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九个维度,九例个案,勾勒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传统。
内容简介
“九说中国”系列从书每辑推出九部单行本,每部单行本邀请一位相关专业领域享有学术声望的专家撰写,从承载中华优秀文化的诸多细小的局部和环节入手,由能代表中国气质、中国气象、中国气派的人物、事物、景物、风物、器物下笔,选取九例个案或九个阐释性维度,勾勒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传统和灿烂文明。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凝聚着中国人的丰富智慧,维系着中国人的深厚情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选取至今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影响很大的九个重要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从节日的源起、习俗、相关传说等多方面进行梳理,追本溯源,阐发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与丰富意蕴。
作者简介
作者仲富兰,男,汉族,上海市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兼职为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著有三卷本《中国民俗学通论》《中华风物探源》《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民俗传播学》等四十多部著作。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与上海市社科研究课题。
章节目录
九个汉字里的中国(九说中国)
版权信息
出版者的话
绪言
一 中 由神秘主义到道德意涵
二 国 从域到国
三 夏 在还是不在?
四 天 至高无上的“天”与“天子”
五 儒 商代有儒吗?
六 礼 制礼作乐
七 法 獬廌的故事
八 册 书之竹帛
九 民 民可使由之
结语 珍爱我们的汉字遗产
寺院映现的中国(九说中国)
版权信息
出版者的话
前言
一 庭院深深深几许 汉化寺院的构成
寺院
山门
殿堂
天王殿
大雄宝殿
法堂
东配殿
西配殿
佛像
菩萨
罗汉
诸天
二 起愿即是道场 四大佛教名山
金普陀:观音道场
观音菩萨
地理位置
兴盛过程
重要寺庙
银五台:文殊道场
文殊菩萨
地理状况
兴盛过程
台内外名刹
铜峨眉:普贤道场
普贤菩萨
地理位置
兴盛过程
名寺古刹
铁九华:地藏道场
地藏菩萨
地理位置
弘教历史
寺庙建筑
三 天下名山僧占多 各地佛教圣地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华南
广东
福建
华中
江西
湖南
湖北
华北
河南
山东
河北
天津
北京
山西
西北
陕西
西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四 南朝四百八十寺 历代寺院分布的变迁
概述
汉晋
南北朝
唐代
五 更向何处度此生 寺院与社会生活
日常行事
朝暮课诵
布萨诵戒
上供
过堂
普佛
安居
节日与法会
浴佛节
腊八节
盂兰盆会
佛菩萨诞日
水陆法会
俗讲
公众游览
士子读书
六 桃花源与竹林寺 寺院与佛教传说故事
佛教与故事
荣山洞穴
鼓山竹林寺
秦岭竹林寺
小结与感想
七 人人避暑走如狂 佛寺作为古代城市公共空间
长安城佛寺分布的空间特征
赏花与游乐活动的空间
避暑空间
宴饮与送行空间
留宿空间
结语
八 姐儿打扮去烧香 佛寺与明清江南妇女生活
“三言二拍”的时与空
妇女的奉佛场所
四类佛教空间
家庭内部
家庵
寺院、尼庵
庙会、香市
佛教与妇女生活
九 东西南北随缘路 地理环境与中国佛教宗派形态
中国佛教的所谓宗派
天台宗的台岭系和玉泉系
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道观可道的中国(九说中国)
版权信息
出版者的话
前言 道教与中国文化
一 祭天告成与封禅泰山
二 北魏寇谦之与中岳嵩山
三 终南捷径与洞天之冠
四 清虚真人与王屋山
五 五斗米道与青城山
六 陶弘景与三茅山
七 皇室家庙武当山
八 正一祖坛龙虎山
九 司马承祯与天台宗
结语 道教与中国人
附录 道教地理体系的构建
参考书目
民间传说里的中国(九说中国)
版权信息
出版者的话
前言
一 白蛇传说
传说
播衍
内蕴
二 孟姜女传说
传说
播衍
内蕴
三 牛郎织女传说
传说
播衍
内蕴
四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
传说
播衍
内蕴
五 目连救母传说
传说
播衍
内蕴
六 八仙过海传说
传说
播衍
内蕴
七 端午·屈原传说
传说
播衍
内蕴
八 狐精传说
传说
播衍
内蕴
九 钟馗捉鬼传说
传说
播衍
内蕴
参考文献
后记
发明里的中国(九说中国)
版权信息
出版者的话
导言
一 越王勾践剑之谜
天下第一剑
铸造之谜:现代科学技术无法复制
对菱形纹饰制作工艺的推测
二 如何理解和看待中医
从《黄帝内经》看中医究竟是什么?
中医是科学吗?
人类身体故事的不同版本
身体的故事是一个罗生门
怀孕是另一个罗生门
源远流长:马王堆汉墓帛简书中的性学文献
三 独步世界的阴阳合历
世界上的三大立法体系
中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
历法在古代中国的文化功能
历谱·历书·历法
中国历法的典型结构
历法为农业服务吗?
天文年历之前世今生
关于儒略历和格里历
四 孙子定理:一次同余式理论
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
求解一次同余式的意义
天才与恶棍
五 火药及其西传:究竟是谁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两个基本概念
中国黑火药:从丹房到军用
黑火药发明权的一些争夺者
黑火药向西方的传播
终究还是黑火药“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六 唐宋时代的金融技术:汇兑、纸币、伪钞
从唐代飞钱到宋代交子
宋代纸币的一些技术细节
朱熹记载的伪钞制造案
七 钓鱼城:英雄史诗中的技术
上帝的鞭子折断了!
护城河与一字城
钓鱼城攻防战中的火炮与火器
和平终战
八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中韩争夺战
韩国人疯狂争夺发明权
中国人在雕版印刷术上的优先权无可争议
活字印刷术的优先权韩国人也夺不走
朝鲜半岛对金属活字的青睐
活字印刷术在古代难以商业化
九 郑和下西洋
七下西洋概述
关于郑和舰队的编制、装备及技术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意义
郑和发现了美洲和澳洲吗?
附录 古代中国人的宇宙
引言
怎样看待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
对李约瑟高度评价宣夜说的商榷
浑天说:纲领和起源之谜
神秘的北极出地三十六度
向西向西再向西
浑天说中的“天体”
中国古代地圆说的致命缺陷
评价宇宙学说的合理判据
关于宇宙是否可知的思考
附记:
节日里的中国(九说中国)
版权信息
出版者的话
序论 节日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节日——中华农业文明的璀璨成果
中国传统节日的演进
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与精神气质
传统节日的传承之路
一 华彩新年 春节
春节的起源
习俗风尚
春节传说与故事
二 上元佳节 元宵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习俗风尚
元宵灯节的浪漫意蕴
上海的元宵节俗
三 梨花寒食 清明
清明节的起源
寒食节与上巳节向清明节的过渡
清明节习俗风尚
清明节文化内涵再认识
四 端阳风物 端午
端午起源的传说与故事
千百年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各种传说与故事,其中也不乏专家学者的认真考辨与真知灼见。综合这些传说与故事,有如下数端:
端午节习俗风尚
端午节文化内涵再认识
五 银汉迢迢 七夕
七夕起源的传说
七夕节习俗风尚
七夕能否称作“中国的情人节”
六 秋暮夕月 中秋
中秋节的起源与扩布
中秋节习俗风尚
中秋之神话传说
中秋节节物
七 霜菊涵秋 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传说与故事
重阳节习俗风尚
八 亚岁消寒 冬至
冬至作为传统节日的渊源
冬至节传说与食俗
冬至的文化解读
九 逐疫驱傩 腊八
“腊”的意义与腊八节渊源
“腊祭”与“敬佛”的文化融合
腊祭与“腊八节”的主要习俗
“腊八粥”的传说与故事
附 花朝染碧 花朝
花朝节的起源
花朝节与花神传说
花朝节节物风尚
花朝节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寓言里的中国(九说中国)
版权信息
出版者的话
写在前面
一 龙的传说
二 农夫与伯乐
三 杞人和愚公
四 两只了不起的青蛙
五 哭之悲之,福兮祸兮
六 得而忘形,见利失真
七 狐狸、老虎、驴和鼠
八 南郭先生与东郭先生
九 橘与枳,梅与人
参考书目
九首古诗里的中国(九说中国)
版权信息
出版者的话
自序
一 君子于役
二 离骚
三 桃花源诗
四 春江花月夜
五 古风
六 春夜喜雨
七 和子由渑池怀旧
八 泛海
九 己亥杂诗
玉石里的中国(九说中国)
版权信息
出版者的话
一 为何讲“玉石里的中国”?
二 全景的中国
西藏布达拉宫的玉印
新疆和田玉传奇
东海之滨玉璇玑
澳门的玉石作坊
乌苏里江畔的玉器
三 万年的中国
考古新知:中国“大历史”有多大?
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大历史”学派与“大传统”理论
四 动力的中国
聚焦文明的观念动力
从三个故事看文化潜规则
金缕玉衣
五 统一的中国
统一中国的三大浪潮说
问玉中原:第一次统一
问字中原:第二次统一
三次统一的递进关系
六 “国”的隐喻
国之瑞
筑城用玉器和五千公斤玉山
世界文明视野中的华夏国家特质
玄黄赤白四色递进
七 玉礼器:原编码中国
“六器”说的推陈出新
“六器”说的大传统渊源和流传
新六器说:玉礼器五千年源流总谱
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再统一中国
八 典籍:再编码中国
九 从神界到人间
延平宫郑成功神像
从“圣人怀玉”到“盛世藏玉”
九个汉字里的中国(九说中国)是201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晓红。
得书感谢您对《九个汉字里的中国(九说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