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常州学术文化研究

清代常州学术文化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首部系统研究清代常州学术文化的著作,深入探讨其对近现代学术思想的巨大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外学术界第一次将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做系统研究和论述的专著,全面系统地展现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晚清近代现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影响。这些成就 对后世影响巨大,不仅对近代的龚自珍、魏源、谭献、况周颐、康有为以及现代学术史上以顾颉刚为首的 “古史辨派”学者影响深刻,对今天的学术思想亦有启迪。

作者简介

作者杨旭辉,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唐宋明清文学。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专著以及主编、参编书稿多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出版说明

江苏文库·研究编编纂人员

一脉千古成江河——江苏文库•研究编序言

绪论

第一章 清代常州学术文化的个性特征及其历史渊源

第一节 齐梁“务博”“务通”文化基因的传承

一、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务博”“务通”特质的源头在齐梁

二、“务博”“务通”文化基因的历史延续性

第二节 唐顺之的学术文化遗产与庄氏家族的兴起

第三节 东林士风、学风之衍流

第四节 清代常州文人“狂狷”与“戆直”个性的考释与研究

第二章 清初常州学术文化的初兴

第一节 清初常州文人的诗词创作

第二节 顺康之际常州古文传统的发扬

第三节 恽寿平与常州画派的勃兴、发展

第三章 清代中叶常州诗歌的繁盛

第一节 “性灵”风潮中毗陵诗人群体的认识价值

第二节 赵翼的诗歌及其“幸”与“不幸”论

第三节 常州文人崇尚杜诗的诗歌风潮

第四节 “傲骨雄才感喟深”的毗陵七子及其诗歌创作

第五节 《旧言集》诗人、诗歌举隅

第四章 清代常州学术的发展与常州学派的兴盛

第一节 朴学的价值取向与学术上的苦心经营

第二节 常州学术与朴学方式、理路的延伸和拓展

第三节 以庄存与、刘逢禄为代表的常州学派之学术考察

第五章 嘉道时期常州词派与常州派骈文的发展

第一节 从《词选》到《蓉影词》看常州词派的理论建树及创作

第二节 乾隆时期常州骈文作家群及其创作

第三节 清代骈文巨擘洪亮吉骈文论(附论:洪氏诸子)

第四节 嘉道时期常州骈文作家群及其创作

第五节 李兆洛“骈散合一论”的文坛呼应与影响

第六章 嘉道时期阳湖文派的鼎兴

第一节 阳湖文派的形成及其发展

一、生发酝酿期(乾隆末年)

二、发展高峰期(嘉庆元年至二十二年)

三、踵武持续期(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十四年)

四、衰落式微期(道光十四年之后)

第二节 阳湖文派淡于宗派的组织形态

第三节 学术背景下的阳湖派散文理论与创作取向

一、学、文相济的散文理论

二、“取法乎上”与“多师是师”的师承

三、兼融骈、散的文学主张

四、古文中强烈的经世精神

五、“纵意厥辞”“浑灏流转”的气势

第四节 阳湖文派代表作家的散文创作

一、张惠言及张氏家族、弟子群从的散文创作

二、“平生才学沛然文外”的恽敬古文

三、“吐属蕴藉,托意逋峭”的陆继辂散文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清代常州学术文化研究是201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杨旭辉。

得书感谢您对《清代常州学术文化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清代准噶尔史话 电子书
本书以时间为轴,叙述了准噶尔的兴衰史。
共工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水族文化为脉络,围绕“共工与三皇五帝”和“共工文化与中华古文明”两大历史主题,探索研究以共工其人其氏其职为代表的族团的龙族精神以及数千年前部落联盟时代激烈斗争而导致的分分合合,最后形成以炎、黄为主体的华夏族。
德国文化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区位地理、认同与文化符号的角度对德国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颇有学术创见。
贵州苗族村落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导论、民族村落文化的理论架构、贵州苗族村落的自然形态、贵州苗族村落传统文化、贵州苗族村落文化的复兴与重构(1978~)、贵州苗族村落文化建构中的自我设计、贵州苗族村落文化的保护及其未来走向。
清代名臣李光地 电子书
李光地是清代著名政治人物。作为清初名相,他“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在平息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治理水患、澄清吏治、奖掖学术、发展教育、选拔人才等实际事功方面,特别是在为清政府奠定思想统治的重心方面,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对康熙时代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考察了李光地近半个世纪的仕途生涯,系统梳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政绩,并对李光地的历史地位进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