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王朝国家之路

明代的王朝国家之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明朝长城沿线政治史探析,揭秘明王朝的政治、军事格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大部头的著作,涵盖了作者研究明朝长城沿线政治史至少十余年来的思考。全书以长城内外为中心,将明王朝的政治、军事格局鲜明、翔实地描写出来。书中作者提出了若干新颖的概念和观点,比如提出洪武初年的“内敛型王朝国家”、洪武时期王朝国家的“差序疆域”、仁宣时期“内政本位”取向与“收缩型王朝国家”等。

本书在整个历史以及中西方比较的视角下观察明王朝国家的地缘政治,有非常宏大的格局和视野。书中史料极为翔实,以《明实录》为例,基本已消化吸收了与相关主题的所有资料。

作者简介

作者赵现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明史研究室主任,2020年至2021年挂任甘肃省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入选2019年中央宣传部首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兼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秘书长、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新汉学计划”学术顾问、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明史、长城史与边疆史,著有《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明长城时代的开启:长城社会史视野下榆林长城修筑研究》《十字路口的长城:明中期榆林生态、战争与长城》,合著有《中国通史大师课》等四部,发表论文70余篇,《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一书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从王朝国家发现中国历史

第一章 洪武初年的“内敛型王朝国家”取向

第一节 蒙元“内北国而外中国”的族群立场

第二节 元末明初“复宋”明流与洪武初年“汉人主体国家”的重建

第三节 洪武初年明朝与北元南北分治的政治立场

第四节 洪武初年划汉人疆域以自守的战略态势

第五节 洪武初年明朝对西北边疆的隔膜

第六节 洪武初年建立“内敛型王朝国家”的深层根源

小结

第二章 洪武时期王朝国家的“差序疆域”

第一节 洪武前期北疆两翼“复合边疆”的形成

第二节 洪武前期漠南“缓冲边疆”的形成

第三节 洪武中后期东北卫所、羁縻卫所“复合边疆”的形成

第四节 洪武中后期漠南草原卫所、羁縻卫所“复合边疆”的形成

第五节 洪武时期南方卫所、土司“复合边疆”的形成

小结

第三章 洪武时期“中华亚洲秩序”的重建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中华亚洲秩序”

第二节 洪武时期西域地区宗藩秩序的确立

第三节 洪武时期“不伐海外”的对外立场

第四节 洪武时期朝鲜半岛宗藩秩序的恢复

第五节 洪武时期明朝与东南亚国家宗藩关系的恢复

小结

第四章 永乐时期王朝国家的盛世危机

第一节 漠南草原的农牧社会与族群融合

第二节 洪武后期朱棣在漠南草原的核心角色

第三节 朱棣“华夷一家”思想与“中华亚洲秩序”的辉煌时代

第四节 永乐初年收复交阯及其军事代价

第五节 永乐时期蒙古高原的“五征三犁”与漠南防线的内徙

第六节 永乐时期明朝在青藏高原与西域地区的松散统治

第七节 郑和下西洋与传统航海时代的最后辉煌

小结

第五章 仁宣时期“内政本位”取向与“收缩型王朝国家”

第一节 中国古代边疆决策中的“内政本位”传统

第二节 仁宗边疆收缩立场与北部边疆的防御观念

第三节 宣德时期开平卫内徙的多重因素

第四节 开平卫内徙后的阴山坦途与蒙古南下

第五节 宣德时期“内政本位”观念下的放弃交阯

小结

第六章 正统时期王朝国家的南征北战与军事灾难

第一节 正统时期宦官崛起与“华夷无间”族群观念

第二节 正统朝廷边疆政策的转变与“麓川之役”的发动

第三节 “麓川之役”的政治争议与战役得失

第四节 正统时期明朝对瓦剌的绥靖政策

第五节 瓦剌蚕食明朝外围边疆的行动

第六节 “土木之变”军事灾难的发生

小结

第七章 明中期的河套危机与“搜套”行动

第一节 “河套”释义及其“过渡阶梯”地位

第二节 宣德以来蒙古进入河套与天顺年间的“搜套”行动

第三节 成化初年毛里孩驻牧河套与明朝再次“搜套”

第四节 成化二年杨信搜剿毛里孩、阿罗出无功

第五节 成化六年朱永搜剿阿罗出的阶段性胜利

第六节 成化八年明军驱逐癿加思兰、孛罗忽、满都鲁与“搜套”成功

小结

第八章 明中期西北财政危机与移民河套的空想

第一节 成化时期移民河套、固定控制的方案

第二节 西北地区的脆弱生态环境与匮乏的财政状况

第三节 “搜套”行动引发的西北动荡与户部的反对立场

第四节 河套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成化时期移民河套的不可行

第五节 明初空置河套的地缘政治根源

第六节 明前期河套周边薄弱的防御体系

小结

第九章 “内政本位”观念与榆林长城的修筑

第一节 延绥镇巡抚的政治职责及余子俊与户部的渊源

第二节 成化时期西北巡抚反“搜套”立场与长城方案的提出

第三节 成化前期兵部的人事更迭与白圭的强势“搜套”

第四节 榆林长城防御体系的建立

第五节 榆林长城的示范意义与“明长城时代”历史潮流

小结

第十章 明中后期王朝国家的四面楚歌与隆庆改革

第一节 明中后期王朝国家失去河套

第二节 明中后期蒙古的全面压制与多次求贡

第三节 明中后期越过长城的汉人与“板升”群体

第四节 “隆庆开关”与“俺答封贡”的历史变局

第五节 明中后期边疆困局的延续

小结

第十一章 晚明王朝国家的地缘危机与最终灭亡

第一节 全球化潮流中“中华亚洲秩序”的动摇

第二节 长城的被动特征与“反噬效应”

第三节 “看边”建州女真的军事叛乱

第四节 明末陕北社会的“军事化”特征与军民叛乱

第五节 “新农战史”的提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明代的王朝国家之路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赵现海。

得书感谢您对《明代的王朝国家之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何谓明代:“危机”下的世界史与东亚 电子书
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冈本隆司教授撰写的、专门向日本读者介绍明代历史的入门书。全书主要分为六大部分,包括形成、体制、变革、社会、乖离、混乱、崩溃,大体覆盖了明朝1368年立国至1644年灭亡的二百余年历史。书中吸收了百年间日本明史研究的成果,同时又兼具通俗易懂的特点。作者分析了一直以来明史不受日本学者重视的原因,并结合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试图使明史“有趣”起来。从外国学者的视角审视明代历史,能给人以不同的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
战争的战争(1618—1648):欧洲的国家建构与和平追求 电子书
这是一部对解决当今种种冲突有重要意义的警世书。
海丝之路:祖先的足迹与文明的和鸣.第二辑 电子书
本书收录2017年7月14-16日在泉州市泉港区文化中心举办学术研讨会的论文20篇,包括《闽台“三同文化”研究概论》《两岸族谱与共建家园的新思考》《台湾北管的转化与再生》《简述蓝鼎元、蔡世远对台社会稳定之功绩》《闽台客家巫氏源流》《台湾光复初期小说作品中的身份认同》等。
海丝之路:祖先的足迹与文明的和鸣.第一辑 电子书
本书收录2017年5月12日至14日在厦门市筼筜书院学术中心举办的“中国与世界:多元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论文,包括《妈祖信仰的社会基础与世界文化意义》《16世纪西方经验中的妈祖信仰与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下的荷兰对台宗教殖民》《清代中外贸易中的南京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