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德国两位文学巨匠托马斯·曼与赫尔曼·黑塞在1910年至1955年间的通信往来。
内容简介
黑塞与托马斯·曼的出身、艺术趣味和读者群体都不尽相同,但两人追求真理的渴望却如出一辙,通过与传统的联系,致力于道德与精神、伦理与美学的互动,这在他们不时相互呼应的创作主题中得以呈现。
黑塞很早就开始关注托马斯·曼的创作,后者则称黑塞是“同代作家中很早就选定的最亲近之人”。对托马斯·曼而言,文学创作是他实现入世雄心、建立个人风格的途径,对黑塞则是忏悔和灵魂的自疗。他们借由文字和图画交换创作灵感、分享阅读体验和日常生活。
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两位高尚的写作者就战争的愚蠢、纳粹的野蛮行径和战时的国内外文学图景多次通信交换彼此的意见,也为战后德国和欧洲未来的命运感到担忧。
他们生活在一个可怖的时代,但他们从未向绝望妥协。两人借由书信相互安慰扶持,在对方遭到外界诋毁时为其辩护。这对旗鼓相当又坚定而独立的伙伴充分精妙地表达了出身、气质和生活态度的差异,但又表现出殊途同归的艺术旨趣,这让他们的对话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为读者提供了一份从文化和当代史角度来看都极为丰厚的文学遗产。
作者简介
作者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评论家,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以《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荒原狼》《悉达多》《玻璃球游戏》等作品享誉世界文坛。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自上世纪60年代起,黑塞就成为美国大众的最爱,他出现在《史努比》系列漫画中,纽约的女大学生说“黑塞是今天美国需要的反物质主义的发酵酶”,他的“Do your own thing”也成为美国整整几代青年人的座右铭;在日本,黑塞是除了歌德之外最著名的德国作家;迄今为止,在日本和美国,黑塞是20世纪被阅读最多的德语作家。黑塞崇拜还蔓延至全球,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总印数超过1.4亿册。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书信集
一
二
三 明信片
四 明信片
五
六
七 明信片
八 明信片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明信片
三十二 明信片
三十三 明信片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明信片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明信片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五十三
五十四 电报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七
五十八
五十九
六十
六十一 明信片
六十二 明信片
六十三 赫尔曼·黑塞六十贺寿词
六十四 明信片
六十五
六十六
六十七 明信片
六十八
六十九
七十 明信片
七十一
七十二 明信片
七十三
七十四
七十五
七十六
七十七
七十八
七十九
八十
八十一
八十二
八十三
八十四
八十五
八十六
八十七 电报
八十八
八十九
九十
九十一
九十二
九十三 赫尔曼·黑塞七十贺寿辞
九十四
九十五
九十六
九十七
九十八
九十九
一百
一百零一
一百零二
一百零三
一百零四
一百零五
一百零六
一百零七
一百零八
一百零九
一百一十
一百十一
一百十二(致妮侬·黑塞)
一百十三
一百十四
一百十五
一百十六
一百十七
一百十八
一百十九
一百二十 明信片
一百二十一
一百二十二
一百二十三 黑塞七十五岁贺电
一百二十四
一百二十五
一百二十六
一百二十七
一百二十八
一百二十九 明信片
一百三十 明信片
一百三十一
一百三十二
一百三十三 明信片
一百三十四
一百三十五 1955年6月6日致托马斯·曼
一百三十六
一百三十七
一百三十八
一百三十九 致卡佳·曼
一百四十 告别
跋
附录
编者注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是2022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得书感谢您对《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