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可得性、满意度与福利效应(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可得性、满意度与福利效应(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以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

内容简介

2006年,“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创立了乡村银行,打破了近百年的金融业运行“铁律”,使得金融真正发挥对无信用、无担保、低收入人群“雪中送炭”的效应,使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功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也证明了农村金融支农效果研究的前瞻性与可行性。

作者简介

作者牛晓冬,博士,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多年来在以农村金融为核心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增收效果、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福利效果等领域,做了扎实的前期研究,也为研究本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发表学术论文8篇,CSSCI收录6篇。先后荣获科研奖励6项,参与和主持国际级、省部级课题数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二)国内研究动态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四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五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六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界定

(二)村镇银行的界定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界定

(四)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界定

二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经济功能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经济功能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

三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理论框架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博弈分析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理论分析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满意度理论分析

(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福利影响理论分析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历程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位选择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产生背景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进程

二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一)西部地区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二)西部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三)西部地区资金互助社发展现状分析

三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兴起较晚,农户认知度低,筹资难度大

(二)经营方式粗放,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专业人才引进成本高

(四)创新动力不足,内生支农能力弱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实证分析

一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理论分析

二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模型构建

(一)空模型

(二)随机截距模型

三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及样本描述

(一)数据来源

(二)农户基本特征描述

(三)变量选择

(四)农户信贷配给统计分析

四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估计结果分析

(一)变量多重共线性检验和t检验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农户信贷配给空模型估计结果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农户信贷配给随机截距模型估计结果

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满意度实证分析

一 农户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意愿及满意度理论分析

二 样本描述与变量选择

(一)样本描述

(二)变量选择

三 农户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意愿及满意度计量模型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意愿分析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额度分析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满意度分析

四 农户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满意度模型估计与分析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意愿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额度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满意度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福利影响实证分析

一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福利影响理论分析

二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福利影响模型设定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福利影响模型构建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福利影响估计方法

三 变量选择及样本描述

(一)变量选择

(二)样本农户福利描述

四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福利影响结果分析

(一)农户融资渠道选择

(二)不同融资渠道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三)基于处理效应模型的不同渠道融资对农户福利效应影响

(四)农户福利水平的分位数处理效应回归分析

五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提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的政策建议及对策

一 调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宏观政策

(一)深化机构市场定位,明确支农目标

(二)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

(三)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协同监管体制

二 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一)深入农村生产生活,加强品牌宣传,吸引资金流入

(二)创新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柔性引进专业人才,降低引进成本

(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增强内生支农能力

(五)立足乡镇开展错位竞争,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三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一)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财政、货币政策扶持力度

(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三)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农业信贷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

四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可得性、满意度与福利效应(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牛晓冬。

得书感谢您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可得性、满意度与福利效应(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 电子书
本报告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年度报告的第六本。
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 电子书
报告致力于为金融科技相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为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探索提供有效支撑。
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2018) 电子书
本书不仅梳理了中建投信托多年来对信托行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更凝聚了来自国家智库学者的智慧与心得。
资产证券化与影子银行 电子书
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利弊,提出证券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再回首再思考再出发: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四十年 电子书
系统回顾与总结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