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听杂音

谛听杂音:报纸副刊与香港文学生产(1930-1960年代)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报纸副刊手,从以上三个阶段详细探讨了香港文学的生产、发展以及个性。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三辑。第一辑:1930年代“南来文人”的角色和贡献;第二辑:1940、1950年代之交“青年文化教养”的成效;第三辑:1950、1960年代“香港的自我论述”。另有一篇附录《香港报纸文艺副刊研究的回顾》。作者从报纸副刊入手,从以上三个阶段详细探讨了香港文学的生产、发展以及个性,涉及《大公报·文艺》、《立报·言林》、《星岛日报》、《新生晚报·新趣》等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纸副刊以及众多的香港作家。

作者简介

樊善标,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論:副刊·文學·香港

一、引言

二、報刊

三、香港

四、香港的副刊與文學生産及作家世代輪替

1.1930年代:“南來文人”的角色和貢獻

2.1940、1950年代之交:“青年文化教養”的成效

3.1950、1960年代:“香港的自我論述”

第一輯 1930年代“南來文人”的角色和貢獻

從香港《大公報·文藝》編輯策略的本地面向檢討南來文人在香港的“實績”説

一、引言

二、“後方煩悶”的驅除

三、“挑戰”香港文藝青年

四、結語:香港的可能

香港《立報》主導權問題重探

一、引言

二、關於《立報》在香港的復刊

三、關於香港《立報》的核心人員

四、詮釋權的競争

五、結語

抗戰時期南來香港文化人的國家想象與在地關懷

一、引言

二、“向‘下’走”到香港的“小茶館”

三、公共空間的建構與失落

四、《懦夫》的私人世界

五、結語

文藝與抗戰

一、引言

二、保持光榮的傳統

三、“抗戰八股”與公式化寫作

四、讀書者的立場

五、自由表達的限度

六、另一個園地的吸引力

七、結語:武器與改造

第二輯 1940、1950年代之交“青年文化教養”的成效

1940、1950年代之交香港《星島日報》“學生園地”版的青年文化教養

一、引言

二、“學生園地”概貌

三、迴避政治?

四、左翼和左翼以外

五、結語

1940、1950年代之交《華僑日報》兩個學生“園地”的青年文藝培養

一、引言

二、政治與非政治内容

三、編者與論争

四、發表場地對作品類型的吸納

五、從“學生園地”看“學生週刊”

六、結語

第三輯 1950、1960年代“香港的自我論述”

閲讀香港《新生晚報·新趣》一九五一年的短篇故事

一、引言

二、《新生晚報》與“新趣”版

三、閲讀“新趣”版故事

四、維繫讀者群與建構共同感

五、結語

附録:短篇故事資料

案例與例外

一、引言

二、抗拒文化圈

三、建構“專欄作家”身份

四、挑戰與回應

五、結語

當胡蘭成遇(不)上十三妹

本命、前世與分身

一、引言

二、筆名

三、發表場地

四、結語

學生的園地,還是園地的學生

一、引言

二、栽培學生的“園地”

三、作爲地方的“學生園地”

四、文學“園地”的契機

五、結語

粤語入文與雅俗界綫

一、引言

二、小説、怪論、散文中的粤語

三、社會結構轉型與報紙副刊

四、作家十三妹和粤語入文的機遇

五、結語

附録

香港報紙文藝副刊研究的回顧

一、引言

二、專欄雜文研究

三、專欄雜文以外的研究

四、結語

谛听杂音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樊善标。

得书感谢您对《谛听杂音》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 电子书
解读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发掘历史的文化趣味,重现《史记》的世界。
长路:邓小南学术文化随笔 电子书
著名宋史专家邓小南文化随笔集。
张海鹏先生八秩初度纪念文集 电子书
本书是为张海鹏的学生为庆贺其八十华诞而组织编写的文集。
断发皇后:最难如意为情多 电子书
本书讲述了乾隆皇帝的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的一生,她15岁入宫成为弘历的侧福晋,却一直未得到宠爱,后因殷勤侍奉皇太后而成为皇后。可惜的是,乌拉那拉氏终也未能善终,因惹怒乾隆皇帝而被打入冷宫,她的爱与恨,如同奔涌的江河,在人世间流转不息……
黄同学漫画中国史:清末民初那些年2 电子书
由30万册畅销作家那个黄同学精心创作,爆笑+极简,引爆市场沸腾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