对《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天津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文化天津”的宏阔视阈下,对古代与近代天津文学文献进行分类介绍和评价,并借此进一步建构天津文学文献学的基本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天津文学文献整理与天津文学、传统诗文文献、笔记杂著文献、方志文献、碑刻文献、天津报刊文献、天津文学研究论著等。本书因对现存的文献做了一次较为详尽的整理,无疑会推动抢救性发掘、整理某些重要文献,且有助于天津市未来有计划地开展包括“天津文献集成”在内的天津文化工程等。
儒家视阈中的越南汉文小说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越南汉文小说置于政治伦理、家庭伦理及个体之间人际准则等方面进行考察,从中提取“忠”“孝”“节”“义”“信”等核心范畴,考察其在越南汉文小说文本中的反映,可以看到儒家主要思想观念在古代越南社会得到比较全面而深刻的流播与渗透。不仅如此,越南汉文小说中的作者、引文用典现象也是对越南汉文小说的具体补充,是理解作品主旨内涵、文化意蕴的重要途径。最后通过比较中越两国小说在接受儒家思想中体现的异同,表现出
两汉文艺思想史(下) 电子书
本书上中下三册,侧重于历史的论述,从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西汉后期文艺思想、东汉前期的文艺思想、东汉中后期文艺思想四个主要时段阐释论述两汉时期的文艺思想。全书从纵横两个维度梳理两汉的文艺思想,既有历史的时间线索,又有专题的内容研究,两者结合,将两汉文艺思想的研究推向了深入。
孩子与世界 电子书
本书是写给孩子看的散文集,本书中的文章,有写孩子喜欢看的安徒生的文章,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艺术加工的,比如《丑小鸭复仇版》《皇帝的新装与旅游业》;有描写孩子生活习惯的,如《练习爬行》《跟谁学谁》,讲述了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有描写孩子教育问题的,如《用汉语治病》强调了汉语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念书人》强调了学习是每个孩子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语文组》描写了学习语文方法的重要性等。本书通篇的
名家读宋元明清诗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杨亿、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汪藻、陆游、杨万里、赵师秀、元好问、唐寅、吴伟业、黄景仁等诗人的诗作及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