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在概述西方文化文学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古希腊文学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凸显西方文学的文化传统,在社会与文化语境中,按照“时代一文化文学”的逻辑观照每一时期的文学创作。
二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多元的解读,引发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教会学生解读作品的方法。
三是增设“影视作品改编”部分,介绍西方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情况,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解读作品。
作者简介
作者耿波,1976年出生,山东沂源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方文学与现代传媒。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西方文化与文学概论
第一节 欧洲文学史中的“两希”文学传统
第二节 欧洲文学发展中的“两希变奏”
第三节 西方文学史的学习方法与基本书目
第二章 古希腊文学
第一节 古希腊社会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古希腊文学概述
第三节 古希腊作家作品
第四节 古希腊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第三章 古罗马文学
第一节 古罗马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古罗马文学概述
第三节 古罗马文学作家与作品
第四节 古罗马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第四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社会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
第三节 中世纪作家作品
第四节 中世纪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第五章 文艺复兴文学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社会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文艺复兴文学概况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与作品(一):薄伽丘《十日谈》、拉伯雷《巨人传》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与作品(二):莎士比亚与四大悲剧
第五节 文艺复兴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第六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第一节 17世纪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概况
第三节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莫里哀《伪君子》
第四节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第七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一节 18世纪社会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概况
第三节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一):卢梭与《新爱洛伊丝》《爱弥儿》《忏悔录》
第四节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二):歌德与《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第五节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第八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第三节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与作品(一):拜伦的《唐璜》
第四节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与作品(二):麦尔维尔的《白鲸》
第五节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第九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况
第三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一):司汤达的《红与黑》
第四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第五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三):狄更斯的《双城记》
第六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第七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附录:西方文明史发展历程
西方文学史简明教程:古希腊—19世纪(第2版)是2019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耿波。
得书感谢您对《西方文学史简明教程:古希腊—19世纪(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