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传科学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嬗变

东传科学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嬗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深度研究浙西热点问题,探讨康有为儒学现代化及其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浙西热点问题溯其源并作深度研究。在21世纪的今天,儒家已经展现出其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业已成为国家打造文化层面“软实力”的基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康有为今文经学嬗变问题研究,我们如何回到康有为并接续康有为极具价值的思考来回应现代性问题并实现儒学现代化。而这一目标又导源于康有为一生四期的变化——“援西入儒”、“以西化儒”、“以儒化西”、“儒西并尊”,其所一以贯之地倡导以儒学为体,以儒学为“普世价值”的努力。因此,东传科学背景下康有为今文经学研究既是老生常谈又是历久弥新的课题。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三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第二章 东传科学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形成

第一节 康有为今文经学形成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节 东传科学的发展及其对康有为的影响

第三节 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形成

第四节 康有为“通经致用”为宗的核心思想

第三章 康有为今文经学的(东传)科学根基

第一节 康有为进化论思想探析

第二节 “星云假说”与康有为“以元统天”论的形成

第三节 康有为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第四章 东传科学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嬗变(上)

第一节 康有为“援西入儒”思想(1880—1894)

第二节 康有为“以西化儒”思想(1894—1902)

第三节 古经新解与康有为“以西化儒”思想

第四节 康有为“以西化儒”思想阶段的科学内容

第五节 “实理公法”为宗的科学思想

第五章 东传科学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嬗变(下)

第一节 康有为“儒西并尊”思想(1902—1913)

第二节 《大同书》的人类理想

第三节 《物质救国论》体现的物用科学观

第四节 康有为“以儒化西”思想(1913—1927)

第五节 康有为儒学宗教化的努力

第六章 东传科学与康有为今文经学若干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 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嬗变与维新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东传科学与今文经学的整合与会通

第三节 康有为今文经学与救亡图存的努力

第四节 科学精神与康有为“六经注我”治经方式的偏离

第五节 东传科学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式微

第六节 康有为今文经学的瓦解与现代儒学的再出发

第七节 康有为今文经学与儒学的发展与未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东传科学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嬗变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星。

得书感谢您对《东传科学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嬗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知行合一:王阳明详传 电子书
1、 让整个日本折服的中国圣人!读日本人写的传记,重新认识王阳明! 2、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他们研究中国人、解读中国典籍,后世产生的成就甚至突破了中国文化本身的局限,日本研究阳明学代表人物高濑武次郎是王阳明的“超级粉丝”,一生致力于研究阳明心学,这部《知行合一王阳明详传》便是他的心血之作! 3、 贵为天皇老师,但高濑武次郎却只对王阳明一人顶礼膜拜,这部作品在日本一直是商业精英、军事奇才的必读书,此版王阳明详传与《传习录》并称为研究王阳明的重要资料,对日本、韩国,乃至中国的阳明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4、 此版《知行合一王阳明详传》译本极为难得,译者历经三年,便跑日本、韩国、美国及中国各地图书馆和私人藏家之所,偶然机遇高价获得此1915年广文堂孤版版本。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 电子书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电子书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逻辑与哲学的交融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近年来国外关于分析哲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分为“弗雷格”“克里普克”“威廉姆森”“哈克”四个专题。其中“弗雷格”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国外学者对弗雷格哲学当代价值的再发现,“克里普克”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克里普克继历史因果理论之后创立的新的哲学理论。威廉姆森与哈克分别是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哲学教授,他们所撰写的研究论文反映了国外分析哲学的前沿动态。
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研究 电子书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以全新视角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阐述,本书为其中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