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面蒸发波导理论模型与特性

近海面蒸发波导理论模型与特性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近海面蒸发波导的理论模型与特性。

内容简介

全书共12章,内容包括绪论、蒸发波导的基本概念、蒸发波导预测模型、蒸发波导高度时空分布规律、蒸发波导环境特性实时监测及短期预报方法、蒸发波导与海水蒸发量的关系、蒸发波导中的电磁波传播模型、海洋蒸发波导中的电磁波传播特性、蒸发波导数据传输系统、蒸发波导反演方法、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蒸发波导预测模型、蒸发波导环境特性数据库软件。

本书融入了作者团队10余年来在蒸发波导方面的科研成果,纳入了作者团队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的20余篇论文,同时也参考了少量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作者杨坤德,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海洋声学信息感知”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水下信息与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航海学院科研副院长。主要从事水声工程的教学与科研,研究方向包括海洋声学、水声信号与信息处理、水声系统设计与集成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蒸发波导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蒸发波导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2.1 蒸发波导修正折射率剖面的测量方法和预测模型研究

1.2.2 蒸发波导高度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1.2.3 蒸发波导环境特性实时监测及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1.2.4 蒸发波导中的电磁波传播理论和传播模型研究

1.2.5 蒸发波导对船载电子系统的应用影响研究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蒸发波导的基本概念

2.1 对流层折射

2.1.1 球面分层大气中的折射定律

2.1.2 射线的曲率半径

2.1.3 折射的分类

2.1.4 修正折射率

2.2 对流层大气波导的分类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蒸发波导预测模型

3.1 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

3.1.1 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

3.1.2 大气中尺度环流

3.1.3 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

3.2 蒸发波导预测模型

3.2.1 PJ模型的基本理论

3.2.2 计算机仿真结果

3.3 蒸发波导预测模型

3.3.1 伪折射率模型的基本理论

3.3.2 计算机仿真结果

3.4 蒸发波导预测模型

3.4.1 NPS模型

3.4.2 NPS模型在稳定条件下的改进

3.5 蒸发波导高度对气象要素的敏感性分析

3.6 冷空气条件下不同蒸发波导预测模型的对比

3.6.1 4种蒸发波导预测模型的对比

3.6.2 冷空气条件下的电磁波传播实验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蒸发波导高度时空分布规律

4.1 蒸发波导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数据源

4.2 世界海洋蒸发波导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4.2.1 世界海洋蒸发波导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4.2.2 世界海洋蒸发波导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成因分析

4.3 西太平洋蒸发波导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4.3.1 西太平洋蒸发波导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4.3.2 西太平洋蒸发波导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成因分析

4.4 中国南海蒸发波导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4.4.1 中国南海蒸发波导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4.4.2 中国南海蒸发波导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成因分析

4.5 亚丁湾蒸发波导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4.5.1 亚丁湾蒸发波导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4.5.2 亚丁湾蒸发波导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成因分析

4.6 蒸发波导高度时空分布规律的实验验证

4.6.1 海上实验概况

4.6.2 海上实验结果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蒸发波导环境特性实时监测及短期预报方法

5.1 蒸发波导环境特性实时监测方法

5.1.1 蒸发波导环境特性实时监测方法概述

5.1.2 船载气象观测系统的组成及其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5.1.3 蒸发波导预测模型对气象参数误差敏感性分析

5.1.4 传感器类型选择及其安装位置建议

5.2 蒸发波导环境特性短期预报方法

5.2.1 基于GFS数据的蒸发波导环境特性短期预报方法

5.2.2 基于WRF模型的蒸发波导环境特性短期预报方法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蒸发波导与海水蒸发量的关系

6.1 概述

6.2 数据和方法

6.2.1 数据

6.2.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6.3 蒸发波导高度和蒸发量关系的定性分析

6.3.1 蒸发波导高度和蒸发量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

6.3.2 蒸发波导高度和蒸发量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结果

6.3.3 海面风速和海水表面温度的相对影响分析

6.4 通过蒸发量定量估算蒸发波导高度

6.4.1 气海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6.4.2 定量关系的统计分析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蒸发波导中的电磁波传播模型

7.1 射线追踪模型

7.1.1 射线追踪模型简介

7.1.2 射线及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7.1.3 射线追踪模型的推导

7.2 抛物方程模型

7.2.1 抛物方程简介

7.2.2 抛物方程模型的推导

7.2.3 抛物方程的解法

7.2.4 边界条件、初始场及电磁波传播路径损失

7.3 混合模型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海洋蒸发波导中的电磁波传播特性

8.1 水平均匀蒸发波导中的电磁波传播仿真结果

8.1.1 射线追踪模型下水平均匀蒸发波导中的电磁波传播仿真结果

8.1.2 抛物方程模型下水平均匀蒸发波导中的电磁波传播仿真结果

8.2 水平不均匀蒸发波导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8.2.1 水平不均匀蒸发波导特性分析

8.2.2 仿真计算

8.2.3 海上实验结果及分析

8.3 海上障碍物对蒸发波导中的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8.3.1 障碍物模型

8.3.2 仿真计算

8.3.3 海上实验结果及分析

8.4 海面粗糙度对蒸发波导中的电磁波超视距传播的影响

8.4.1 海面粗糙度的计算方法

8.4.2 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8.5 海洋蒸发波导信道的多径效应分析及实验

8.5.1 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8.5.2 仿真条件计算结果及分析

8.5.3 实验数据及解释

8.6 蒸发波导信道的频率响应

8.6.1 频率响应的计算方法

8.6.2 仿真计算

8.6.3 海上实验及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蒸发波导数据传输系统

9.1 蒸发波导数据传输系统的辅助决策方法

9.1.1 蒸发波导信道的路径损失

9.1.2 通信系统能力的计算

9.1.3 辅助决策方法的确定

9.2 蒸发波导数据传输系统的参数优化

9.2.1 最优天线高度

9.2.2 最优工作频率

9.3 蒸发波导数据传输系统的可通概率

9.3.1 可通概率的计算方法

9.3.2 可通概率计算结果

9.4 海上实验验证

9.4.1 实验概况

9.4.2 实验验证结果

本章小结

第10章 蒸发波导反演方法

10.1 蒸发波导反演的概况

10.2 利用电磁波传播路径损失反演蒸发波导修正折射率剖面

10.2.1 利用基于地形抛物方程模型得到的路径损失反演蒸发波导修正折射率剖面的方法

10.2.2 TPEM模型对电磁波传播路径损失的数值模拟及反演仿真

10.3 利用雷达海杂波反演蒸发波导修正折射率剖面

10.3.1 反演步骤及过程

10.3.2 雷达海杂波相关模型和功率求解

10.3.3 正向模型的数值模拟及反演仿真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11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蒸发波导预测模型

11.1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蒸发波导建模基本原理

11.1.1 BP神经网络算法

11.1.2 训练及验证数据

11.1.3 训练次数对均方根误差的影响

11.2 稳定与不稳定条件下的训练结果对蒸发波导预测模型的影响

11.2.1 不稳定条件下的训练结果及分析

11.2.2 稳定条件下的训练结果及分析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12章 蒸发波导环境数据库软件

12.1 软件设计的总体思路

12.2 海区网格选择功能模块

12.3 海区网格蒸发波导特性功能模块

12.4 全球蒸发波导特性功能模块

12.5 西太平洋蒸发波导特性功能模块

12.6 蒸发波导剖面预测功能模块

本章小结

近海面蒸发波导理论模型与特性是2022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琪。

得书感谢您对《近海面蒸发波导理论模型与特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碳市场的设计与影响:理论、模型与政策 电子书
本书围绕我国碳市场相关政策进行了广泛的定性、定量研究,既有对碳市场主要规则的理论分析,又有对碳市场如何适应我国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如何配合地方碳强度考核机制、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等现实问题的专项分析,部分研究成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本书广泛利用了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开展政策研究,对于如何将定性问题引入模型、如何开展情景分析以及如何解释模型计算结果等方面都有详细分析。
中国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模拟:基于CGE模型 电子书
结合中国现实情况,扩展间接税归宿理论,深入分析不同间接税对商品和要素价格的作用影响机制。
网络安全的特性、机制与评价 电子书
本书论述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安全和计算机网络用户安全的三个方面的八大特性与机制,并对各个实现机制的意义、定义、导致出现安全问题原因、评价标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分类和实例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铁路货车纵向冲击特性 电子书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铁路货车冲击过程研究成果的著作。全书共分八章,主要介绍了缓冲器性能与结构、车辆冲击过程计算机仿真分析、货车冲击试验方法、货车冲击试验结果分析、货车转向架摇枕横向载荷、货车纵向冲击研究的其他相关问题。  本书可作为从事铁路车辆设计和试验人员、铁路车辆相关专业的学生、科研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学习资料,也可供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Flink核心技术:源码剖析与特性开发 电子书
本书从设计思想和特性开发两个视角,对Flink框架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