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作家白先勇的“文艺复兴”。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之际的一部白先勇散文集,主要收录关于文学、艺术活动的文章。

《白先勇与青年朋友谈小说》谈小说的创作经验;《十年辛苦不寻常》谈昆曲的美学价值;《抢救尤三姐的贞操》谈《红楼梦》的版本优劣;《现在是文化复兴的好时光》谈文化经典的保存与流传,以及如何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文章的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直至如今,可见,实现我们的“文艺复兴”,是白先勇多年来心中悲愿。

白先勇曾经说过,我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我们的“文艺复兴”。如果从“文艺复兴”这个维度去看白先勇的文学、艺术人生,就会发现,从青年时代直至现在,他所有的文学、艺术活动,都贯穿着一条力图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线索——回顾既往,无论是他的文学创作,还是他的文学、文化实践(办文学刊物、推广昆曲、宣传《红楼梦》),冥冥之中,仿佛都是他“文艺复兴”理想的具体呈现。而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正体现了白先勇个人色彩的“文艺复兴”的历史轨迹和基本面貌。

作者简介

编者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名将白崇禧之子。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文学创作硕士。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2004年之后大力投入昆曲经典《牡丹亭》的制作演出,青春版《牡丹亭》目前已演出超200场,在华人世界造成极大轰动,启动了台海两岸昆曲复兴的契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牡丹因缘 我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代序)白先勇: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思考

白先勇与青年朋友谈小说

文建、文教要合乎时代需要

将传统融入现代

文学经典的保存与流传 写在台湾文学经典研讨会前

我的创作经验

眉眼盈盈处 二十一世纪上海、香港、台北承担融合中西文化的重要任务

昆曲的美学价值

行动

《现代文学》创立的时代背景及其精神风貌 写在《现代文学》重刊之前

《牡丹亭》还魂记

十年辛苦不寻常 我的昆曲之旅

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 从《牡丹亭》到《玉簪记》

琴曲书画 新版《玉簪记》的制作方向

《红楼梦》前言

抢救尤三姐的贞操 《红楼梦》程乙本与庚辰本之比较

贾宝玉的大红斗篷与林黛玉的染泪手帕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悲剧力量

声音

与白先勇论小说艺术 胡菊人、白先勇谈话录(节选)

树立我们文化的新模式

中国需要一次新的“五四”运动 丁果、白先勇谈话录

现在是文化复兴的好时光 《瞭望东方周刊》访谈白先勇

像保存青铜器一样保存昆曲 央视《文明之旅》访谈白先勇

到“五四”一百年,再来一场“文艺复兴” 余秋雨、白先勇谈话录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十三邀》访谈白先勇

我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中国的“文艺复兴” 刘俊访谈白先勇

(代后记)闻弦歌而知雅意 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开始的文艺复兴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是2019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白先勇。

得书感谢您对《一个人的“文艺复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亲密的关系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都市青年何一起先目睹身边朋友如同丧偶一般的婚后生活,开始变得恐婚,跟女朋友也渐行渐远。后又随着朋友们因为宽容和爱,又能在一起面对人生难关时,何一也渐渐学会了珍惜感情,开始尝试化解自己感情里的矛盾,领悟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真谛。选题名《我不知道我已婚》。
坚忍的土地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体现了作者与土地之间的深厚感情,作品分为三个部分《故乡的路》回忆了作者印象深刻的关于走出故乡和回归故乡的故事,包括《我的小学》《学农时代》等;《故乡的河》主要收录作者关于故乡风土人情的回顾,如《家乡的轮车垱》《水车恋》等;《坚忍的土地》主要收录反映作者与土地的深厚感情的篇章,如《种田那一年》《沟东五斗的风波》等。作品内容饱含深情,体现出热爱土地的赤子之心。
隐藏的力量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中短篇小所集,收录了70后实力女作家周瑄璞最新的中短篇小说,包括《隐藏的力量》《砂糖橘》等篇。作者善于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当下都市女性的生活、情感状态。如《砂糖橘》描写了女主人公在街边购买砂糖橘时听到小道消息,从而触动心里对自己生活的审视、自省,而后通过良好的心理建设,和个人的高素质,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家庭危机,牢固地维系了亲情。塑造了一个优雅、细腻、聪明的都市女性形象。全书内容积极向上
呼吸的墨迹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童年眼镜下午茶》《家事八题》《居京小记》《一个院子》《曙光路的回忆》《一场牌局》《莎士比亚,我们隔壁的老头》等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