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打针吃药养大的

孩子不是打针吃药养大的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每个孩子和每个家庭角度出发,为父母的养育提供了安全、科学的建议;

细数每种不同品牌和种类的疫苗成分,为读者解读疫苗接种的功效和选择依据;

详述生活中隐藏的健康杀手,提出简单易实现的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新的科学为基础,结合30年临床经验,为家长提供安全为前提的科学育儿方法;

援引丰富的科学研究数据,提供了扎实可靠的医药知识;

《健康的孩子不是打针吃药养大的》在美国图书排行榜中多个分类里名列榜首,受到父母们的广泛好评;

保罗医生是美国儿科学会成员,整合医学及药学的注册医师。曾经被美国《妇女家庭》杂志评选为2004年全美佳家庭医生,被美国Castle Connolly(美国威的医生评选)评为2006,2009,2012,2014年度的佳医生;

保罗医生制作的家庭育儿的视频点击均有10万 的浏览量,其安全、易操作的养育方法得到数百万美国父母的认可;

内容简介

为怀孕和生产提出了应多加注意的饮食和用药方面的建议

为从出生至少年的儿童提供了家长需要在每次身体检查时关注的主题

提供了可靠的、较缓和的疫苗接种计划

阐述了各年龄段孩子身体、心理发展情况,解答了家长常问的问题

为从出生至学龄孩子的常见疾病提供了家长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为各年龄断孩子如何健康饮食和远离有害物质提出建议

作者简介

保罗 汤姆森医生:毕业于达特茅斯医学院,曾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实习医生。现在是美国儿科学会成员,整合医学及药学的注册医师。他曾经被美国《妇女家庭》杂志评选为2004年全美佳家庭医生,被美国Castle Conolly(美国威的医生评选)评为2006,2009,2012,2014年度的佳医生。

珍妮弗 马古利斯:

美国著名记者,专栏作家。常年写作关于妇女与儿童健康相关话题著作。作品常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著名报纸期刊上。曾出版六本非虚构类科普作品。

章节目录

目录/ 健康的孩子不是打针吃药大养大的

第1 章 出毒而不染:在有毒环境中养育健康的孩子 / 001

我跟父母们说,对有毒物质来说,它不是一加一等

于二,而是等于十,甚至等于一百。我们把多种小剂量

的有毒物质混合使用,其毒性作用远大于单一有毒物质

的毒性作用。

孩子们的大脑最令我担心

不为我们所知的伤害

保罗医生的建议:躲避毒素

父母最常问的六个问题:毒素

第2 章 孕期也重要:保护始于孩子出生之前 / 029

保护婴儿的健康应远远在其出生之前开始。胎儿的

发育特别重要,九个月的孕期是宝贝成长的关键期。孕

妇和胎儿是一个整体,他们是一同成长的。妈妈摄入的

营养和毒素被妈妈和宝贝两人共享,而妈妈有生以来累

积的营养和毒素同样由两人共享。

宝贝的健康始于其出生之前

为两个人吃

为两个人喝

谈谈营养

孕期的疫苗问题

自然阴道分娩

保罗医生的建议:孕期

父母最常问的五个问题:孕期

第3 章 宝贝,欢迎来到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初几个小时 / 055

健康的孩子出生后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只需要平静

关爱的怀抱,以及母乳。其实一个健康的婴儿最不需要

的就是精力旺盛的专业医疗团队在他刚出生时“粗暴”的

照料。

出生时刻

维生素K 的重要功用

小心陷阱

对于黄疸,别太惊慌

妈妈感染了B 族链球菌怎么办?

仅仅只是咔嚓一下吗?

请勿吸烟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保罗医生的建议:新生儿

父母最常问的九个问题:新生儿

第4 章 生命的最初2 周 / 085

孩子出生后3~5 天内,我会让父母带着孩子来我办

公室进行常规身体检查,下一次则是孩子满2 周的时候。

这两次就诊非常重要:新生儿很脆弱,出生时的健康问

题通常这时就能够发现,并且在这个时候,父母们也正

经历一系列转变。

3~5 天时的常规体检

2 周龄的常规体检

脐带护理

新生儿呼吸杂音

宝宝第一次洗澡

回到睡眠这个话题

吵闹的孩子

家庭事务

新生儿托管

心情压抑

兄弟姐妹需要时间适应

向前看:关于疫苗

保罗医生的建议:2 周龄婴儿

父母最常问的八个问题:2 周龄婴儿

第5 章 2 月龄常规体检 / 113

父母们总喜欢把自己孩子的这些数据和所谓的“标

准值”进行比较。对别人是标准的,对你的孩子未必标准。

生长发育图重要的是生长的趋势,而不是特定的数字。

2 月龄孩子的母乳喂养

宝宝的大小便

后脑勺扁平

再来谈谈维生素

关注自闭症,从现在开始

2 月龄婴儿的疫苗接种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

保罗医生的建议:2 月龄婴儿

父母最常问的六个问题:2 月龄婴儿

第6 章 前9 个月的健康保护 / 149

对于孩子的生长曲线图,我们最应关注的是孩子生

长的趋势,而不是每个数值。两次常规体检期间曲线陡

然下降,就是亮起红灯,意味着可能有什么问题。

对4、6、9 月龄的婴儿来说,母乳仍然是最好的

饮食规则:什么时候、怎样开始吃固体食物

人生第一餐

孩子正常发育的关键在于孩子怎样发育

4、6、9 月龄常规体检时的疫苗接种

保罗医生的建议:4、6、9 月龄儿童

父母最常问的七个问题:4、6、9 月龄儿童

第7 章 宝宝1 岁了 / 183

当你看着孩子成长为一个能走、能说、能和人交流

的小大人,你会意识到,真正的任务是放手让他们自己

长大。

1 岁儿童该吃什么?

1 岁儿童该喝什么?

睡吧,睡吧,我的好宝宝

如果你不喜欢带孩子怎么办?

1 岁儿童的血液检验

1 岁常规体检时的疫苗接种

保罗医生的建议:1 岁儿童

父母最常问的六个问题:1 岁儿童

第8 章 学步期及学龄前 / 209

学步期的儿童,如果大量时间用在看电视或玩电子

游戏上,语言发展可能会推迟。我不建议3 岁以下儿童

进行像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这样的被动行为。

孩子3 岁了

牙齿,牙齿,还是牙齿

小黛西小姐兜风去咯

游泳安全

狗狗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不过……

请注意,表扬也伤人

达尔文从来不用抽认卡:游戏的重要性

学习用儿童便盆

日间小睡

阿嚏!关于普通感冒你需要知道的

为什么孩子的眼睛发红?

孩子为什么会耳朵痛?

小瘙痒提供大信息(疥疮)

手足口病

第五病(传染性红斑)

玫瑰疹

孩子得了自闭症怎么办?

3 岁儿童的麻疹 - 腮腺炎 - 风疹疫苗接种

保罗医生的建议:学步期和学龄前儿童

父母最常问的七个问题:学步期和学龄前儿童

第9 章 准备上学了!学龄儿童相关常见疾病以及疫苗常

识 / 239

四五岁的孩子开始能辨别现实与虚幻,喜欢玩假想

的角色游戏。玩游戏帮助孩子懂得如何与别人交往,了

解不同个性和需求,处理矛盾冲突。

害怕上学

“哎哟,哎哟,我____ 疼。”

“妈妈,我头痛”

“爸爸,我肚子痛”

“奶奶,我喉咙痛”

“爷爷,我到处都痛”

体癣

过敏

“我担心孩子太胖了”

如果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该怎么办?

疫苗和学龄儿童

健康的免疫系统是避免感染的关键

保罗医生的建议:4~6 岁儿童

第10 章 少年的健康,你的理智 / 269

电影、电视以及各种当代小说作品里都把十多岁的

少年刻画成没有责任心、追逐异性、懒惰、自私的形象。

如果跳出这些刻板印象,仔细观察孩子这段蓬勃生长、

剧烈变化的时期,你会发现他们很多的正面特征,你会

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喜欢家里的这个小小少年。

体重问题

压力问题

疝气

父母们不在诊室的时候,医生和孩子们说些什么呢?

和青少年谈性

孩子需要表达自我

学会倾听

愤怒的小鸟

青少年上网时间太多

照我做的做,而不是照我说的做

青春痘和饮食以及压力有关

驾驶员们请注意:我的孩子正在开车

再来说说疫苗

保罗医生的建议:青少年

父母最常问的九个问题:青少年

第11 章 保护孩子免疫系统的最好方法:保罗医生的简明

备忘录 / 307

他是最好的医生,他明白大部分药物之无用。

——本杰明·富兰克林,《穷人理查德年鉴》,1733

真正保证孩子健康的是健康的免疫系统

怎样保护孩子和你自己的免疫系统:保罗医生的备忘录

第12 章 前路如何? / 321

如果你希望挖掘孩子健康的最大可能性,就需要采

取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度。

作为父母,你的能量超乎自己的想象!

致 谢 / 327

附录A / 335

附录B / 336

附录C / 339

孩子不是打针吃药养大的是2019年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美〕保罗·汤姆森。

得书感谢您对《孩子不是打针吃药养大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引导:帮助孩子自主学习的47个方法 电子书
你会说,孩子才会听。学习不吼不叫不发飙的47个引导方法。
让孩子爱上阅读:英国爸爸的读书养成法 电子书
针对0—12岁儿童的阅读建议,引导孩子及早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如何重建与孩子的情感联结 电子书
情感联结: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开展有效沟通的基础。
爸妈有远见 孩子不近视 电子书
一本尊重指南但不照搬指南、科学严谨对待孩子眼视光的每个问题:低度近视要不要配镜?配镜了就摘不下来?角膜塑形镜到底适合哪些孩子?什么是远视储备?一本让父母心明,让孩子眼亮的指导图书!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电子书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没有一个家长不想培养好孩子。可孩子怕的是妈妈的唠叨。所以,作者提出“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好习惯的培养不能是说教,需要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并按照其中的规律去做。美国的心理学家根据研究发现,初步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需要90天。儿童时期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人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6步 12招=5个好习惯。   每一章都有“教你一招”,全书家长提供12种妙招,采用6个步骤,培养出孩子爱学习、懂尊重、富爱心、能负责、会自理的五个好习惯。   而以下六步,就是培养好习惯的具体方法:   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认同和信心。   习惯培养的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习惯培养的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习惯培养的第四步: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的第五步: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 ,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读完此书,请家长们要做到这点:千方百计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