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与回应:从历史文献看近代中国

冲击与回应:从历史文献看近代中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对西方的认识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的历史发展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冲击-回应”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本书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作者简介

作者费正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外交官、政策顾问。主要代表著作有1948年初版并经多次修订的《美国与中国》,与英国历史学家崔瑞德共同主编的多卷本《剑桥中国史》,与赖肖尔合著的《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以及临终前交付出版的《中国新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选文目录

1979年版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问题和背景

第1章 导论

第2章 中国思想传统的若干因素

第二部分 承认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1839—1860

第3章 林则徐应对英国之策

第4章 抚夷之策

第5章 自强说的滥觞

第三部分 对西方技术的渴望 1861—1870

第6章 曾国藩对西洋人和西洋机器的态度

第7章 李鸿章与西式武器的应用

第8章 同文馆的创设

第9章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

第四部分 自强运动 1871—1896

第10章 权力问题:人事与制度

第11章 派遣留学生

第12章 外交使团

第13章 自强运动的问题

第14章 积极外交政策的尝试

第五部分 1900年开始的改革运动

第15章 维新派

第16章 康有为及“康党”

第17章 张之洞的改革计划

第18章 1898年的失败

第19章 义和团

第六部分 改良与革命 1901—1912

第20章 保守主义的改革运动

第21章 经济发展

第22章 梁启超与民族主义

第23章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方略

第七部分 意识形态潮流与五四运动 1912—1923

第24章 寻找新主义

第25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第26章 胡适与中国的实用主义

第27章 孙中山调整革命的方向

第28章 梁启超对中国进步的回顾

卷后语

出版后记

冲击与回应:从历史文献看近代中国是2019年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作者邓嗣禹。

得书感谢您对《冲击与回应:从历史文献看近代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历史文献选读(中世纪卷) 电子书
本书精选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之进行介绍乃至解读,力图多层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中世纪时期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基本状况与特征,从中透显出西方历史的演进脉络、流变趋向乃至发展规律。各卷所选的篇目,既有对某文献的全文收录,也有对某文献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献后还开列了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著作,引导读者延伸阅读,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献汇编 电子书
本书分为正史类、政书和诏令奏议类、编年史类、地志类、其他史类、笔记和诗文集类、民间文献类、外国文献类等八大类,以类别为经,以年代为纬,分别予以辑录汇编。所收录的文献史料年代下限一般截至民国,重点收录反映宋元史实的文献。
镜头里的兴安变迁:从盛久永摄影作品看兴安 电子书
本书作者采用纪实摄影的手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兴安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时间跨度长达50余年,内容涵盖县城市政建设、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业生产、工商业活动、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事业、群众文化活动等。
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电子书
近代中国命运多舛,被迫走出中世纪相对封闭、停滞的发展道路,被强行卷入国际体系之中,要认识这样一段变化快速和巨大、充满多面性和不平衡性的历史,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对话,也亟待引入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验证。本书充分发掘各类历史文献,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清末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时刻,重新探讨梁启超、蔡元培等重要历史人物,史料丰赡,论证有力,叙事清晰,颇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的政情与世态。
在印度看印度 电子书
文化研究者游历印度,呈现真实印度。